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幾乎成了我們最牽挂的人。
我們既希望孩子能平安長大,又希望他能擁有高智商,将來過得不差。
雖然說,孩子的智商很大程度受遺傳影響,但若後天努努力,還是能往前趕一趕。
所以,我們在養育孩子時,如果能了解一些與智商相關的知識,并且有意識地培養,便能一定程度地提升孩子的智商。
我們有時候會疑惑,自家孩子的智商到底咋樣,是高是低?智商又會從哪些細節表現出來呢?
别急,我們一起找找答案。
智商和智力,有什麼區别?
我們通常會提到智商和智力這兩個詞,那它們之間,到底有啥區别呢?
咱們先來說說智力。
智力,說的是一個人運用智慧,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種能力包含 5 個方面: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思考力和判斷力。
智力的高低,一般會用智商表示。
咱們再來說說智商。
智商是一個數值。
既然說的是智「商」,那它其實就是一個數除以另一個數得到的比值。
心理學上有一個計算公式:
IQ = MA(心理年齡)/CA(生理年齡)×100
簡單一點說,就是智力是一種心理狀态,也是一種能力。
而智商是一個數值,它代表一個人在某個年齡階段智力的高低。
智商會受什麼因素的影響?
智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在不同的情境下,産生波動。
那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會影響孩子的智商?
▎睡眠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曆:
沒有休息的午後,或者處于瞌睡狀态下,這時去背誦課文,或者解題,感覺腦子一片漿糊,怎麼也不能完成任務。
而如果去睡一會兒,讓大腦處于清醒狀态,那思路非常清晰。
課文過一兩遍就背下來了,難題也能深入思考,從不同角度找出解題方案。
這就是睡眠在起作用。
好的睡眠,能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這時候的思考、觀察、判斷等能力也比較強。
而如果大腦處于疲憊狀态,這種能力自然就會大大下降,而智力也會比平時低一點。
▎情緒
如果一個人怒火中燒,失去了理智,那他此時的智商,可能處于偏低狀态。
他做出的決策,往往也不大明智。
而如果一個人的情緒,處于冷靜狀态。
這時候他分析問題,往往比較全面、客觀,做出的決策也很理智。
所以,我們日常也要多控制自己的情緒。
經常大喊大叫、發脾氣,會讓我們的智商處于低水平的狀态。
而多想想積極樂觀的一面,我們的智力則會常處于高水平狀态。
▎自信程度
心理學上有一句話:決定一個人的,不是你是什麼樣,而是你自己認為自己是什麼樣。
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自信心有多重要。
每個人的潛能是無限的,但它能被開發多少,取決他對自己的自信程度。
面對困難,你是相信自己,多方面觀察、思考、判斷,還是不相信自己,從而退縮、猶豫?
得到的結果都是不一樣的。
前者不斷磨砺能力、提高智力,而後者則會習慣性畏縮、停滞不前。
高智商孩子會表現的「怪癖」
不少科學家、學者,小時候就曾被吐槽有“怪癖”行為,就算是自己的家人都難以理解。
愛因斯坦童年就是這個樣子,幾歲大的他就很不喜歡說話,即便是家裡來了客人,都不會主動說話。
因為愛因斯坦不喜歡與人交流,所以整個人就顯得比較木讷。
童年的愛因斯坦記憶力也不太好,他對于自己做過的很多事情,就算是剛過去一天,幾乎都會忘得一幹二淨。
因為他“突兀”的性格,在其他人眼裡,都覺得這個孩子長大之後,肯定不會有什麼出息。
但是愛因斯坦的“木讷”,并沒有成為他成功的絆腳石,他通過不斷努力,完成了偉大的科研創舉。
長大之後的他,并沒有“傻傻”的樣子,反而是以高智商被外界追捧。
愛因斯坦對于童年“記憶力差”這事曾作出過回應:小時候的他對于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已經很明确,如果是與自己無關的事情,就不願意花費精力去記憶。
孩子小時候各種“劣迹”,往往會讓大人産生偏見,如此也會扼殺不少“天才”。
高智商的孩子,可能會有以下5個“怪癖”:① 邏輯清晰
孩子表達一件事情,如果他邏輯清晰,把事情的前因後果梳理得清清楚楚。
這說明,孩子的左腦發育得很好。
左腦主管邏輯和思維,孩子邏輯能力強,思維清晰,也就意味着,他的思考能力不錯。
邏輯思維嚴密的人,很容易高效且清晰地表明自己的觀點,在交流中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
邏輯思維能力強的人能夠靈活運用知識,不會受限于固有知識
對于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孩子而言,他們在面對困難時有更強大的自信心,有更多的機會去實現自我價值
想要改變家長可以從以下步驟做起,循序漸進地提升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第一,要引導孩子多思考
家長要多問孩子“為什麼”和“你是怎麼想的”。從提問—探索—讨論的過程中幫助孩子進行思考
隻有讓孩子多表達,我們才能發現問題,幫助孩子進行糾正
第二,要引導孩子學會劃分先後順序和事情的類别
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做自己一天的計劃,看看孩子是怎麼列計劃的
在跟孩子的溝通中嘗試引導孩子可以将類似的事情統一化,再羅列各事項的先後順序
第三,生活中要潛移默化的邏輯訓練
如描述洗衣服的步驟
生活小事有很多,家長利用好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就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和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② 語言表達流暢
右腦掌管語言,語言也是智力的一種表現形式。
能說會道的娃,一般他的詞彙量大、知識儲備多。
而且,說話利索的孩子,他的觀察力強,思維活躍。
語言是人的力量的統帥。精湛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社會生活和人際交往中具有不可估量的魅力。但語言表達能力并非天生,是可以培養訓練的。3-6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敏感期,這個時期進行專業訓練事半功倍!
兒童早期語言發展的兩個階段
通常來說,語言的發展主要有兩個階段:
1. 前語言階段(The pre-linguistic period),從出生(甚至更早)到10-12個月。
2. 語言階段(The linguistic period),從12個月到36個月。
1. 前語言階段
之所以稱之為“前”語言階段,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學習”都隐藏在裡面,外界很少會觀察到,隻有成人通過仔細的觀察,才能夠不斷促進幫助幼兒在這一階段的語言發展。因為TA們早已進入語言的敏感期,而人說話的聲音又恰恰是環境中幼兒比較喜愛的聲音,所以我們可以嘗試用平靜,甜美,溫和的語調跟幼兒說話。
出生到2個月
嬰兒會通過啼哭時不同的呼吸間隔來和外界溝通。
2-3個月
嬰兒出生兩個月後,由于喉部的發展,TA可以開始改變自己的聲調。這類語言主要是在媽媽喂奶時,尤其是當有眼神交流時會産生。
3-4個月
“元音”(vowel,類似拼音中的韻母),這時新的語言表達方式産生了。嬰兒可以自主并且清晰的發出元音了,這也就是我們會聽到的“啊!”。而且,在這個環境中,如果成人對嬰兒這樣的聲音表現出積極并且感興趣的反映,TA會更加開心的繼續跟你“對話”。
5-6個月
“輔音”(consonant,類似拼音中的聲母)的發音出現了,比如/m/和/d/。當這裡的聲母跟上一段提到的韻母連接在一起時,并且通過不斷練習和重複,“媽媽”和“爸爸”這樣的聲音就出現了!自然而然,嬰兒會發現當TA發出“媽媽”這個詞時,會引起媽媽很大的反映,從而更加鼓勵TA繼續不斷的重複和練習以引起媽媽的注意。
漸漸地,TA也會意識到發音器官其實可以發出多種不同的聲音,TA就會繼續愉快的重複和練習。在這個過程中,當嬰兒睡醒後,就會開始“講話”,就好像在和媽媽“溝通”一樣。
7-8個月
幼兒可以對成人不同的“指示”做出回應,例如“拍手”,當你給TA穿衣服時,說“給我你的手(或腳)”。
從這時開始,TA也會清楚的明白“不”的含義。
如果成人可以一直給幼兒提供一個具有适當刺激,并且能夠幫助TA不斷重複和練習的環境,大約到12個月時,TA就能夠開始說人生中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字了。這個“字”通常會和家人、食物以及打招呼等用語相關,幼兒會用這個“字”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情境。所以,往往也隻有和幼兒一直生活在一起的人,才能懂得,其他人如果也想明白幼兒想要表達的意思,就需要像媽媽這樣的人來做“翻譯”。所以說,語言的獲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經曆了漫長的“累積”過程而獲得的。
2. 語言階段
語言階段也可以再分成:
片語期(The locutory phase,12-20個月)
去片語期(The delocutory phase,20-36個月)
片語期(The locutory phase,12-20個月)
在這個階段的幼兒可能會用同一個字來表示許多不同的情境,或用不同的字來表示同一個情境。
去片語期(The delocutory phase,20-36個月)
這個階段的幼兒,開始學習不同的詞彙,片語也變得更長更複雜。同時,也進入了幼兒的“命名敏感期”,2歲以後,也會出現“語言爆發期”,這時幼兒大約會使用200個名詞。
此時,幼兒們能夠描述周圍的環境,表達自己的情緒,有一定的個人判斷,或通過說“不”來進行反對。
大概在32-36個月之間,幼兒的詞彙裡開始出現“我”,這是作為“人”的成長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标志,也到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
了解幼兒在每個階段能夠到達的發展程度,成人就可以更好的準備環境,準備自己以幫助幼兒更好的發展語言。
③ 空間感強
孩子在 7-8 個月大時,就會發展空間感。
常見的表現方式就是扔東西,再長大一點,就是鑽洞、跳高、跳遠等。
孩子發展空間,其實就是在發展思維能力。空間感不錯的孩子,數學往往學得好。
什麼是空間感?
空間感是指對方位、色彩、線條、形狀、形式、空間以及它們之間關系的直觀感覺,是對事物立體的、宏觀的把握,同時還包含了對頭腦中的視覺影像的操作、想象和創造能力。
空間感對孩子的發展影響長遠,如對空間、距離的估測,對動作、運動的計劃性,還有在繪畫、攝影、建築等活動中,對空間感都有很高的要求。
空間感對孩子有多重要?
羅格 • 道斯
美國賓西法尼亞州立大學地理學院院長羅格·道斯提到:“如果不對空間思維加以重視,将無法培養出21世紀會學習、懂生活的年輕一代。”
在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家長們發現,同齡的孩子中有的很小就認識路,甚至還能指出東南西北,有的卻不會認路,離家門口幾米遠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有的孩子畫畫隻會畫彎彎曲曲的線條,有的孩子卻能畫出有立體感的複雜圖畫。
空間感強的孩子往往觀察力較之于其他人會好得多,對二維空間和三維空間都有想象的能力,對立體的幾何模型認知速度也比較快,做題的時候會顯得得心應手,遊刃有餘。他們邏輯性強,遇事時能分清主次,能快速理清事情發展的脈絡和走向,更善于思辨。
培養孩子空間感的最佳時期
每個階段的孩子成長都有一些專屬的特性,卻常常被家長忽略。當你發現孩子變得越來越調皮搗蛋,喜歡扔東西、藏東西、躲貓貓、轉圈圈、壘高樓、找小孔……一整天下來沒個消停的時候,不要着急呵斥寶寶。
孩子其實已經開始進入探索期,進入了空間敏感期。這段時間的孩子,探索精神變得更強,他們會用身體去感受空間的奇妙。
空間感的強弱,會直接影響孩子對于數理化等學科的學習能力。當然空間感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的。
來自國外的一項研究表示:人們80%的智力是在小學前後形成的,智力不比知識,後天努力不如前期開發有效。而3-8歲,正是培養空間感的最好時期。
這個時期的發展會影響:
☆立體空間思維方式發展,如畫立體設計圖,學習幾何等。
☆方向辨認的發展,如何分辨東西南北,認路等。
☆空間概念想象力,如學習物理等。
家長們千萬不要錯過!
家長應該如何做呢?
01 鼓勵孩子多動手
判斷一個孩子大腦發育是否良好,動手能力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參考因素。所以,讓孩子多多動手實踐,能夠有效鍛煉孩子的空間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為孩子以後的成長奠定基礎。比如,壘積木、做手工、畫畫等。
02 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
多帶孩子參與一些戶外活動,通過更廣闊的活動空間,強化孩子的空間思維能力。比如,有意識地把某個東西藏起來,讓孩子根據指示去尋找。孩子在尋找的過程中,通過位置的變化,會更加強化孩子的方向感和空間能力。
03 帶孩子做一些鍛煉空間感的遊戲
我們的生活和空間息息相關,大到房屋結構、橋梁隧道、小到玩具積木、折紙畫畫,到處都充滿了空間感和想象力,而小朋友的空間想象力是可以通過一些特殊的遊戲訓練出來的。比如,走迷宮、搭積木、拼圖、折紙遊戲。
④ 肢體動作協調
四肢協調、肢體動作靈活的孩子,說明大腦發育得不錯。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孩子在嬰幼兒時期,他是從上到下、由内而外地發展,之後才是多方面協調發展。
如果孩子的肢體協調,說明大腦能同時調動各方面的感官,并且各感官能同時配合大腦運作。
現代孩子普遍存在運動協調不達标問題。
受重認知輕運動、不敢放手、呵護過度、活動空間狹小、運動時間不夠等因素影響,他們入學後會在空間定向、身體意象等方面出現困難;應用精細肌肉書寫調控不靈敏、仿畫圖形時困難;調節眼球周圍六條肌肉不靈活而導緻破詞破句、丢字跳詞、跳行竄行的閱讀障礙;動作笨拙,常有不随意動作;缺乏肌肉記憶能力和肌肉位置感等。
國家體育總局《國民體質測定标準》要求6歲幼兒身體素質指标分别是:
-
10米折返跑:男<5.8s;女<6.1s
-
立定跳遠:男>127cm;女>116cm
-
網球擲遠:男>12m;女>8m
-
雙腳連跳:男<4.4s;女<4.6s
-
坐位體前屈:男>14.4cm;女>16.7cm
-
走平衡木:男<2.7s;女<3.0s
小學一年級有體育達标:50米跑;2X25米往返跑;立定跳遠;投沙包;坐位體前屈;跳繩;踢毽子。
兒童的運動協調能力包括粗大肌肉運動、精細肌肉運動、前庭平衡能力、神經協調能力四個方面。
⑤ 喜歡探索,想法天馬行空
孩子的想法不拘一格,天馬行空,說明孩子的想象力很豐富。
并且,愛探索的孩子也愛思考,思維能力一般都比較強。這都是智商較高的表現。
人生本身就是一次冒險。不敢冒險,才是人生最大的風險!從小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遇到困難,放心大膽的讓孩子自己處理,家長的過度保護隻會造成孩子過分的依賴,這樣将來走上社會,孩子才不會錯失機會。
如果機會久久沒有降臨于他頭上,這時候他也會自己去創造,創造其實就是冒險的本身,然後抓住機會,決策果斷,憑膽量論成敗!
好看的孩子千篇一律,腦洞大的孩子萬裡挑一
朋友帶兒子去和朋友們聚會,一看到這麼多陌生人,又都是西裝革履的,小家夥一下就有點腼腆,平時該有的禮貌,一下都忘光了。
有一個叔叔拉着他問:“怎麼地?見了面也不打招呼,你爸怎麼教你的?”
朋友的孩子馬上一揮手說:“叔叔,我今天忘了刷牙,不敢說話。”
一句話說得在場的人都笑了,直誇朋友家的孩子情商高,這樣的尴尬話題,都能輕松應對。
孩子的幽默、有趣和腦洞大開,會讓他一生都受益無窮。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上幾個特征,那麼你就可以偷着樂啦,你的孩子很可能是個高智商的娃。
如何培養高智商娃?
孩子智商高,做父母的當然高興。
隻是,我們在高興之餘,也要注意不要破壞孩子的天賦,而應該提供好的環境。
用對方法,才能不斷提高孩子的智力。
▎營造好的環境
這個環境,既包括睡眠環境,又包括飲食環境。
我有個朋友是幼師,她告訴我說,園裡會要求孩子每晚八點半就睡覺。我那時候不明白,睡這麼早幹嘛?
後來才知道,睡眠不僅能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而且上半夜的睡眠,主要是深度睡眠。
這對孩子的記憶力影響很大。
早睡早起,絕不是說說而已,對大腦真的大有益處。
而合理、健康的飲食,則是大腦發育的基礎。
大腦也像我們人一樣,吃好、睡好,才能發展得好。
▎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愛探索的孩子,一般都比較「難帶」。
他們不會安靜乖巧地坐在那,而是可能愛破壞、愛搗蛋,有些孩子甚至還會「拆家」。
養育這樣的娃,媽媽不僅累,還很頭疼。
但其實,愛探索,正是孩子在不斷思考、推理、判斷的過程。
我們若能給予孩子更多的包容,就是在保護他的創造力。
另外,孩子常會有些「很傻」的想法,當他說出來時,我們不要嘲笑他異想天開,也不要指責,而應保護他獨特的想法,鼓勵他想象。
▎注重情商教育
我經常聽到有家長問:情商和智商哪個更重要?
其實,情商和智商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會互相影響。
情商是控制自己情緒的一種能力。
如果一個人總是情緒失控,那麼再高的智商也會大打折扣。
而如果一個人能很好地控制情緒,那他在面對問題時,往往能做出合理的選擇。
▎多閱讀
有句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認知,就是孩子大腦發育所要的「米」。
書本裡的知識,能拓展孩子的認知,增加知識儲備。
當孩子掌握了大量的知識,不管是思考、判斷還是想象,他都有知識做基礎,也就能比别人想的更全、更廣、更有深度。
孩子的智商不會一成不變,而是會随着年齡的發展而不斷改變。
我們想要養育一個高智商娃,就要在他人生路上,幫助塑造良好的環境,增加知識儲備。
這樣,孩子的智力,才會不斷得到提高,他也就能長成一個高智商娃。
▍ 聲明:本文整理自家庭教育義工,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本公号刊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随時與我們聯系協商,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