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戲面具,俗稱“臉子”,是安順地戲的标志和靈魂。地戲面具為木制,是木雕彩繪藝術品。制作地戲面具的工具主要包括木馬、鋸子、斧頭、尺子、墨鬥、雕鑿、磨石、木槌、小挖鋤、砂紙、毛筆、顔料、刷子、夾鉗、細線等。
地戲面具的雕刻藝術,主要體現為雕刻和彩繪,雕刻手法為镂雕和浮雕。以“将”面具為代表的地戲面具,最具藝術性的自然是“将”面具,其結構主要為盔頭、耳翅、面部三個部分。
盔頭即誇張化藝術化的面具人物頭盔。根據盔頭頂部中線位置是否突出分為尖盔和平盔。盔頭部分有二至四層,從下往上第一層為盔沿(亦稱“盔帶”,代表頭盔的綁帶),多為“二龍搶寶”造型。盔沿之上,根據人物特征和匠人風格來安排層數。盔頭的裝飾,以龍鳳為主,男将多為龍盔,龍頭分正龍頭和側龍頭,正龍頭因形似螞蚱亦稱“螞蚱龍”,盤龍穿插自然、若隐若現;女将或者特殊的男将,盔頭上隻雕刻鳳或同時雕刻龍鳳,稱鳳盔或龍鳳盔。龍鳳裝飾,還體現在耳翅上,耳翅即頭盔的護耳,隻雕刻龍的稱龍耳、隻雕刻鳳的稱鳳耳、同時雕刻龍鳳的稱龍鳳耳、有的雕刻類似于向日葵圖案的稱葵花耳。盔頭和耳翅所雕刻龍鳳的周圍,或雕刻或彩繪雲彩和花草。
根據書中描述和民間傳說,地戲人物多為降世臨凡的神靈,匠人在雕刻面具時,将人物的星宿體現在盔頭上,比如呂布、羅成、薛仁貴、楊六郎等是白虎星,盔頭上雕刻有一隻全虎或一個虎頭;李元霸、嶽飛等是大鵬降世,盔頭上雕刻有一隻大鵬……
盔頭部分還将民間吉祥圖案運用之上,雕刻“蝙蝠”“蝴蝶”寓意“福”、“梅花鹿”“銅錢”寓意“祿”、“壽星”寓意“壽”、“喜鵲”寓意“喜”等,這些圖案的組合,構成“福祿壽喜”“福壽雙全”“鹭鸶鬧蓮”“雙鳳朝陽”“雙龍戲珠”“二龍搶寶”等吉語圖案。還有一些有特征的人物,運用有寓意的雕刻圖案将其特征體現在盔頭部分。
面具的面部雕刻稱“開相”,正面人物開相技法沉穩,反面人物開相技法誇張。文将面具開相莊嚴肅穆、飽滿精神,平和中蘊含着剛勁,神氣十足;武将面具開相誇張,眉似火焰,大眼斷鼻,臉頰鼓肉,嘴的造型多變;老将面具額頭雕刻有皺紋圖案,注重體現人物老當益壯的性格特征;少将面具開相英武清秀,五官端正,體現人物的年少英雄、英氣勃發;女将面具開相突出女性特點,秀氣柔美而不失英氣,有的為突出女性特征在兩鬓雕刻有兩朵花。其他面具開相同樣注重角色的性格特征。
面具面部的雕刻上,雕刻藝人總結有一些口訣。在眉毛的刻畫上,講究“少将一枝箭,女将一根(條、棵)線,武将如烈焰(如火焰、烈如焰)”;眼睛的刻畫上,講究“男将豹眼圓睜,女将鳳眼微閉”“武将膨眼亮,女将彎月長,少将精氣足,文将菩薩樣”;口部的刻畫上,講究“天包地,地包天,不包天地兩半邊”“天包地,地包天,上下獠牙分兩邊;地包天,天包地,龇牙咧嘴顯神氣”;武将開相,眼睛和鼻子雕刻緊湊,更能體現人物的勇猛威武,講究“武将雕得惡,鼻子眼睛一撮撮”……
地戲面具盔頭雕刻裝飾豐富,在着色上,盔頭各部位的用色,根據匠人的師承和自己的理解,以整體協調為原則,變化較多、不受限制,耳翅的着色亦然。而面部的着色則十分講究,須“跟書走”。地戲譜書描寫人物時,一般都直接描述有人物面色;未直接描述的,則根據人物形象特征來确定面色。正面人物多為單色,反面人物多為冷色或花臉。文将和少将多為白臉、紅臉、黃臉,武将則變化較多,老将多為肉色臉、紅臉,女将多為白臉,君王、軍師多為紅臉、白臉。反派人物的面部多勾畫有極富農家趣味的蝴蝶紋、飛蛾紋、魚紋、藤蔓紋、瓜花紋、火焰紋等。
地戲面具盔頭和耳翅雕刻裝飾豐富多樣,面部開相嚴謹、注重角色性格特征,彩繪講究、變化多彩,這些特點共同造就了地戲面具的藝術性,使地戲面具在中國面具史上獨樹一幟。
來源@安順日報
編排@陳璐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安順文化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