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可以是遊戲數學也是生活
說到數學啟蒙,很多爸媽首先想到的就是教孩子數數,從1數到10、再數到100……“我家孩子兩歲半就可以數到100了,厲害吧”,語氣中帶着藏不住的驕傲。芝麻醬都不忍心揭穿真相啦~~那就是:
數數隻是數學啟蒙的一小部分,如果光顧着教孩子死記硬背式的數數,即使可以流利地數到1萬,也不會成為數學小達人。
作為這個世界運行的基礎法則,數學是一個很龐大的體系,相對應的數學啟蒙内涵也很廣,主要包括:數數、幾何形狀、空間感、歸類、識别規律、測量等。
學齡前數學啟蒙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對數學産生興趣,培養數學思維能力。學齡前孩子主要靠感覺和運動來認識周圍世界,也就是說,隻有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才能被他們感知。因此,數學啟蒙要從遊戲入手,在生活中滲透。
No.1數數
很多孩子可以流利地從1數到100,可是卻數不清有幾塊積木,這是因為數數完全是死記硬背的結果,他并不理解數字的真實含義。要理解數字的含義,就要建立數字和物體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
和孩子一起上樓梯時,邊走邊數台階“1、2、3、4……”;超市購物時,讓孩子幫忙拿2個西紅柿;家裡來了客人,吃飯時,讓孩子數下共有幾個人,需要拿幾雙筷子出來……
先有實物對應的數數,孩子才能建立抽象的數字概念
玩積木的時候,一塊一塊地把積木拿出來,同時要對應着數數,如“寶寶,你看,媽媽拿出來一塊積木”、“媽媽又拿出來一塊積木,現在一共有兩塊積木了”、“現在外面有4塊積木了,媽媽再拿一塊出來,就是5塊了”、“外面這會有5塊積木,媽媽拿走1塊,還剩下4塊”(這不是在訓練孩子的加減法哦,而是讓孩子感知數字的變化)……搭積木的時候,同樣要對應着數數;積木搭好了,跟孩子一起數一下搭了幾層,用手指着積木一層一層地數……同樣也是可以讓孩子感受數的變化。
這種有實物對應的數數(樓梯台階、西紅柿、人、筷子、積木等),就是要把數字變成孩子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不斷地輸入,等有一天,你再問孩子有幾塊積木,他可以通過數數告訴你有幾塊,那就是明白了數字的含義。這樣的數數才是有意義的。
No.2 幾何形狀
對孩子來說,最好的幾何啟蒙方式就是玩各種積木。一般而言,有認知功能的積木基本都會有标準的幾何形狀,如,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利用積木就可以讓孩子了解不同的幾何形狀的特征。
對孩子來說,不需要把幾何形狀的抽象定義背下來,隻要真切地感知這些形狀即可,用眼看、用手摸。
積木是數學啟蒙的好工具,爸媽要好好利用哦
等孩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幾何形狀,就可以和孩子玩遊戲,如,找出家裡圓形的東西、三角形的東西……還可以拼積木(或磁力片),兩個正方形可以拼出一個長方形,兩個半圓可以拼出一個圓形……鞏固、豐富孩子對形狀的認知。
No.3 空間感
我們生活在一個三維立體空間,讓孩子從小體驗“空間是三維的”,對他今後的發展很有幫助。積木是培養孩子空間感的最佳玩具,沒有之一。一塊積木的長寬高,其實就是三維空間的三個維度。
最開始,孩子隻會壘高和推倒,然後發展到三維搭建。孩子玩積木的時候,爸媽要語言輸入空間方位的相關詞彙,諸如“上下、前後、裡外、左右、旁邊、中間“等。如“寶寶正在把一塊黃色積木放在最上面”、“這個高樓最下面一塊積木是藍色的”……
爸媽們要引導孩子觀察積木搭建的過程,并用準确簡單生動的語言描述孩子看到的一切,積木怎麼從平面變成了立體?一塊積木的上下前後左右分别是什麼?
據說空間感好的孩子,以後成為路盲的概率會小很多哦~
爸媽平常還可以多給孩子安排點活兒,如,把佩奇玩偶從箱子裡拿出來,把桌子上面的碗拿過來,把換下來的紙尿褲放在垃圾桶裡……
等孩子對空間方位有了初步認知,還可以玩各種相關小遊戲,如,媽媽用眼罩把眼睛蒙起來,請孩子用語言指揮媽媽去拿一件東西,孩子這時肯定要用過各種方位詞;找一些搭建好的積木模型圖片,讓孩子對照着拼搭。
No.4 歸類
歸類就是按照一定的規律把物體分組。孩子在歸類之前,要先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如顔色、形狀、長短、粗細、厚薄等。
平時玩積木的時候,要多跟孩子輸入顔色、形狀等信息。如“寶寶,你看,這塊積木是紅色的,跟西紅柿的顔色是一樣的,對不對”、“寶寶,這塊積木是黃色的,跟寶寶褲子的顔色是一樣的呢”、“寶寶,這塊積木是三角形,有三條邊”……
不要小看語言輸入的力量,時間長了,孩子自然會對應上。然後就可以跟孩子玩歸類遊戲了。如,把紅色的積木放在一個盤子裡,綠色的積木放在另一個盤子裡;或者,把三角形的積木放一起,把圓形的積木放在另一邊。随着孩子認知的發展,歸類标準也可以複雜一點,如紅色三角形積木、綠色圓形積木等。
等孩子熟練掌握了歸類技能,你猜可以做什麼?哈哈,可以幫媽媽收拾房間啊,妥妥的收納小能手,什麼玩具分類收納、衣服分類擺放都是小菜一碟。
No.5 識别規律
識别規律就是從看似雜亂的現實中尋找内在的邏輯。用玩積木來解釋就是,一堆積木看似沒有規則(但其實有内在邏輯)地排列在一起,如,由大到小、顔色交替出現、形狀交替出現等。
按顔色、形狀規律擺放
玩積木的時候,爸媽要用語言描述看到的規律,如“寶寶你看,這個高樓是紅黃相間的,一塊紅積木,然後一塊黃積木,又一塊紅積木,然後又一塊黃積木……”、“寶寶,咱倆一起搭一個紅綠相間的高樓吧,先來一塊紅積木,再來一塊綠積木,又一塊紅積木,又一塊綠積木,寶寶,下面該什麼積木了?”
這些積木擺放規律你看出來了嗎?是不是想起了學生時代做過的數列題?
直接跟孩子講“交替”、“相間”這些概念,孩子肯定不明白。但是積木,可以把這些概念直觀地表現出來,平時爸媽注意多輸入,然後就可以靜待花開了。(嗯,寫到這裡,芝麻醬回想起了學生時代被數列題折磨的恐怖!别笑,認真看文章,好好給孩子數學啟蒙,争取不讓孩子受同樣的折磨)
No.6
測量
孩子學測量之前,要先了解相關概念的含義,如高矮、物體的長短、時間的長短、溫度的高低等。
“這兩塊正方形積木哪個比較大”、“這三輛玩具車哪個最長”、“今天比較熱,溫度比昨天高”……生活中要多給孩子進行這些比較,讓孩子真正理解這些概念的含義,然後才能進入具體的測量。
測量啟蒙,要從“相對”進入“絕對”,
先掌握哪個比較大,再學習測量具體大多少
芝麻醬提醒各位爸媽,學齡前孩子不太能理解抽象的尺寸(米、厘米、分米)、重量(千克、克、噸)、時間(分鐘、小時)等,在給孩子進行啟蒙時,最好用可感知的具體概念。如,送孩子去幼兒園,孩子問“媽媽你什麼時候來接我呀”,“下午4點”……那孩子肯定懵圈了,他根本不知道4點是什麼,應該跟孩子說“等你午覺醒了,老師帶你們玩遊戲,然後吃點心,等你吃完了,媽媽就來了”。
數學啟蒙說難很難,說簡單也很簡單,關鍵是要在生活、遊戲中讓孩子感知這些基本的數學概念,而不是生硬地給孩子灌輸各種抽象定義,希望看到這裡的爸爸媽媽,很快就可以在遊戲和生活中,找到數學的影子,和孩子們玩起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