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河與長江,一個是世界第二大河流,一個是第三大河流,在長度上二者相差并不大,但是人們眼裡,一個是恐怖神秘的地帶,一個是文化的搖籃,為什麼兩條河流給人留下了完全不同的印象?
亞馬遜河大部分位于巴西,可很少有巴西人稱呼亞馬遜為“母親河”,并且居住在亞馬遜河兩岸的人也很少,基本上還是一些土著。而長江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我們親切稱呼它為“母親”,兩岸更是彙聚了國家上億的人口,中國十大城市中,有5座位于長江流域,更有“黃金”河道的稱呼。而亞馬遜河别說航運了,連普通的遊泳都沒人敢去。
亞馬遜河究竟有什麼神秘力量,讓本地人都望而卻步,無人敢下河遊泳?它比長江“牛”在哪裡?
大江大河亞馬遜河位于南美洲,全長6440公裡,長度僅次于尼羅河排名世界第二,可它的流量位居世界第一。其每年會為大西洋輸送21.9萬立方米的水量,是尼羅河、長江以及密西西比河流量加起來的3倍,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流量斷層C位。此外它的流域面積超過640萬平方公裡,比澳大利亞的國土面積都大,長江180萬平方公裡的流域面積在它面前都遜色了。
亞馬遜河流的聞名遠不止這些,尼羅河與長江陪伴了人類上千年,早已經沒有什麼秘密了,但亞馬遜就不一樣,至今為止,亞馬遜河以及它流經的雨林,絕大部分地方沒有被人探索。
亞馬遜河流域具有全世界最多的生物多樣性,包括250萬種昆蟲、2500多種魚、1600多種鳥,每平方公裡内大約有超過75000種的樹木,15萬種高等植物,讓亞馬遜有世界“基因寶庫”的稱号。
可以這樣說,全世界的河流裡,除了尼羅河在長度上取勝,其他方方面面都是亞馬遜河一騎絕塵。大江大河必将書寫大文明,可亞馬遜河反其道而行,它偏偏不孕育文明,它孕育出了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
危險亞馬遜
亞馬遜河流域處于熱帶雨林氣候,常年的降雨量在1500毫升以上,進入雨林後,随時都能遇到天降大雨,因而氣候炎熱潮濕,這種環境十分适合細菌等微生物的繁殖。人進入人進入亞馬遜雨林後,會被這些細菌感染,抵抗力從而下降,而雨林晝夜溫差巨大,人會很快出現失溫現象,這個時候人會感冒發燒。亞馬遜遠離人類文明,人得不到及時治療就會越發嚴重,最後病死在雨林裡。每年來自全世界的探險者希望穿越亞馬遜,他們中的許多人進去了就再也沒有出來。
亞馬遜的危險不單單來自它惡劣的環境,還有那一衆危險的動物們。對于它們,亞馬遜不是什麼恐怖的禁區,而是天堂。
野性亞馬遜
亞馬遜的河流裡危機四伏,誰敢在裡面遊泳,那才是“人在前面遊,魂在後面追”。
黑凱門鳄,亞馬遜河裡當之無愧的王者,現存最大的爬行動物之一,體長有5、6米,體重100公斤以上,大小僅次于尼羅鳄與灣鳄。它主要生活在水流比較平緩的河段,所以如果有人看見河面風平浪靜适合遊泳,跳下去就有一張大嘴在下面等着。黑凱門鳄一旦咬住獵物直接上演“死亡翻滾”,獵物瞬間就被撕開,血肉模糊。
森蚺,電影《狂蟒之災》的主角,亞馬遜代表明星動物,全世界最大的蛇類,體長可接近10米,體重超過成年男子,喜歡潛伏在水裡捕獵,咬住獵物後發動“死亡纏繞”,直接令對方窒息而亡,接着再把獵物活吞下去。上面說到的黑凱門鳄都是它的食物,整個亞馬遜就沒有它吃不下的動物。
電鳗,一種生活在亞馬遜的魚類,它看起來比較溫和,遊泳速度也不快,長得塊頭有點大。如果有人覺得它一定很好捕獲那就直接慘了。電鳗的肌肉細胞可以讓身體裡的離子穿過自己的細胞膜,從而在那一瞬間産生電壓和電流。
電鳗的肌肉細胞占全身的80%,能釋放300到800伏特的電壓,要知道人類的安全電壓在36伏特以下,我國的家用電器電壓在220伏特,電鳗對于人類來說妥妥的“高壓電”。被電鳗擊中,有可能當場就被電死,就算沒有死也會暫時失去知覺掉進水裡然後淹死。
食人魚,有名食人鲳,著名入侵物種,曾因為管理不善進入我國長江、珠江流域,造成過嚴重的生态災害。食人魚在自己的老家亞馬遜,更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它們通常成群結隊的活動,不管什麼動物,掉進了它們的嘴裡就别想活着離開。它們并非是守株待兔捕獵模式,而是采取巡邏模式,碰見誰就吃誰。
寄生鲇,亞馬遜的一種小魚,原本它在河流裡是小透明的存在,成魚長度在5厘米以下,通常鑽進大魚的腮裡靠寄生吸血苟活。但是因為人類的一項東西特别吸引它們,于是乎它成為了亞馬遜最恐怖的存在。
寄生鲇會鑽進人類的尿道裡,利用棘刺上的鈎狠狠紮在人體的尿道内,使人痛不欲生。由于太過慘烈,一提起它的名字,亞馬遜土著立馬變色,在水裡工作時他們硬是連廁所都不敢上,憋着也要跑到岸上解決。
為什麼寄生鲇會選擇人類的尿道寄生?這個問題動物專家解釋說,因為人的尿液裡含有豐富的含氮化合物,如尿素、氨等,這類物質與大魚腮的分泌物成分相同。人如果在水裡排尿,就有可能吸引來寄生鲇,它會以為這是一條大魚然後鑽進去。
以上動物們隻是亞馬遜危險動物中的一小部分,遇到它們中的任何一個都有喪命的可能。
長江生态比起亞馬遜的恐怖,長江溫柔得多,或許是這個特性,長江裡的動物長得都非常呆萌。
長江裡面也有鳄魚,然而比起黑凱門鳄,揚子鳄可謂是鳄魚裡的另類。它和黑凱門鳄都屬于短吻鳄科,嚴格來講是有親緣關系的。然而一方水土養一方鳄,揚子鳄隻有1到2米長,性格溫和,食物竟然是螺類貝類蚌類,它幾乎很少攻擊大一點的動物,撐死吃隻烏龜,可以說是鳄魚家族裡最平和的成員。這樣的性格也讓它過于好欺負,成功将自己弄成了瀕危保護動物。
長江江豚,唯一一種生活在淡水裡的鼠海豚科物種,身長1米左右,通體灰黑色,漁民親切稱呼它為“江豬子”。可惜因為環境破壞和航運影響,長江江豚的數量僅有1000多頭,屬于瀕危動物。不過它比自己的另外兩個鄰居幸運,至少它還活下來了。
白鱀豚,有“水中大熊貓”之稱,主要吃淡水魚類,性格溫和膽小,身長能超過兩米,常常與江豚結伴而行。由于長江航運以及江邊使用農藥的原因,白鱀豚的數量銳減,于2007年宣告功能性滅絕,野外也并未發現一隻活體。目前還沒有正式宣布滅絕,不過這也隻是時間的問題。
長江白鲟,長江最大的肉食性魚類,也是我國最大的淡水魚。體長可達7米,有“長江魚王”的稱号,吻部長如劍,因此又稱它為“劍魚”。白鲟為洄遊魚類,需要返回出生地産卵,于是每年的繁殖季節,白鲟會從長江下遊出發,逆流而上返回金沙江産卵。成年白鲟在長江沒有天敵,屬于頂級掠食者。然而這樣風光的魚王沒能遊進2020年,宣布滅絕。
比起危機四伏的亞馬遜,長江真正做到了溫柔似水,沒有任何長江動物有過傷人記錄,唯一的傷人事件還是外來的食人魚幹的。可能正是因為它們太過于溫柔了吧,被傷害了也不還手。所以亞馬遜河的動物們也是真“牛”,一個個都兇猛無比,連長得最細小的寄生鲇都能讓人類害怕。
無橋的亞馬遜亞馬遜有個神奇的記錄,那就是世界十大河流裡,它是唯一一條沒有橋的河流。為什麼不在亞馬遜河上建橋呢?
首先沒有必要,因為亞馬遜人迹罕至,兩岸居住的是當地土著,人數也非常少,修橋也沒人走,何必大費周章?其次,亞馬遜地處熱帶,全年降雨,水量巨大,洪水泛濫是常有的事情,橋很可能被沖毀。
橋也會破壞當地的生态,破壞野生動物的栖息環境,危害太大。而且亞馬遜的土地沒有人類想象的那樣堅固,因為常年遭暴雨沖刷,亞馬遜土壤厚度僅為10厘米左右。這樣的地理結構根本不适合建橋,很容易坍塌。
各有千秋亞馬遜河雖然在很多方面都比長江“牛”,但不可否認,兩者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意義。
亞馬遜河流域有着全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生産了全球超過20%氧氣,被稱為為“地球的肺”、“綠色心髒”,它保存着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動植物的基因庫就在那裡,極具科研價值。
如果亞馬遜雨林遭到破壞,全球的生态環境将會迎來災難。然而這個問題正在變成血淋淋的現實,亞馬遜熱帶雨林每秒鐘在以一個足球場大小的速度消失,大量森林遭到了砍伐與焚燒,人們毀林開荒,建造農場和牧場,但雨林的土壤其實并不肥沃,三五年就會失去價值,于是又繼續砍伐,惡性循環。
長江是我國的“黃金水道”,承載着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複興重任,可能就是這樣的擔子太重了,長江這些年為此付出了很多,默默承接了排放的污水,貢獻了自己的魚資源。如今的長江像一個曆經滄桑的老者,喘着氣看着自己年邁的身體,空有一聲歎息。
白鱀豚和白鲟相繼離開,長江像母親送别了自己的孩子,然後轉過身發現其他孩子也有這樣的危險。2020年我國實行“十年禁漁”,以保護長江的生态,長江江豚或許能夠替自己以前的鄰居看到長江恢複原來模樣的一天。
結語每一條河流都值得被人尊重,因為它對人類有其自己的意義,亞馬遜的神秘,長江的溫柔包容,也許在一些方面各河流的表現不一樣,但絕對不能說明它不重要。每一條河流都是地球送給人類的禮物。
然而,我們正在破壞河流,世界上的河流或多或少都存在污染問題,據不完全統計,就算是野生動物天堂的亞馬遜,也有動物滅絕,其他河流的情況隻會更嚴重。我們是否會想起文明誕生的搖籃,是否會想起那個充滿神秘的叢林?如果還對這些充滿留念,那麼保護河流、保護環境還不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