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邑想象圖
金陵之稱對于南京來說,最為雅緻而古老,故而一直沿用至今。
此名源于楚威王所建的金陵邑。
楚威王名熊商,是楚懷王的父親,即位于前339年,其在位時期,滅越敗齊,楚國的勢力擴張到了長江中下遊與江淮地區。
滅越後,楚威王來到南京,深感其地理位置之重要,便決定在南京建立行政機構。
雖然越國已在南京秦淮河之南岸建有越城,但楚威王卻毅然放棄了,而是在秦淮河入江口的北岸石頭山一帶重建了一座新城。
石頭山即今天的清涼山、國防園、石頭城遺址公園一帶。
示意圖
為什麼楚威王放棄越城,而在此處建新城?
因為此地臨江,且地勢高峻,楚威王欲借長江天塹為屏障以圖謀天下。
公元前 333年,新城建成,取名金陵邑,這是南京曆史上年代僅次于越城的第二座古城。
邑在春秋戰國時期指卿和大夫的封地。和越城不同,金陵邑不再是純粹意義上的軍事城堡,而是一座兼有行政區治所性質的古城,标志着南京設置行政區劃的開始,也是南京稱為金陵的發端。
金陵邑具體故址在哪?在今八字山與清涼山之間,後孫權在其故址上修建了石頭城。八字山古名四望山,南京地方志有載此山:"吳大帝嘗與仙者葛元(玄)共登涉之,山勢嶄絕,足供遠眺,故名四望也。"
最新的考古發現,石頭城遺址并非是今天的鬼臉城,而是在清涼山公園内,還發掘出一塊帶有“石頭”二字的城磚。
清涼山公園考古
關于金陵一名的來源,主要有兩種說法。
其一為“埋金說”。
南宋周應合《景定建康志》中有如此記載:“周顯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子熊商敗越,盡取故吳地。以此地有王氣,因埋金以鎮之,号曰金陵。”而在《景定建康志》中又有如下記載:“父老言秦(始皇)厭東南王氣,鑄金人埋于此。”
其二為“因山立号說”。
唐代許嵩在《建康實錄》中對此有明确記載:"因山立号,置金陵邑"。南朝陳《輿地志》則有如下記載:“蔣山古曰金陵山,縣之名因此山立”。蔣山即今天的紫金山。
清涼山公園考古
下面再來解釋一下“金陵”之意。
金,有黃金,也有赤金。紫金山上産的,就是赤金,即銅。陵,《說文解字》中注“大阜曰陵”,即高山。故此金陵為赤金色山陵之意。
紫金山頂的岩石因含有赤金,在陽光下會發出泛紫色的光芒,故此古人稱其為金陵山。
前223年,楚國被秦國所滅,金陵邑歸屬秦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到達南京,毀棄金陵邑,設秣陵縣,治所位于今南京市江甯區秣陵街道。
"金陵邑"遺址今已難尋,但"金陵"之名卻成為南京最美的雅稱。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行人夜宿金陵渚,試聽沙邊有雁聲。”
有了“金陵”二字,詩也美起來了。
示意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