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前段時間浙江東陽的吳奶奶,膽囊結石發作,考慮到吳奶奶基礎疾病較多,膽囊已失去該有的功能,加上體内的結石又屬于充滿型結石,醫生進行了膽囊切除手術,并取出221顆結石!
通過與家人的溝通交流和儀器檢測分析,醫生得出結論:吳奶奶的結石如此之多很可能是“清淡飲食”導緻的!
為何一直被奉為健康養生的飲食習慣會招緻結石?飲食清淡到底該怎麼吃?
1
飲食清淡≠隻吃素
三高、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風等“富貴病”越來越多,而醫生常給出的建議就是:飲食要清淡!于是,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素食陣營,每天都是“粗茶淡飯”。
專家解釋道,飲食清淡并不意味着不吃肉,而是要合理搭配日常膳食,講究食物的多樣化,控制好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間的平衡。
正常情況下,女性每天大約是要2100千卡的能量,而男性大約是要2400千卡。而碳水化合物所供熱量占總體的60%左右,脂肪約占25%左右,蛋白質則大約是占15%。因此,每天合理的攝入三大營養素才能保持機體正常供能。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曾針對北上廣、重慶、成都5個城市65歲以上老人進行營養狀況調查後發現,超過50%的人存在營養不良風險!
五個發展較好、生活水平較為富裕的城市都有這麼多的人營養不良,那農村的情況一定更為嚴峻。
對于上了年紀的人來說,由于人體消耗減少,能量的需求明顯下降,但是對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素的需求量反而增加。長期吃素,營養不良,會導緻很嚴重的後果。
2
“清淡飲食”吃出病
極端的清淡飲食,會使人缺乏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等,不僅僅是結石,也很容易誘生其它健康問題。
1
加速衰老
長期素食的人,很可能蛋白質攝入不足,而蛋白質是人體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攝入不足,細胞難以生長,皮膚加速老化;而女性還會出現卵巢衰退等情況,導緻月經紊亂、閉經、更年期提前等。
既然蛋白質不能缺,那我多吃點豆制品,多喝豆漿就行?其實也不是特别合理。
不同食物中的蛋白質,其氨基酸組成各不相同,能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程度也不同。
動物蛋白質主要來源于禽、畜、魚、蛋、奶等,其蛋白質構成以酪蛋白為主,能被成人較好地吸收與利用;植物蛋白的來源以谷類食物和豆類食物為主,谷類食物的蛋白質中賴氨酸比例較低,豆類食物則是蛋氨酸較低,人體吸收率也較低。
2
“三高”照樣有
肉類的飽腹感較強,若不能吃肉,很多人會不由自主的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而現在我們吃的米、面、包子、饅頭等大多屬于精細糧食,不僅升糖指數高,而且若不能及時消耗,很容易轉化成脂肪堆積體内,引起“三高”。
3
會得脂肪肝
脂肪肝是由于脂肪代謝異常,肝髒脂肪堆積引起的。
我們的肝髒要将脂質類物質轉移出去,必須依靠載脂蛋白的幫助。但若是優質的動物蛋白攝入不足,就會造成載脂蛋白的不足,脂類物質無法從肝髒順利地轉移出去,使得脂肪在肝髒中堆積,最終可能導緻脂肪肝。
由此可見,身體消瘦的、常年吃素的人也可能會得脂肪肝!
4
免疫力下降
蛋白質供應不足時,會導緻免疫系統的免疫球蛋白減少,從而使身體抵禦外來危害,尤其是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更容易患感染流行性感冒和各種疾病,甚至會增加腫瘤的發病風險。
5
增加老年癡呆風險
長期純素食,就會導緻維生素B12缺乏。而這種維生素一旦缺乏會讓紅細胞變得脆弱,并損害神經細胞,易導緻癡呆症。
6
便秘
雖然粗纖維食物有利于糞便的排出,但如果沒有油脂的潤滑作用,被腸道吸收走水分的粗纖維食物也會大幅降低幫助排便的功效,反而會導緻腹脹、便秘問題。
3
清淡飲食記要點
清淡飲食是要合理搭配,營養全面,口味偏淡,所以要注意以下幾點:
1
烹調
“烹”要多選擇清蒸、白煮、涼拌的方式,以最大限度保留食物營養,減少脾胃負擔。
“調”要少鹽、少糖、少油;蔥蒜辣要适量。
每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克;而糖攝入量應控制在50克以下,最好不超過25克。
油的每日攝入量應在25克左右;老年人、血脂異常人群和肥胖人群,每日攝入量要需降到20克。并且要注意用油多樣性,如橄榄油涼拌,花生油煎炒。
2
葷素搭配,粗細混合
每餐飯動物肉、雜糧、薯類、蔬菜、水果、豆制品都兼顧上,而且吃到七分飽就差不多了。
葷菜可以選擇脂肪量相對較低的瘦肉、禽類、魚等。建議老人每日攝入魚蝦、禽肉50克~100克,畜肉50克,蛋類25克~50克。
精細類糧食由于過度加工,裡面的B族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流失,所以一天的主食中,有大約1/4~1/3的粗糧為好,也可以每周吃兩次粗糧。
薯類如紅薯、土豆,也可以代替部分主食。
3
自制“鮮味料”
對于很多人來說清淡飲食很痛苦,為了避免加重調味料,可以自制一些“鮮”味料,既有營養又相對更健康。
自制香菇醬
香菇切丁,用微波爐或者炒鍋焙幹,放入料理機中打碎,然後裝入玻璃瓶中備用,每次炒菜時根據口味加入,可以提升鮮味。
自制蝦皮醬
蝦皮用炒鍋或微波爐焙幹,切成細末,放入玻璃瓶中備用。炒菜時放一點,不管是素菜還是肉菜,都能多出幾分海鮮鹹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