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審稿專家: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營養科主任 左小霞
徐文婷 文 □馬宏亮 繪
鹽乃百味之首,但由于攝入量過多,它也成為了國人餐桌上的“頭号殺手”。有的人可能會說,吃鹹了就多喝兩口水,這有什麼大不了。殊不知,過多的鹽會“綁架”水分來做它的“幫兇”。
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鈉離子與氯離子參與人體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中,鈉離子是細胞外液的主要成分,對調節體内水分與滲透壓、維持酸堿平衡和血壓正常、傳遞神經沖動和肌肉收縮極其重要,在能量的生成利用、運動、糖代謝、氧的利用等方面均起重要作用。
食鹽中的鈉幾乎都會被小腸吸收,随後進入血液。若吃了太多鹽,鈉所處的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刺激下丘腦飲水中樞産生渴覺,人便會主動喝水。這些水很快會進入血液,并被裡面的鈉“牢牢抓住”,血液中的水分變多,全身血容量增加。此外,由于高濃度鈉令血液的滲透壓增高,組織間的水分也可能透過血管壁進入血液,從而引起血容量增加。當更多的血液流經血管,導緻血管壁受到的壓力增加,阻力變大,即血壓升高。與此同時,心髒泵血需要克服更多的負荷,久而久之會造成心髒肥大等,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禍根,尤其是心功能不全者,鹽吃多了可能誘發急性左心衰竭。值得注意的是,生命早期鈉的攝入對成年後血壓也有影響。
攝入鈉過多不僅會升高血壓,還會引起腦水腫,甚至擠壓神經,造成頭痛。《英國醫學雜志》刊登的一項研究表明,與每天攝入1500毫克鈉的人相比,每天攝入3500毫克鈉的人頭痛的可能性更高。
吃過多鹽,全身組織中的水分子向血液方向移動後,胃黏膜細胞會因缺水而受損,甚至産生廣泛性的彌漫性出血、水腫、糜爛、潰瘍等病理改變,引起炎性再生反應,增加DNA合成和細胞增殖等,進而使癌症發生率升高。
鈉與鈣在腎小管内的重吸收過程會發生競争,鈉攝入量過高時,會相應減少鈣的重吸收。每排洩1000毫克鈉,大約會損耗26毫克鈣。體内需要排出的鈉越多,鈣的消耗也就越大,因此吃得太鹹對骨丢失有很大影響。對于膳食鈣攝入不足、骨質疏松風險大的中老年人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正常情況下,每日攝入的鈉隻有一小部分是身體所需,如果出汗不多,也無腹瀉,體内多餘的鈉98%以上自尿中排出,每日排出量約為2300~3220毫克。可見,哪怕一頓飯吃得過鹹,身體要想将多餘的鈉排出體外也需要一定時間,過量鈉帶來的影響也會持續一段時間。更令人擔憂的是,就像酒精、尼古丁一樣,鹽吃多了也會上瘾。鹽能夠刺激大腦的獎勵機制,使其分泌令人愉悅的多巴胺,久而久之就會讓人欲罷不能,越吃越想吃,形成惡性循環。
健康人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要超過5克,高血壓患者和糖尿病腎病患者不應超過3克,如果病情加重,控制得要更嚴些,每天進鹽量不應超過1克。通常來說,瓷勺一平勺鹽量約為18克,瓷勺一平勺醬油相當于食鹽3克,一啤酒瓶蓋(平)食鹽約為4~5克,一小撮(用三個指頭尖)食鹽約為2~3克,烹饪時可酌情取用。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