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王迪 特約記者 劉傑
全文3450字,閱讀約需3分鐘
“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海綿化改造全面展開,重大項目海綿化措施配套到位,實現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
北靠濱海,南依沂山,這裡道承齊魯,襟連海岱。1.62萬平方公裡的濰坊大地,海天一色。然而,“旱季缺水、雨季内澇”的問題,卻時時困擾着這座海濱城市。
“讓城市像海綿般呼吸吐納。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又可将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在适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與韌性,濰坊躬先表率。”濰坊市住建局黨組書記、局長鐘光文說。
2021年6月,濰坊市以第三名的成績入選全國首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城市,為山東省唯一入選地市。
海綿城市理念深入人心
濰坊之名,源自濰河,因水而生,向海發展。濰坊總體地勢平坦開闊,水系衆多,中心城區的白浪河、虞河、浞河、大圩河4條骨幹水系均為季節性河流,且在向北彙入萊州灣之前隻流經濰坊一座城市,雨季雨水徑流污染與溢流污染是影響城區河道水質的主要污染源。
“盡管域内河流徑流多,但濰坊仍然屬于北方嚴重缺水型城市,再加上汛期受副熱帶高壓北上影響,容易形成局部短曆時、突發性的大暴雨事件,造成城市内澇。”濰坊市住建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盧波介紹。
2016年,濰坊市與青州市入選山東省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成為省内唯一一個市、縣雙入圍城市。
“海綿城市建設,為‘因水而憂’的城市提供了新思路,成為改善城市内澇和水環境的利器。”2021年7月,濰坊市成立海綿城市建設領導小組,構建起三級工作推進體系。
“濰坊中心城區堅持蓄淨結合,2018年以來,先後在虞河、化肥溝下遊建設了3處總蓄水能力42萬方的調蓄池,整治中心城區10條主次河流和51處内澇積水點,建設白浪綠洲、虞舜公園等大型城市濕地,河湖水系生态得到持續改善。”濰坊市城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唐加勇說。
截至去年,濰坊市中心城區虞河中部片區、白沙河片區、麻溝河片區、漲面河片區和玉清河片區等均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達标排水分區面積共計79.89平方公裡,城市節水更是位居全省前列,再生水利用率超過50%。
按照“蓄滲優先、存量增效、智慧聯調、水潤鸢都”的總體思路,濰坊市總結形成可借鑒、可複制、可推廣的海綿城市建設濰坊路徑。
落實蓄滲優先,增強源頭減排能力。結合片區開發、老舊小區改造、城市道路建設等源頭分散蓄滲設施,把雨水資源留住的同時增滲回補地下水;充分利用季節性河流空間構建集中蓄滲水區,将城市重要的雨洪調蓄空間、雨水涵養空間納入禁建、限建區保護,綜合提升雨水滞蓄滲透能力。
圍繞存量增效,挖掘存量設施潛力。優化改造既有河道閘壩、箱涵,實現遠程調度,充分釋放河道、箱涵的調蓄空間,提升防洪排澇能力;優化調蓄池、泵站、污水處理廠等存量設施的調度方案,提高運行效率,有效降低合流制區域溢流污染頻次;通過既有源頭減排設施“回頭看”,對蓄滲效果不佳設施進行優化提升,并加強設施的維護管理,充分發揮既有設施潛能。
實施智慧聯調,提高城市水系統治理水平。建設海綿城市智慧調控平台,優化設施聯合調度方案,綜合提升存量、增量設施效能,實現防洪、排澇除險、大型調蓄設施的智慧聯調,強化城市防災減災、防洪排澇、預警管控能力。
聚焦水潤鸢都,提升全域海綿城市建設效果。堅持全流域整治、全生态修複,統籌水生态、水環境、水安全、水資源,實現全域治水、碧水興城。
據了解,到2023年,濰坊市計劃達标海綿城市建設的排水分區總面積達168.4平方公裡,其中在城市建成區範圍内的達标區域面積約110平方公裡,占城市建成區總面積的60%。
濰坊海綿城市建設中的行道樹綠帶雨水花園
靓化面子 夯實裡子
濰坊建設海綿城市,如何有序推進?“首先是堅持規劃先行。”濰坊市住建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盧波介紹,2021年10月,濰坊市住建局邀請清華大學教授劉翔等專家對《濰坊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城市實施方案》進行指導提升。同時,借鑒學習國内其他先進地區海綿城市立法經驗,2022年5月,濰坊海綿城市建設成功納入2022年地方立法計劃。
“其次,離不開加快項目建設。”據悉,2021—2024年,國家海綿城市建設示範期内,濰坊計劃實施海綿項目306個。截至目前,已完成項目45個,完成投資18.9億元。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如何保證建成道路能“呼吸”、會“喝水”?
“比如,在寶通街快速路建設中,我們從設計就特别關注綠化、美化和智能亮化系統。設計人員對道路的雨水徑流做了認真分析,對每一個區域的彙水都做了精細計算,對每一區域雨水徑流的收集消納都做了精心設計。”濰坊市城投集團黨委委員、總工程師侯紀軍舉例說。
此外,為實現“綠之所處皆海綿,目之所及盡風景”的願景,在景觀綠化工程中,寶通街快速路最大程度保留了現狀苗木,橋下則選擇耐陰、喜陰植物。同時,點綴特色小品,給橋下灰色空間增添清新亮麗的色彩。
“寶通街快速路是濰坊入圍全國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城市後的首個綜合性項目,全線綜合運用了滲、蓄、滞、淨、用、排的技術措施,一點一滴的雨水在這裡都變為寶貴的水資源,步移景異,一幅美麗畫卷在這裡打開。”盧波說。
值得一提的是,濰坊市還将海綿城市理念搬進了學校。濰坊未來實驗學校在設計過程中,結合學校條件,科學選用适宜雨水設施,甄選适合濰坊氣候特征的植物種類進行配置;遵循先綠色後灰色、先地上後地下的原則,合理利用地形、管網條件,充分發揮綠色雨水設施、管網等不同設施耦合功能。
整個校園采用透水鋪裝、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植草溝、卵石溝等新設海綿設施,以及利用場地原有景觀水系、下沉綠地等措施,顯著降低了校園的雨水外排量。同時,有效削減徑流污染物排放量,為緩解學校内澇、改善雨水水質提供有力支撐。建設功能性與景觀性結合的綠色海綿設施,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内澇,綠化帶還自帶“隐形小型水庫”,極大地改善了學校的雨水環境。
“海綿小區”是海綿城市的基礎,相對于末端調蓄、污水廠、水體修複等開放式的公衆項目,源頭減排類型的小區改造更能讓居民切身體會到海綿城市建設對其居住環境的改變。
以奎文區梨園街道梨園小區為例,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梨園小區分南北兩區,分别位于麻溝河河道兩側,但小區雨水并未直接排入麻溝河。
麻溝河是條季節性河流,河流全長3.1公裡,承擔上遊2.2平方公裡排水分區的排澇和行洪作用。梨園小區的管網改造按照傳統的雨污分流改造模式,南北分區進行雨污分流改造後,雨水可直接排入麻溝河。同時,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前提下,對小區進行海綿化綜合提升改造,可滿足排水需求、雨水源頭控制需求及居民需求的綜合效益。
“建設海綿城市,不僅可以解決城市内澇等水安全問題,還可以消除黑臭水體,改善水環境,提升水生态,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濰坊正在持續穩步推進。”鐘光文說。
面向未來 系統推進
海綿道路、海綿學校、海綿小區,經過探索與實踐,一個個海綿項目讓濰坊日益實現城市與自然的互融。
“下一步,濰坊将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市、區兩級協調聯動,統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黑臭水體治理全面完成,雨污分流基本實現,海綿化改造全面展開,重大項目海綿化措施配套到位,實現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鐘光文表示。
當前,為系統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濰坊按照科學性、典型性,以及體現濰坊特色的原則,确定了濰坊市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建設5項目标和16項指标,進行精工細作。
鐘光文說:“海綿城市是一項系統性綜合工程,濰坊将通過立法統籌、績效考核、年度任務分配等充分壓實各部門責任,充分調動起各部門的積極性,共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為全面提升海綿城市示範建設的展示度和科學性,體現濰坊特色,濰坊将針對超标暴雨的應急、排水管網建設、提升污染處理效率、再生水回用等諸多方面,從技術創新和亮點項目兩方面為切入口,推動海綿城市示範建設。2023年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建設以虞河與浞河流域為重點,形成流域連片效應,逐步擴展到白浪河流域與大圩河流域。
“協同打造會呼吸的城市,讓人民群衆樂享海綿生活,濰坊将進一步做出表率。”鐘光文說。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原文刊載于2022年第16期《民生周刊》雜志
原标題:《濰坊:讓城市有彈性會呼吸》
□ 《民生周刊》記者 王迪 特約記者 劉傑
編輯:劉烨烨、昝銥琳(實習生)
責任編輯:劉烨烨
主編: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