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起源隐藏着巨大的謎團?來源:【礦業界】小時候,,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月球的起源隐藏着巨大的謎團?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月球的起源隐藏着巨大的謎團
來源:【礦業界】
小時候,
“嫦娥”是個遙不可及的神話,
而如今,人類已能登月飛天,創造奇迹。
2022年9月9日,就在中秋節前夕,
我們收獲了一份來自月亮的贈禮——
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月球新礦物,
并命名為“嫦娥石”!
這是人類在月球上發現的第六種礦物,
我國也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
發現月球上新礦物的國家。
中國科學家再一次創造了曆史,
創造了輝煌!
也不得不說,這也是中國的地球科學家
獻上的一場獨特的硬核式浪漫
9月9日,國家航天局、國家原子能機構聯合在北京發布嫦娥五号最新科學成果:中核集團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在月球樣品研究中發現新礦物,并命名為“嫦娥石”。
嫦娥石,圖片來源:央視網
嫦娥石是一種新的磷酸鹽礦物,晶體結構屬三方晶系,顆粒約2~30微米,呈微小柱狀,伴生礦物有鐵橄榄石、單斜輝石、钛鐵礦、鈣長石、斜锆石、方石英、隕硫鐵和玻璃等。這種新礦物發現于嫦娥五号帶回的月壤的玄武岩碎屑中。
第一批月球樣品到達(中核集團核地研院供圖)
發現這一新礦物的科學家團隊,來自中核集團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以下簡稱“核地研院”)。2021年7月,嫦娥五号月壤樣品向全社會開放申請,核地研院成為首批獲得月壤樣品的13家研究機構之一。
月壤樣品(中核集團核地研院供圖)
在對第一批月壤粉末樣品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研究人員通過對數十萬個平均大小僅10微米的月壤顆粒開展礦物學研究,在一顆不足10微米的月壤顆粒中發現并鎖定了疑似新礦物,開展了針對性的系統研究。然而,由于礦物顆粒太小,在現有儀器設備探測能力下,難以獲取理想的結構數據。由于申請的樣品量有限,全部研究僅允許消耗使用最多20毫克。面對種種困難,科研團隊沒有放棄,将目标投向了申請獲批的第二個光片樣品。
核地研院研究員(中核集團核地研院供圖)
2021年11月,在申請到的第二個月壤樣品後,團隊統計分析了樣品靶上14萬多個顆粒,找到了嫦娥石的蹤迹。經過不懈的努力,團隊最終使用聚焦離子束電鏡切出了一顆1074微米的純的單晶顆粒,然後将顆粒轉移到單晶衍射儀上收集衍射數據,終于解譯出了嫦娥石的晶體結構。
14萬顆粒靶圖-标記新礦物位置(中核集團核地研院供圖)
而後,核地研院的科學家們對嫦娥石進行了拉曼光譜分析、晶體光性描述和物理性質計算等,通過系統詳盡的礦物學研究,确定其為一種從未被發現過的新礦物。
2022年8月,國際礦物學協會(IMA)新礦物命名及分類委員會(CNMNC)全票通過了嫦娥石研究報告并頒發批準函,嫦娥石被确證為一種新礦物。
為了緻敬我國航天嫦娥工程探月事業,核地研院将新發現的月球新礦物命名為“嫦娥石”,英文名為Changesite-(Y),發音為[tʃænˈəsait](嫦娥)。
“嫦娥石”是人類在月球上發現的第六種新礦物。由此,我國成為繼美國、蘇聯後,世界上第三個在月球發現新礦物的國家。
月球樣品顯微鏡照片(核地研院供圖)
月球樣品顯微鏡照片(核地研院供圖)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攜帶1731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這是人類40多年後再次采集月壤,也使中國成為第三個成功采集月球土壤的國家。
據新華社報道,目前,國家航天局已完成四批152份共計53625.7毫克的月球樣品發放,有33家科研單位的98位申請人通過申請。第五批月球樣品正完成評審,後續按程序發放。
中科院、教育部、自然資源部、中核集團等多個單位獲批承擔月球樣品研究工作,國外科學家、留學生也參加了聯合研究。目前已在岩漿分異、太空風化、氦﹣3氣體以及生物能轉化等方面取得最新成果,對認識月球起源與演化,探尋月球資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實現“零能耗”的地外環境和生命支持系統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月球樣品掃描電鏡照片(核地研院供圖)
便攜式月壤樣品移動箱(核地研院供圖)
核地研院研究員(核地研院供圖)
消息|李惜
編輯|馬菀骅
來源|部分素材來自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新華網、央視網
本文來自【礦業界】,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