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千裡相思幾許?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玉兔送月》 梅蘭妮作(8歲) (寄自荷蘭),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明月千裡相思幾許?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明月千裡相思幾許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玉兔送月》 梅蘭妮作(8歲) (寄自荷蘭)
《關于月餅的想象》張熙骅作 (9歲) (寄自英國)
《美好的中秋節》 石娅婳作 (6歲) (寄自英國)
《思鄉》 趙文淼作 (9歲) (寄自美國)
《嫦娥和月亮》
由中文學校老師帶着做出來的月餅,媽媽講的中秋故事,老師講的關于中秋的中國古詩詞……寓意團圓的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在華裔青少年的心中鮮活而富有内涵。在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之際,他們将思鄉之情凝在筆下,描在畫中。
我的思念是圓的
胡彬(13歲)
年年中秋,相思如鈎。年年今夜,月華如練。轉眼間又是一年一度美好的節日——中秋節。“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甜又香。”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吃月餅以示團圓。最初,月餅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和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征。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叫月亮為“白玉盤”,我叫中秋節為“月餅節”。圓圓的、甜甜的月餅是我的最愛。除了月餅我還十分喜歡聽媽媽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聽了多遍,總是聽不煩,覺得特别新奇,非常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飛上天去,飛到月球上與他們一塊兒玩耍,一塊兒坐在彎彎的月亮上,看閃閃的星星。
雖然我年齡在增長,可每到中秋之夜,我們一家人還是會雷打不動地聚在一起賞月、吃月餅、看中秋晚會,還會一起思念遠在中國的親人。
疫情暴發以來,我深刻地體會到中秋節更是思念親人的節日。周末在中文學校,為了讓大家對中秋節有更深入的了解,老師為同學們組織了做冰皮月餅的活動。能品嘗自己親手制作的月餅,這是一件多麼幸福而有意義的事呀。
下課後,我興沖沖地來到食堂,發現桌子上放着四大盤餡料——紫薯餡、奶黃餡、豆沙餡、菠蘿餡,還有四大盤顔色不一的熟面團、小電子秤、熟糯米粉以及制作月餅和包裝月餅的各類工具。同學們迫不及待地跟着阿姨的指導動起手來:力氣大的同學把粉團揉得光滑又有彈性,心細的同學掌管電子秤,手巧的同學負責包完餡之後收口,我們一絲不苟像是在進行一個重大項目。我們把面團放在掌心輕輕滾動變成圓形,再将其壓扁,把餡兒放在上面,然後用冰皮将其包起來,最後用模具做出圖案花樣,同學們歡呼起來。沒過多久,托盤裡躺滿了一個個樣式各異的月餅。
把自己親手做的月餅送給爸爸媽媽、叔叔阿姨,真的是最快樂、最有創意的事。
遺憾的是,遠在中國的親人嘗不到我的手藝,那一刻,我唯有對月亮許願:“我的思念是圓的,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圓的,無論山多高海多寬,在天涯海角都能看見它。”
(寄自葡萄牙)
聽媽媽講中秋的故事
林君沣(11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在中文學校學習時,老師教了我們這首唐代詩人李白寫的詩,告訴我們詩中體現的是作者的思鄉之情。
“什麼是思鄉之情?”我問媽媽。媽媽看看一臉困惑的我說:“等你長大就知道了。”是啊,我才剛剛11歲,從未離開過自小生長的地方。媽媽的故鄉卻遠在中國,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她已經很久沒有帶我們回家鄉了。
媽媽接着告訴我“思鄉就是思念故鄉”。在媽媽小時候,每逢中秋,一家人都要聚在一起。奶奶做的魚,爺爺包的餃子,再加上香甜的月餅,大家坐在一起熱熱鬧鬧,邊聊邊吃,時不時感歎誰家的閨女要出嫁了,誰家的兒子有出息了要去北京讀大學了。直到開始分月餅,大家又安靜下來,由長及幼,依次取了月餅吃。一家人一邊吃月餅,一邊望着月光下遠處的麥田,心裡默默地祈禱秋天的收獲。
中秋節對媽媽來講就是思鄉,思念故鄉的明月,思念兒時手中的那塊月餅和月光下那一望無盡的麥田。聽着媽媽的講述,我多麼希望能與媽媽一起回到她的家鄉,享受故鄉的明月,故鄉的田野。
(寄自丹麥)
低頭思故鄉
張思哲(15歲)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秋之夜的月亮圓如玉盤,月色皎潔,所以圓月也象征着團圓。
身在異國他鄉的我們,雖然不能與遠在故鄉的親人一起團聚慶祝,但也不忘送去我們的祝福。媽媽從網上給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訂購了月餅、螃蟹和新鮮的水果,希望親人們能夠在收到禮物的同時感受到我們的牽挂和祝福。
随着中德兩國緊密的貿易合作,我們在德國各大城市的亞超都能買到月餅、粽子和各種知名的中國小吃。當我在亞超看到我小時候在中國喜歡吃的一種小餅幹時,一下子覺得家鄉離我并不遙遠,好像就在身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我們一家人已經很久沒有回中國了,但是每當我的同學跟我分享他新買的手機、耳機等中國制造的産品時,我的内心都無比自豪,在心裡祝福祖國日益強大,越來越好。
記得在中文學校學過李白的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也是我今年中秋節時的心情。
(寄自德國)
盼團圓
王素潔(12歲)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對身居海外的華人來說,中秋節時更能體會“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蘊。
每逢中秋節這一天,姐姐會幫爸媽做家鄉口味的月餅。爸媽下班回家第一時間會和在國内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通過視頻電話聊天,而我則帶着弟弟妹妹吃月餅。
桌子上擺滿了各種口味的月餅以及水果,非常豐盛。我們全家人喝着茶,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天上的月亮又大又圓,像挂在天邊的一面鏡子,又像一個大大圓圓的笑臉對着我散發着溫柔的光。
因為疫情,今年的中秋節是特别的。我真希望疫情盡早消散,不論是在國内還是在海外的家人都能團聚在一起,而不是隻能在網絡上對話。
(寄自荷蘭)
想念親人想念家鄉
張帆遠航(15歲)
中秋節的曆史古老,文化豐富,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講都非常重要。
作為海外遊子,疫情之下的全家團圓顯然成了一種奢望。很小時,由于父親工作的變動,我來到了德國,不久之後父親回到了國内,隻有母親在德國陪着弟弟和我學習。疫情發生之前,我跟爸爸以及家中其他長輩每年能見面一次,那是在暑假回國期間。疫情暴發後,回國很困難,想念家人自是難免。
除了想家人,我們也想念祖國,想念她的繁華,她的文化,她的環境。我們想念走在大街上知道自己在“家”的感覺,想念周圍所有人那熟悉而親切的鄉音。
雖然我在德國已經住了11年多,德國已經成了我的第二故鄉,但我的基因裡深深地刻着中國的烙印。暑假期間,回國探望親人,剛到達時的感受就是終于到家了,當時我不停地嘗試從内心的最深處調動起每一片之前對中國的記憶。可随着祖國的發展日新月異,有時候我會覺得那種熟悉的感覺變得陌生起來。
說到想念,我還想念幾年前的我,想念曾經對這個世界毫無頭緒的我。如今的我,對于很多小時候不理解的事情,通過新學的知識,有了充分理解和認識。
中秋節是想念的節日,想念親人,想念家鄉,也想念那個曾經無憂無慮的自己。
(寄自德國)
看到同一輪明月
肉肉文/圖(5歲)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媽媽會準備螃蟹、水果,我們還要賞月、吃月餅。
中秋節的月亮很圓很亮,姥姥和奶奶說她們在中國看到的月亮也很圓很亮,我想我們看到的是同一輪明月。
我聽過嫦娥奔月的故事,也聽過“西遊記”裡廣寒宮的故事,知道嫦娥住在月亮上,她還有隻小白兔。今年我和妹妹也養了兩隻兔子,這個中秋節我們給它們準備了一塊胡蘿蔔口味的月餅。因為媽媽說,中秋節就是要全家一起慶祝,小兔子也是我的家人。
(寄自加拿大)
中秋節的期望
遊樂琦(13歲)
中秋對我來說并不陌生。從小我就聽父母講關于中秋的故事,在中文學校裡每逢中秋節,也會舉辦相關活動,久而久之,大家對關于中秋節的傳說都十分熟悉了,比如關于嫦娥和後羿的故事。
中秋節最受歡迎的甜點是月餅,寓意全家團團圓圓。月餅的設計和口味各不相同,全取決于制作者所居住的地區。人們用月餅和美食來供奉月亮,祈求好運,也是中秋節的風俗之一。
中秋節除了賞月、拜月和吃月餅之外,許多家庭和商家也會挂上燈籠,使得周遭環境更有節慶氣氛。傳統的燈籠設計是紅色的,以示好運。
中秋節的許多傳統都離不開團圓和幸福。風柔、雨潤、花好、月圓,幸福生活日日甜——雖然疫情還未消散,但大家對未來的美好期望不會變。
(寄自荷蘭)
充滿回憶的日子
陳靜雯(14歲)
中秋節是中國人必過的傳統節日。還記得在我小時候,每當到了中秋節那一天,我和媽媽都會先去超市買月餅。超市裡的月餅種類繁多,有蛋黃餡的、豆沙餡的、水果餡的……回家途中,路過集市還會看到小孩子在那兒猜字謎,猜中了就會有禮品,真是溫暖有趣的回憶。
中秋節的晚餐是非常隆重的,桌上擺滿了香噴噴的飯菜,親戚們歡聚一堂,熱鬧而溫馨。飯後,一家人一邊吃着可口的月餅,一邊賞着潔白的月亮。那月亮懸挂在高空,又大又圓,就像一個大圓盤。一縷縷銀色的光灑滿了整個世界,像給世界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這些都是我關于中秋的美好回憶。
寓意團圓的中秋節是個讓人思念家鄉的節日,期待疫情消散,早日和家人團圓。
(寄自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