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日,湖南常德男孩周國棟收到了一封7年前14歲的自己寫給2020年自己的信,令他驚訝又驚喜。原來,2013年常德鼎城區郵政局舉辦了一個“寄給2020的信”活動,當年有13000多名學生都給2020年的自己寫下了一封7年後才會寄出的信。
資料圖
如今,2020年已經來臨,這1萬多封信也開始陸續寄出。當年活動的策劃者表示活動系為培養孩子們寫信的習慣,信件一直單獨保存在檔案室。而參與投遞的工作人員表示,由于間隔的時間很長,加上很多孩子當年沒有留下電話,所以投遞工作困難不少,但是仍希望1萬多封信都能準确送達每一個孩子的手中,讓他們能去回顧自己這7年為當初的夢想努力的樣子。
投遞7年前的1萬多封信
“收到郵局電話說有我一封7年前的信時,我完全不記得自己寫過了,但是拿到信的一瞬間,感覺當年的回憶全都蘇醒了。”2020年1月3日下午,湖南常德的周國棟收到了一封特别的信。這封信來自7年前14歲的自己,信封上的收件人寫着“七年後的我——周老闆”。
7年以後,還未成為周老闆的周國棟如期收到了這封信,當鼎城區郵政工作人員投遞班長楊冠軍聯系上他的時候,他正在常德進行自己的大四寒假實習。“我大學在外地讀的,寒假回來實習,郵政工作人員先聯系了我母親,然後我母親又聯系我,最後信被送到了我實習的地方,由我親自簽收。”
時間追溯到2013年,在常德鼎城區,有13000多名學生像周國棟一樣寫下了給2020年自己的信。這些信件一直保管在鼎城區郵局的檔案室,如今到了這些信寄回給當年寫信人的時候了。“我們從2020年1月1日就開始了這些信的投遞,由于間隔的時間太長,很多人都換了地址所以投遞的速度比較慢,3天也就投遞出了幾百份。”楊冠軍告訴北青報記者。
13000多封信一直單獨保存
據了解,這些信來自2013年常德鼎城區郵政局策劃的一次名為“中國夢,我的夢——寄給2020的信”的活動。1月3日下午,北青報記者聯系到了2013年該活動的策劃者盧紅萍,7年前她在鼎城區郵政局工作,7年後她已經調到了常德市郵政局,但是這13000多封信是她一直惦記的事情。
“當年策劃這個活動的時候,主要是想調動和培養孩子們寫信寄信的習慣,可能很多孩子都沒怎麼寫過信,加上當時中國夢剛提出來不久,我們就想每一個孩子的夢都是中國夢的一部分,而7年的時間也給了孩子成長和實現夢想的時間。”盧紅萍說。
盧紅萍回憶,當年為了推動活動,他們在鼎城區的二三十所學校一所一所進行宣講,整個互動持續了一年。“好在學校和家長都覺得是件挺好的事情,所以最後我們收到了13000多封信,一直保存在鼎城區郵局。後來我調走了,但是我覺得這些信不能因為我調走了就随便處理了,所以每次換管理人員,我都會跟新的人交代和交接這批信。”
2020年一到,盧紅萍就開始張羅如何将這些信投遞出去。
收到信的人又驚又喜
“雖然我們當時做這個活動的時候就考慮到了7年後的投遞難度,所以讓孩子們在信封上留下家長的聯系方式,但是現在投遞起來還是困難不少。”盧紅萍告訴北青報記者,當年有的孩子并沒有留下家長的聯系方式,甚至有孩子天馬行空地把地址留成了“火星”“月球”,還有些雖然留了電話,但是7年後已經換了号碼,有的地址也遭遇了拆遷無從聯系了。“當年我們推廣的時候,一封信的信封加郵票是5.5元,現在投遞起來才發現,一封信的投遞成本遠不止5.5元。”盧紅萍笑道。
“我們在投遞的時候是先分揀出留了電話的,一個個打過去核實最新的地址,然後再像快遞一樣投遞上門。”楊冠軍表示,為了能盡量讓他們都成功收到信,這幾天大家都在加班加點地分揀、封裝、投遞。“雖然比較艱難,但是每投遞成功一個,看着他們驚喜的表情,我們覺得挺有成就感的。”
楊冠軍表示,希望一萬多封信都能準确送達每一個孩子的手中,讓他們能去回顧自己這7年為當初的夢想努力的樣子。
而對于大多數收信者來說,面對這封7年前的來信,第一反應往往都是“蒙了”。周國棟表示接到電話的時候,他已經完全不記得自己寫過這樣一封信,甚至一度懷疑郵遞員弄錯人了。“直到我拿到那封信,看到上面的筆迹,我才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但還是不記得自己都寫了什麼,但是收到信真的是驚訝加驚喜。”周國棟表示,自己小時候很想當大老闆,所以在信封上落款寫了“周老闆”,如今他是一名設計專業的大四學生。“現在還當不了老闆,不過再過幾年,如果能有自己的工作室,就也算是實現夢想了。”
像周國棟一樣“蒙”的還有正在湖南懷化上大學的熊詩琪,1月3日下午她接到在常德家中母親的電話,電話中母親告訴她收到了一封7年前的信。熊詩琪表示自己已經不記得具體寫了什麼,隻能隐隐約約回憶起信中14歲的自己憧憬着未來自己能變成一個“叱咤風雲的職場精英”。如今,熊詩琪是一名音樂學專業的師範生,如果沒有意外,她希望畢業後成為一名音樂老師。
(來源:北京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