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題目當中看到“七步成詩”和“才高八鬥”這兩個關鍵詞之後,就會明白這篇詩詞賞析的主人公乃是曹植。曹操、曹丕和曹植是東漢末年三國初年詩壇非常重要的人物,史稱“三曹”。
尤其是曹植,在後世評論家王士祯的眼中,這是能夠和蘇轼、李白并稱為詩家“仙才”的詩人。因為在評論家看來,曹植的詩詞當中雖然有悲憤之氣,但是其中更有一種飄逸仙氣充盈其中,帶給詩詞獨特的境界之美。
其中諸如“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這樣的詩句,詩情與寓意渾然無間,很有幾分含蓄意味,表達出了中國古典詩詞獨有的“情兼雅怨”之美,值得細細品味。
要說曹植流傳最廣的詩篇,當屬這首七步成詩的《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首古詩很短,但是詩歌的背景意蘊卻很深厚。相傳這首古詩乃是曹丕逼迫曹植所寫,畢竟兩人之前一直為魏王(魏帝)而進行着明争暗鬥。曹丕雖然獲得了勝利,但是對這個弟弟很不放心,命令其七步之内成詩一首,否則就要殺掉他。
曹植内心非常悲憤,同為手足,卻遭遇如此境遇,如何不讓人心寒?但畢竟人命關天的生死關頭,曹植将内心悲憤化為文采,吐出這20字古詩流傳後世。曹植以“豆”和“豆萁”,比喻兩人手足之情,說明“本是同根生”,為何要遭遇如此逼迫?
一首古詩20個字寫出詩人内心悲憤,也更開啟了文學史上的曆史上對于兄弟相殘主題的描寫。當時的曹植以這首詩度過了一次考驗,但是終究在悲憤之中離世,享年隻有40歲。
不過在我們讀到他青年時期作品的時候,其中所洋溢的青春氣息和報國豪情,更讓我們對這個悲劇人物多了幾分同情。
由“白馬飾金羁,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為開頭的《白馬篇》,是青年曹植代表性的詩歌,開篇就寫出了一個“遊俠兒”少年形象。他“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小小年紀就已經在外建功立業。“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的潇灑更是讓人豔羨。
在他的内心當中,有着“長驅蹈匈奴,左顧淩鮮卑”的豪情,更有着“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的一往無前。他的詩歌當中浸透了建功立業的熱情,“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就是明證,甚至身死也毫不在意,“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東漢末年的曹植乃是一個英雄的少年形象,一往無前的積極建功立業,他志氣昂揚,他胸懷抱負;可惜的是,三國時期的曹植已經完全沒有了這種銳氣,隻能在詩篇當中抒發這種不得已的苦澀,寫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憤之語。
一聲歎息。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