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但是你會發現換到玉雕裡,這句話并不是時時成立的。咋滴,搞事情?說好的玉不琢不成器,但是玉雕師卻經常強調良玉不琢,那麼“琢”與“不琢”到底孰是孰非?
翡翠“琢”與“不琢”
玉不琢不成器,玉器的價值有很大程度體現在雕刻工藝上,所謂“三分種水七分工”,玉質本身的種水高低決定了價值的三成,剩下的則要靠後天的七成雕工決定,最終決定了整件玉器的品質。
一塊翡翠的玉料的原料成本500元,而在這塊料子上的雕工費用可能要2000元,如若經過俏色巧雕或是大師工,那麼這塊翡翠最後的價值甚至會甚至還幾倍,甚至數十倍。
然而,越是種水高質的翡翠原料在玉雕師的手裡越是不舍得雕琢。一方面是雕琢費料子,太可惜了;二是保持美玉原始的天然美,才是最為直擊人心的,就如同一個人純真不嬌柔造作,一篇文章沒有紛繁誇張的修飾、呻吟無度,方為人稱贊。
兩者完全不矛盾,不存在孰是孰非,甚至是相輔相成才能成就出完美的玉雕佳作。
良玉不琢“玩”出高級感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從流傳千古的詩句中不難發現,國人對這種天然、純淨、樸素的本質美是十分向往迷戀的。
那是一種本質的返璞歸真,就如同映射出自我的人生态度:明白了自我的本質,不需多加修飾,反倒是讓自己活得更加通透、率真。
佩戴這樣“不琢”的良玉,“玩”出最真我、淳樸的高級感,有玉之璞,也有自我的真。
#翡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