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槍:趙子龍、嶽武穆,及很多的武生,一例用槍,形式也無甚變化。但有一支特别的大槍,名為五指開鋒,那是牛頭山挑華車高寵使的。陸文龍使雙槍,其餘女将使雙槍的也很多。
二、刀:刀的形式太多了,例如溪皇莊花得雷,八蠟廟費德恭都使。楊老令公的是金刀,關公使的青龍刀,鳳吉公主使的鸾刀,十三妹使的腰刀(按:腰刀挂在腰上時,例須刀鞘向前,刀靶向後,即馬代、江海在《大登殿》挂的腰刀也是如此。挂寶劍則劍靶子向前,劍鞘向後,才為好看合式。現在挂刀的朋友,也像挂劍刀鞘子翹在屁股後面,多難看),武松使的戒刀,石秀使的單刀。單刀和大刀最為普通,不屬個人專用。
餘叔岩之《碰碑》身段
三、劍:除了專諸的魚腸劍,其餘都為挂在腰上的防身寶劍,打起仗來,就把它除掉。但有帝王身份,又有穿上箭衣馬褂的,開打都用馬鞭夾着寶劍。例如,《摘纓會》的楚莊王,《長坂坡》的劉備,《淤泥河》的李世民,都文绉绉地打幾個回合下場。
四、弓:弓是用來放箭的,但亦有用它來作兵器交戰,如《鐵籠山》的姜維,《摩天嶺》薛仁貴。
高盛麟之《鐵籠山》
五、弩:一名袖箭。戲裡有兩位英雄算得追魂奪魄,一是《取金陵》的吳福,二是《小五義》的白眉毛徐良。
六、矛:張三爺的丈八蛇矛在當陽橋上出盡威風,不過開打起來,他還是用槍。
七、盾:盾牌兵見于《戰宛城》《七擒孟獲》。主将用盾則有《白衣渡江》的呂子明,《智取北湖州》的常遇春。
八、錐:—作錘,其實不同,錐是長形的,《四平山》李元霸用八角錘,裴元慶用雙錐,分别最清楚。八大錘,四名番将都用雷公錐(長形)。四員宋将,嶽雲為銀錘,嚴震方金錘,狄雷鐵錘,何元慶綠沉錘。現在的八大錘,都亂拿了,嶽雲有拿雷公錐的,而番将倒拿了銀錘,極不整齊,失去美觀。
傅德威之《四平山》
九、斧:長柄名钺,短柄名斧。程咬金拿宣化斧便是钺。李逵、胡大海拿的以及《寶蓮燈》沉香的開山斧,才是斧。《打登州》牛俊達應拿斧,現在随便。
十、殳:《詩經》,伯也執殳(音書)。《辭源》,長一丈二尺無刃。外國電影《圓桌武土》《萬世英雄》決鬥用的長梢就是殳。中國戲裡很少用,《百涼樓》蔣忠卷大旗的那根長竿後來抽出來當兵器,正是殳。但現在的《百涼樓》蔣忠卻拿它來耍大旗,和《鐵公雞》一樣的胡鬧。又按:《鐵公雞》耍大旗的應該是陳國良,現在也被張家祥奪去了,甚至終劇不見陳國良上場。
十一、镋:戲裡隻有宇文成都一個人用鎏金镋,因為太少碰頭,現在寶島戲班裡不備,而代之以大刀,遂令此公在南陽關出場,面目全非(聞李氏兄弟在排《四平山》,千萬替宇文老哥定造一把鎏金镋)。
十二、戟:為呂布、薛仁貴所專有,但呂布也隻有在《虎牢關》《轅門射戟》見過,其餘都用槍。薛仁貴隻在《淤泥河》救駕用了一次,《獨木關槍挑安殿寶》就不用他,因為這件家夥開打實在不便也。雙戟則有三國典韋、《雌雄镖》郎霞玉在戲台上出盡風頭。太史慈的雙戟隻有《神亭嶺》打了一仗,後來好像是當了,不再見面。
十三、锏:真的把兵器當了的是《秦瓊賣馬》。這對锏由王伯黨謝仙客替他贖回來,當場耍了一次後就不見他再露臉。以後他都是用槍。《楊家将》八賢王手裡拿的八棱金锏,可是叔皇賜他上打昏君,下打讒臣,并不交鋒作戰。
高慶奎之《賣馬耍锏》
十四、鞭:尉遲恭用單鞭,《牧虎關》高旺也用單鞭。《蘆林坡》呼延灼用雙鞭,蓋叫天的猴子戲,例有耍鞭,變化多端,令人叫絕。
十五、槊:漢魏六朝,武将都用槊打仗,文人也握槊。《火燒戰船》有曹孟德的橫槊賦詩,單雄信用棗陽槊,李存孝用的混唐槊,其餘沒有用槊打仗的了。
十六、撾:李存孝有一支筆撚抓,百步取人,百發百中,《鬧昆陽》的馬援也有一支飛抓,抓型做成人手模樣,李存孝的還捏着一支筆,馬援的抓則是皮做的,像苦人兒王佐臂上砍下來的一樣。
劉玉麟之《雅觀樓》
十七、套索:用套索來表演武藝,現在戲裡沒有了,從前有出《三上吊》,全是套索功夫,紹興大班還保存着,京班早已失傳。最近看到李環春在《劈山救母》加入套索,那是小學校裡的跳繩,戲裡沒有這一套。
十八、白打:有人以白蠟杆統稱白打,其實拳腳、棍棒均屬白打,範圍很廣,每一出武戲裡都可以看到,毋庸細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