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個小時空調耗電是多少
一個小時空調耗電是多少
更新时间:2024-11-26 12:25:09

冬天來了,天氣變冷了,

冬季取暖,成了大家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在天冷的時候,很多人就會想到空調,使用方便,制熱效果好,開了就暖和。但常聽人說,開空調費電,至于費多少電,就很少有人說清楚了。

一個小時空調耗電是多少(冬天開一晚空調)1

今天,我們就來測一測,冬天開空調,到底費多少電,費多少錢!

測量對象是1級能效,1.5匹的挂機空調,使用微型電力監測儀進行測量。

一個小時空調耗電是多少(冬天開一晚空調)2

晚上6:30點開始測量,測量時,室外的空氣溫度是2℃,設置空調為制熱模式,加上電輔熱功能,溫度設置為23℃;微型電力監測儀設置為0.56元一度電。然後看電視、睡覺。

一個小時空調耗電是多少(冬天開一晚空調)3

第二天早上7點,查看微型電力監測儀,顯示當前的功率為590.3W,使用電費4.68元

一個小時空調耗電是多少(冬天開一晚空調)4

也就是說,空調制熱模式23℃,開啟12個半小時,耗電8.36度,費用4.68元。如果一個月按30天計算,那麼一台空調每天開半天,總共消耗30*8.36度=250.8度,花費人民币為140.4元。

這麼算來,大家對空調的耗電,基本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了。

不過有人說,空調類型很多,有能效1、2、3級的,匹數有1匹、1.5匹的等等,也沒有微型電力監測儀測量,怎麼知道自己家的空調耗電多少呢?

其實,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大緻估算出來。

看能效标識。以文中的能效标識為例。我們看到能效标識上有制冷季節耗電量(KW.H)360,制熱季節耗電量(KW.H)292。

因為,變頻空調的功率是變化的,會随着設置溫度和室外溫度的不同而變化。所以給出了實驗條件下制冷1136小時的耗電總量,也就是制冷季節耗電量,那麼,該空調平均每小時制冷耗電量=360/1136=0.317度,也就是說空調制冷時,平均每小時耗電0.317度。制熱季節耗電量是實驗條件下制熱400小時的耗電量,那麼,該空調平均每小時制熱耗電量=292/400=0.73度,也就是說空調制熱時,平均每小時耗電0.73度。實際測量的每小時平均耗電量8.36/12.5=0.67,誤差為0.06度。另外額定制冷量和空調的匹數相關,1匹=2500W,該空調為1.5匹。

我們知道,一般1.5P冷暖挂機制冷面積為16—28平方米,制熱面積為17—23平方米。對于一般用戶來說,使用一台空調制暖是不夠的,那麼随着使用空調數量的增多,所産生的電量和費用都是翻倍增長的,這不是一個小數目。

那麼就出現了一個矛盾,又想用空調取暖,同時又想少花電費,該怎麼辦呢?

其實,注意這三點,就可以在取暖的同時節省一些電量。

1、冬天空調溫度:調到20℃最合适

大家都知道,夏季時,空調溫度最好設定在26℃左右,那麼,冬季空調溫度多少度最合适呢?

很多人覺得,冬天外面太冷,屋裡肯定是越暖和越舒服,空調調到30℃最好!其實,空調制熱設置溫度過高,不僅會消耗大量的電量,還會使空調超負荷工作,嚴重時甚至會損壞空調壓縮機;而且不利于身體健康,人們會覺得渾身燥熱,眼耳口鼻等多處地方也會感覺到幹澀難受。

因此,綜合多方面因素,建議冬季空調溫度設定應在20℃左右為宜。當空調制熱時,空調溫度每調低2℃,空調就可以節電10%以上。

2、空調暖風向下吹,不要頻繁開關空調

熱空氣會上升,冷空氣會下沉,如果朝上面吹,那麼熱空氣多數會堆積在上方,房間内下方就會不夠暖。因此在空調制熱時,讓出風口向下,熱風下吹,如此一來,吹出之後熱空氣自然上升,從而令房間内整體溫暖,制熱效率就會大幅提高,節能又減耗。

冬季使用空調制熱,在短時間内,如1~2小時,避免頻繁的開關空調。因為空調啟動時也需要室外機壓縮機同時啟動,而每次啟動壓縮機時需要很大的電流,這不僅間接地造成了額外的電能消耗,而且也會對壓縮機造成損害。

3、電輔熱的開關

簡單來說,電輔熱可以說是壓縮機的一位助手。

它的原理大緻是在内機裡面做了一個加熱棒類的彎管來輔助制熱,從而達到理想的效果。不過缺點是,由于電輔熱發熱原溫度非常高,會導緻空調吹出來的空氣相對幹燥,并且耗電量增加。所以這個功能有利有弊,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

那電輔熱功能到底是開不開呢?

如果家裡的空調普通制熱已經足夠保暖,就不用再開輔熱。但是如果天氣特别冷空調制熱效果不理想,電輔熱功能就打開。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