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機裡面有多髒?身體健康 離不開安全飲水 ,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飲水機裡面有多髒?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飲水機裡面有多髒
身體健康
離不開安全飲水
如今
飲水機是家裡、辦公室
以及很多公共場所的标配
但是
很多人對飲水機的清洗
并沒有特别上心
在這裡問一下大家:
你家的飲水機多久沒洗了?
半年?一年?還是從未清洗過?
你知道飲水機的水有多髒嗎?
今天
我們就以傳統的桶裝水頂置式飲水機為例
來看看飲水機的水到底有多髒
飲水機的水到底有多髒?
首先,我們需要先了解兩個問題。
合格飲用水的微生物含量要求
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标準》(GB5749-2006)對微生物含量的要求是菌落總數低于100CFU/mL,大腸菌群為每100mL水樣中不得檢出。
飲水機的構造
桶裝水打開放到飲水機後,水先經過“聰明座”,然後一部分通過冷水管到冷水接口直接流出,另一部分通過熱水管流進貯水罐,然後在内膽中加熱,最後通過熱水接口流出。
一台飲水機
可能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
但如果往裡看
就會很“上頭”
1.水桶
外面的空氣
連帶着灰塵、細菌什麼的
統統往桶裡進
這些髒東西會悄悄融進水裡
“結婚生子”
所以水桶裡的水
基本上都“有點東西”
2.聰明座
看起來不太聰明的
聰明座
在連接水桶和儲水區的位置
一看就是盛灰的一把好手
沒水時就張個大嘴露在那
很容易落灰
水桶扣上去之後
上面的灰塵、細菌就會跑進水裡
一桶“灰塵大雜燴”就此誕生
3.冷水暫存區
拿掉聰明座,下面就是冷水暫存區
你會看到密密麻麻的小黑點
那些都是灰塵污垢的堆積
内壁看起來泛黃、油膩膩的
要是用手摸一把
手感還滑溜溜的
這就是細菌在繁衍生息
滑溜溜的一層是微生物繁殖産生的
細菌膜
4.内膽
飲水機裡用來燒開水的内膽
裡面的“髒亂差”可是重頭戲
它
并不能把水加熱到沸騰
一般加熱到八十多度就停了
水裡的
很多細菌其實是殺不死的
而且在長期加熱的過程中
水裡的礦物質會慢慢沉澱出水垢
牢牢沾在内膽裡面
飲水機清洗不到位,
長期飲用其中的水會怎樣?
如果清洗不到位,細菌增長繁殖就會出現“二次污染”。
長期喝下這樣的水,可能引起人的腸胃不适、甚至腹痛、腹瀉,嚴重的可能導緻尿路感染等。
因此,定期對飲水機進行清洗和消毒至關重要。
飲水機,最好每月洗一次
清洗頻率
冬天每月清洗
經常使用飲水機就相當于頻繁地用流水沖洗,能減少水垢沉積和細菌繁殖。
平時用得少的家庭,一周應洗1次;每天頻繁使用的,冬季每月清洗一次,夏季有利于細菌繁殖最好兩周清洗一次。
清洗部件
出水口 聰明座 内膽
● 聰明座:可以斷電後用醫用酒精蘸濕幹淨的抹布,擦拭出水口、接水槽和飲水機外殼,起到消毒效果。
● 内膽:内膽平時可用清水清洗,但最好2~3月消毒一次。消毒時切斷電源,将水槽中的水排空,然後将專用清洗液倒入内膽,并靜置20分鐘左右,然後将水排出後,用清水從聰明座中持續沖洗飲水機内膽,直到沒有消毒劑的氣味為止。
● 水龍頭:如果接水時杯中的牛奶、果汁、咖啡等接觸到水龍頭,應及時用清水沖洗并擦幹。
● 水槽:水槽中不應有茶葉等異物,出現污漬時應取下清洗,或每周清洗1次。
長期未使用的飲水機内可能積累了較多細菌,應請專業人士清洗,以免損壞機器。
變髒的信号
有異味、水流小
水有異味、飲水機水流變小、燒開水時間延長,都是需要清洗的信号。熱水開關長期不關會加速積累水垢,縮短機器使用壽命,建議最好在
需要熱水時再加熱 。
過濾型飲水機通常不能拆開清洗,建議按說明書要求清洗,每1~2年更換一次濾芯,清洗時還應注意清潔機器表面。
飲水機最好放在避光處或為水桶加罩避光桶套,并保持周圍環境整潔。
飲水機的水燒開了嗎?
喝反複加熱的水不健康?
大多數飲水機的水并沒有煮沸。飲水機的熱水及保溫功能主要依靠溫控傳感裝置,水桶中的水流入加熱内膽進行加熱,一般來說溫控傳感器感覺到水溫上升到90℃左右時,加熱電源會自動切斷,當水溫下降到80℃時,溫度傳感器會對水重新加熱,如此循環。因此,很多人認為飲水機的熱水是“千滾水”并且産生了恐懼。
人們對“千滾水”的擔憂主要是覺得水在反複加熱時,随着水份蒸發而導緻的重金屬、砷化物、亞硝酸鹽等含量“濃縮”。但抛開劑量談毒性是不對的,拿亞硝酸鹽來說,《急性亞硝酸鹽中毒事件衛生應急處置技術方案》中指出成人口服的最低中毒劑量約為0.1g,那飲水機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有多少呢?
有實驗測定,自來水當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是0.007毫克/升,燒開一次之後數值為0.021毫克 /升,繼續燒開20次之後的含量是0.038毫克/升。
《食品安全國家标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規定,包裝飲用水(礦泉水除外)中亞硝酸鹽(以NO₂⁻計)的最大限量值為0.005毫克/升,所以桶裝水中的亞硝酸鹽含量要低于自來水。因此,需要喝下成噸的水才會達到亞硝酸鹽的中毒劑量。
來源:科普中國
部分來源:好奇博士、生命時報
審核:邵逸夫醫院 全科醫學科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