首页
/
每日頭條
/
知識
/
八年級下冊語文小石潭記練習冊
八年級下冊語文小石潭記練習冊
更新时间:2024-09-12 18:30:08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翻譯: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聽到水聲,就像人身上佩帶的珮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我)心裡感到高興。砍倒竹子,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了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随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遊動,什麼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裡)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遊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遊玩的人互相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鬥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見,一段暗的看不見。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面環繞合抱着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彌漫着憂傷的氣息。因為這裡的環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于是記下了這裡的情景就離開了。

一起去遊玩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做恕己,一個叫做奉壹。

作者簡介

柳宗元,字子厚,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韋應物并稱“韋柳”。有《河東先生集》傳世。代表作有《漁翁》《捕蛇者說》等。他在做永州司馬時寫下了連續性的山水遊記多篇,其中《小石潭記》等八篇合稱《永州八記》。

主題思想:

本文是一篇山水遊記散文,作者抓住景物特點生動細緻地對小石潭加以描繪,着意渲染了小石潭靜穆、幽美的環境,抒發了自己谪居時的悲涼凄怆之情。

藝術特色:

1.移步換景

2.精細生動地描繪景物

3.情景交融的寫法

四、理解性默寫及簡答題

1、寫遊魚靜态的句子:佁然不動 動态的句子: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2、直接寫水清的句子是:水尤清冽 間接寫水清的句子: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3、寫小石潭全貌(小石潭名字的由來或水清的原因)的句子: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

4、寫遊魚和潭水特點的句子: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5、寫潭上景物的句子:①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6、文中從哪兒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隔篁竹 伐竹取道

7、文中與“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麼?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8、抒發作者抑郁憂傷之情的一組句子是什麼?

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9、摘出有關寫“魚”的句子:⑴ 魚靜态的句子: 佁然不動。⑵ 魚動态的句子:俶爾遠逝,往來翕忽。⑶ 魚情态的句子:似與遊者相樂。

10、本文按什麼順序來寫的?請說出你的理由。

(本文按遊蹤或遊覽順序來寫的 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11、文中從哪幾個角度寫小石潭的水? 用何種表現手法寫出了水的什麼特點?

四個角度 ①水聲 ②水的清涼 ③水中魚 ④水之源

通過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相結合,突出水清的特點

12、作者怎樣表現小石潭水的特點?

(通過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 表現小石潭水清澈的特點。)

13、我們學過許多古詩文寫水清,請你寫出一處來并賞析。

“水皆缥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通過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表現水清澈的特點

14、“似與遊者相樂”一句中的“樂”寫出了作者什麼心情?

(寫出了作者觀賞魚的(喜悅)心情。)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揭示全文主旨,畫龍點睛,它虛實相生,有景生情,抒發作者在寂寞處境中悲涼凄苦的情感。)

16、作者筆下的小石潭有哪些特點?

(全石以為底 水尤清冽 岸勢曲折(其岸勢犬牙差互) 四面竹樹環合 幽靜 深遠幽邃)

17、作者通過寫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靜的環境,要想表現怎樣的思想?

(表現了作者被貶官後憤懑難平的孤凄悲涼之情)

18、結合背景和課文說一說作者的情感變換。

(革新失敗被貶到偏遠的永州,他内心充滿憤懑孤凄悲涼之情,想要通過山水之樂排遣内心的抑郁憤懑之情,所以心樂之,看到魚兒與遊者相樂,得到暫時的快樂,但一經凄清的環境的觸發,孤凄悲涼的感情又流露出來。)

19、請用第4段中兩個四字短語,完成填空。

小石潭水流水淙淙,樹蔓青翠,魚兒在清澈的潭水中暢遊。面對此美景遭貶而遊曆于此的柳宗元卻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0、課文寫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點?

課文寫了潭水、樹木、石頭、遊魚和小潭源流五種景物

各自特點是:水清,樹密,石多,遊魚活潑閑适、輕快靈敏,源流曲折悠長。

21、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抓住了小石潭的什麼特點?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什麼?

遊覽順序: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特點:幽靜

整體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涼

22、第四段描寫了小石潭怎樣的氣氛?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第四段描寫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表現了作者貶居生活孤凄悲涼的心境。這是作者被排擠、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封建社會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23、找出文中描寫心情的句子,作者先樂後憂,兩種感情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描寫心情的句子:“心樂之”“似與遊者相樂”“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理解: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懑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24、作者是怎樣活靈活現地描繪潭中遊魚的?

⑴ 動靜相應。“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既寫出了環境的幽寂,又表現了魚兒的自由歡快。

⑵ 恰當映襯。“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等語句映襯了水之澄澈,與“石潭”照應。

⑶ 借景抒情。“似與遊者相樂”以及之前對魚兒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寫,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歡樂,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時的心境。

25、為什麼作者先描寫“水、石、樹,蔓”,而後才描寫'魚'呢?

作者是按由遠到近的順序寫的,先看到水石樹蔓,才能再看到遊魚。

26、作者描寫日光、魚影,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襯托水的清。

27、文中提到“樂”字,這跟全文的情調協調嗎?說說你的理解。

作者為了擺脫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看到荒野中隐藏着這樣清幽美麗的景色,又看到魚兒的自由歡快,心情變得好起來,這裡的“樂”與作者内心的憤懑不平成了強烈反差,更有力地提示了痛苦的深度。

28、本文曆來被譽為精品,你認為其原因是什麼?

① 作者敢于選擇被遺棄于荒野的無名小潭作為表現對象,有過人的藝術膽量。

② 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藝術境界,表現了高超的藝術技能。

③ 手法高妙。移步換形,以魚襯水,以景襯人,收到了很好的藝術。

29、作者在描寫小潭源流時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麼特點來寫的?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鬥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來說,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這裡用了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準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30、《三峽》寫水、《與朱元思書》寫水、《小石潭記》中寫水,有何不同?

(《三峽》寫水從客觀上體現水的特點;《與朱元思書》中寫水清、急,表現景美,表現作者想要寄情山水的想法;《小石潭記》中寫水 以山水之美排遣抑郁的心情)

31、小石潭開辟成了風景區,請你介紹一下這處風景

(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大約百二十步,這裡石奇水清,遊魚相戲,四周青樹環抱,環境十分優美,是觀光旅遊愉悅心情的好去處,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來過這裡,寫下了千古傳送的優美散文《小石潭記》,小石潭由此聞名遐迩)

32、“伐竹取道”說明什麼?

答:一方面說明作者的遊興之盛,另一方面說明小石潭環境寂靜,人迹罕至。

33、作者寫小石潭的水“清”筆法達到了超妙的藝術境界。請結合原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寫水“清”的特點的?你還能聯想到哪些與此有關的古詩文?

答:以水底的形貌清晰可見來寫水的清澈;借遊魚寫水清,“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時,魚“影布石上”,都很好地突出了水清的特點。

吳均的《與朱元思書》中:“水皆缥碧,千丈見底,油魚細石,直視無礙”。

34、第二段寫潭中的遊魚生活靈動,情趣盎然,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答:既表現河水的清澈,更傳達出作者愉悅的心情。

35、作者遊覽西山,在西山之巅觀賞自然景物時曾有“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體驗,“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你認為作者在遊小石潭時是否有物我兩忘的體驗?為什麼他在這裡匆匆記之而去?

答:欣賞潭中遊魚時有過。想到自己寂寞的處境,渺茫的前途,忍受不了眼前這份空寂,故匆匆記之而去。

36、文中寫遊魚,用“皆若空遊無所依”一句有何作用?又說魚“似與遊者相樂”,表達了作者一種怎樣的情懷?

答:襯托水的清澈。表達了作者娛情山水,樂而忘憂的情懷。

37、本文寫作特色之一是情景交融,結合課文分析作者觀魚時心情與遊覽到最後心情有何不同?

答:觀魚時寫魚“似與遊者相樂”也折射作者産生與魚同樂,融與自然的愉悅情感,觀魚者坐潭上,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感,也表達作者被貶後抑郁憂傷的心情。

38、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概括小石潭的獨特之處并分析作者為它作記的原因。

答:小石潭景色美麗而凄清,這與作者被貶後郁悶而又故作解脫的閑情意趣和諧一緻,這正是作者為小石潭作記的原因。

39、文章寫潭中遊魚的筆法極妙,你認為妙在何處?與《記承天寺夜遊》中寫月的筆法有類似之處嗎?

(1)沒有一筆涉及水,隻說魚“空遊無所依”,就使水的澄澈透明,魚的生動傳神,各盡其妙的顯現出來,意境深,令人拍案叫絕。

(2)有類似之處:寫月不着月字,也生動傳神地寫出樂月光的澄澈透明。

40、小石潭記的比喻句是哪句,表達效果是什麼?

"如鳴佩環" "鬥折蛇行" "其岸勢犬牙差(cī)互" 是比喻句。表達效果:

(1)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借寫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環的聲音來形容,寫出小石潭溪水的清澈和悅耳,引人注意,表明作者來到小石潭的欣喜。

(2)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小石潭溪身和溪水的特點,襯托表現出作者對這裡美景的陶醉。

(3)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小石潭石頭的特點,體現小石潭景物的與衆不同。

41.課文第一段怎樣突出了小石潭“石”的特點?

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

(1)用水聲、水色從側面烘托,水聲清脆,水色清洌,正是由于它是石潭。

(2)潭邊的樹木長勢,從旁邊襯托了石頭。(3) 石潭中的石頭的各種形狀和姿态是正面描寫。

42.本文寫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生動細緻的描繪。如第二段對潭水的描寫,整段文字沒有一個“水”字,但無一處不在寫水。請你就此做些品析。

正面寫魚,側面寫水,寫的是魚,見的是水;先寫魚的遊,“空遊”兩字突出了水之清,清到了透明的程度,魚在水中遊動,好像是在空中沒有憑依一樣;然後寫魚的影,太陽照下來。魚的影子都落在了潭底的石頭上,魚、石、影都清清楚楚,可見水是多麼清澈。

43.潭水有什麼特點? 作者分别從哪幾個角度去寫的?

文章第二節對潭水的描寫,是分别從遊魚、陽光、魚影等各個角度去點染的,整段文字沒有一個“水”字,但沒有一處不是在寫水,正面寫魚,側面寫水,寫的是魚,見的是水。寫魚的遊,“空遊”兩字,突出了水之清,清到了透明的程度,魚在水裡遊,竟然像在空中沒有依托似的。寫魚的影子,借日光來顯示,太陽照射下來,魚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頭上,魚、石、影全都清清楚楚,足見水是多麼的清澈透明。

44.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個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麼氛圍,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概括了小石潭凄清寂靜的氛圍,表現了作者在寂寞的處境中的憂傷感情。

45. 一切景語皆情語,文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變化,請找出來并說說變化的原因?

“心樂之” “似與遊者相樂”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文章前面寫“心樂之”“似與遊者相樂”後面又寫“悄怆幽邃”,這一樂一憂看似難以相容,其實樂是憂的另一種形式,柳宗元參與革新,失敗被貶,心中憤懑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寄情山水正是想排遣内心的郁悶,但這種快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境的出發,憂傷、悲涼的心境又會流露出來。

46. 文章既寫出了小石潭的特征,又在寫景中融進了自己的感受。請聯系具體語句說說小石潭的主要特征和作者的感受,以及這兩者之間的聯系。

小石潭的主要特征是:潭水清洌,全石為底,竹樹環合。作者的感受比較複雜,一方面是樂,一方面又凄清。這固然與作者的心境有着緊密聯系,又是因小石潭的景引起的(在特定的情景中的特定的心境)。

47. 第三自然段描寫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麼特點來描寫?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的,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小溪,就溪身說,作者形容它像北鬥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說,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這裡用了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準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48. “似與遊者相樂”和“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連。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矛盾嗎?為什麼?

不矛盾,因為“似與遊者相樂”中的“樂”隻是作者在遊覽中得到的暫時的快樂,而内心的憂郁始終是主流,一經與周圍的環境相共鳴,就會愈發感到凄清、悲怆。

49.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又寫“悄怆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懑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八年級下冊語文小石潭記練習冊(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10課小石潭記地毯式練習與答案)1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