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這個季節,橘子就開始登陸市場。橘子一瓣一瓣剝開,個頭不大,果肉很軟,味道又甜,很受大家喜歡,不少人輕飄飄一吃就是兩三斤。
然而,不少人對吃橘子依然顧慮重重,有人說,最好不要吃橘子,原因是因為橘子性溫,容易“上火”;還有人說,現在的橘子這麼好看,都是染色了的;還有人擔心,橘子吃多了,會變成“小黃人”,不好看,還有害……
橘子真的會讓人上火嗎?到底要不要吃橘子?今天我們來聊聊橘子。
橘子有什麼營養?
橘子是柑橘類水果中的一員,它味道酸甜,還富含維生素C(VC)。柑橘類水果中VC的含量通常也有20~30mg/100g,比冬天裡另兩個水果明星——蘋果(1~5mg/100g)和梨(4~8mg/100g)可要多多了。
在缺少新鮮果蔬的冬季,橘子絕對是很好的VC來源,基本上一個中等大小的橘子,就能滿足孩子每天一半的VC需求。
而且,柑橘中還含有豐富的鉀、類胡蘿蔔素,以及橙皮素、柚皮素等等,它們都是對健康有益的成分。所以,在冬天,橘子絕對是為數不多的水果中比較好的一種。
橘子吃多了會上火?
“上火”是個很難定義的概念。
所謂“上火”,是古人對一類身體感受的歸納總結。很多人吃橘子之後就會上火,牙龈紅腫,嘴巴潰瘍……就說是上火。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對于橘子來說,出現這些問題的罪魁禍首是——橘子中的糖分含量高。畢竟橘子的含糖量也有10%呢!
吃太多橘子,意味着就會攝入大量糖分。高糖分會讓嗓子發幹發澀;有一些敏感的人,還可能因為橘子中的果酸,感到牙龈和胃部不适。如果吃完後沒有及時清潔口腔,這些食物殘渣、糖分就容易造成口腔内細菌滋生,引起炎症,初期可能表現為牙龈發炎,主要特征是牙龈紅腫、容易出血、有脹痛。
這些是不是很像你吃了水果後感覺“上火”的表現?
所以,很多人就會認為吃橘子容易上火。但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别貪嘴,每天吃一兩顆橘子還是可以的。而且,吃完橘子後及時用牙線清理牙縫中的果肉殘渣,并且及時用清水漱口,那麼你可能就不會覺得有任何水果讓你“上火”了。
吃橘子好還是喝橘子好?
當然是吃橘子更好。
橘子榨汁後,膳食纖維幾乎都被過濾掉了,而且糖分太多,對健康非常不利。
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不要給1歲以下嬰兒喝果汁,6個月以後的嬰兒可以直接吃果泥,1歲以後的孩子也要限制喝果汁。
美國兒科協會認為,對于不滿1歲的嬰兒,果汁沒有任何健康優勢,1歲以内的嬰兒絕對不能喝果汁(無論純果汁與否)。與完整水果果肉相比,果汁沒有任何營養優勢。它對于任何年齡段的嬰幼兒及兒童的健康均衡飲食結構,都沒有重要意義。
橘子這麼紅都是染色的?
還有很多家長擔心,現在的橘子都是染色的,畢竟之前網上也一直流傳着橘子染色的視頻。
其實,大家也不用太擔心。
首先,即使是染色的,安全風險也很低。所有的色素、染料用量都很小,因為用多了就穿幫了。量少,健康危害就沒多大。比如當年赫赫有名的蘇丹紅鴨蛋,後來評估發現,大約每天吃1000個才有可能有危害。不過,就算“吃了沒事”也照樣違法,我們還是應該嚴厲抵制這種行為。
其次,橘子皮的表面是油性的,就算想染色,染料也難以穿透。一般你用手摸一摸,如果手變紅了,那就可能是塗了染料了,就走開、不買罷了。
關鍵是,吃橘子的時候,我們都要剝皮呢,染色最多也是表皮,果肉是進不去的,去皮再吃就沒問題了。
橘子吃多會變成“小黃人”?
還有人說,橘子吃多了皮膚會變黃,會變成“小黃人”?這是真的嗎?
的确,這不是謠言。如果吃太多橘子,皮膚的确會變黃,就可能變成“小黃人”。
這是因為橘子中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如果經常吃很多橘子,人體就會攝入太多胡蘿蔔素,人體代謝不掉,血液中的含量過高,就會導緻皮膚變黃,這種情況被稱為“高胡蘿蔔素血症”,也叫“橘黃症”,這種症狀的典型表現就是手掌、足底明顯變黃,嚴重的甚至會全身的皮膚變黃。
不過,它隻會短時間地影響“顔值”,并不會影響健康。隻要暫時不吃黃色的橘子,過一兩周就能恢複正常,一般也不需要進行特殊的治療。而且,除了橘子,胡蘿蔔、南瓜、木瓜、芒果等蔬果中的胡蘿蔔素也含量豐富,如果吃很多,也會變成小黃人。如果你發現最近有點面色變黃,也要看看自己是不是這些蔬果給吃多了。
每天吃幾個橘子更健康?
還是要提醒大家,橘子糖分還是比較多的,橘子中的含糖量平均是11.9%,甜的橘子還會更高。如果吃太多橘子,能量攝入可不低。所以,也不要吃太多。
我國膳食指南的推薦,普通成人的每天吃水果的量是200~350g左右,折算到柑橘類,差不多也就是兩三個中等大小的橘子。
如果實在愛吃,多吃一兩個橘子也沒問題,但一定要注意少吃點其他主食,同時注意清潔牙齒。
來源:科普中國微信公衆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