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居》大結局很圓滿,馮茜茜去了深圳發展,馮曉琴住進了夢寐以求寫着自己名字的房子,顧昕跟葛玥3年後也會團圓,展翔也找到了生活的意義。
這部劇,很多人看的是婚姻生活,還有家務瑣事,以及房子,在這些事之外,有件事更值得關注:養老!
顧清俞幫助馮曉琴買房子,她說不是為了想讓馮曉琴照顧爸爸,這話絕對是違心的,她一定是站在顧士宏的角度考慮的,讓馮曉琴離爸爸近一些,也能幫她照顧爸爸。
住得近,顧士宏就可以經常看到孫子,萬一顧士宏遇到緊急情況,馮曉琴也能照應着,人老了,身邊沒有人就是不行,顧清俞明白這一點。
在劇中,老年人的養老都不成問題,可是在現實中,養老要殘酷得多。
一、有兒子的比不上無兒女的?張阿婆夫婦是“丁克”,兩口子潇灑了幾十年,旁邊的人不理解,認為他們這樣的人就是另類。真實情況是,他們是被迫“丁克”,張阿婆不能生育,為了照顧妻子的面子,他們對外說是兩個人自願“丁克”。
“現在社會上一些丁克的小夫妻,又有幾個是好好過日子的,何況還要往後退幾十年,那個年代,不養孩子不做家務,隻曉得白相,簡直不可思議。便與他們保持距離。唯獨這兩人不覺,依舊我行我素,日子倒也過得風生水起。”
鄰居經常對他們指指點點,說他們是老不正經,隻貪圖自己享樂,老了孤獨也是他們自找的。
“其實也該想到的,那樣年紀的人,又有幾個能潇灑到那種境地。兒女是根。中國人都信這個。”原著中,這句話就能看出,他們也想要孩子,隻是生不出來,老年生活外在的自在,心裡卻有大遺憾。
老兩口選擇了“以房養老”的形式,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家裡請個鐘點工,不用操心家務事,沒事就出去跳跳舞,過得很潇灑。
同樣是住在這個小區的周老太,她就沒這麼潇灑了。
“她是貴州農村人,兒子在上海娶妻生子後,便接了她來。白天帶小孩做家務,晚上出來撿垃圾。其實也是閑不住。為這事她兒子不知與她吵了多少回,說家裡不缺錢,犯不着出去丢人現眼。她卻死活不肯。”
她去垃圾桶裡撿垃圾,還要用撿垃圾的那雙手做飯、帶孩子,兒子覺得不光彩,兒媳覺得不幹淨,最後把她送到了展翔開的養老院。
鄰居都嘲笑她,有福不會享,每個月撿的垃圾能賣一千塊多錢,隻是她兒子一副麻将的錢。
張阿婆和周老太,同樣住在養老院,一個是無兒無女,一個是有兒子,兒子還是幹部,最後的養老方式卻一樣,難道養老真的指不上孩子嗎?
二、不生孩子,靠養老院行嗎?張阿婆夫妻二人沒有孩子,年輕時也不用操心孩子的事,掙的錢都花在了夫妻二人身上,孩子的教育、結婚等開銷,是一個家庭最大的開支,張阿婆家不用,他們可以做到及時行樂。
這樣看來,無兒無女,把錢花在自己身上,是不是也很好呢?我覺得不是。
自從腦袋時不時迷糊後,張老太經常認為自己還年輕,想着生孩子的事,她有一次自己坐地鐵去了一家醫院:
“就是那家醫院,當年查出她不孕。”
張老頭一句話說出了她的心病,從這就能看出來,張阿婆是很想要孩子的,他們的“丁克”是假的,在她人生最後的階段,她想的就是要彌補這輩子的遺憾,生個孩子。
周老太雖然也被兒子送到了養老院,她兒子兒媳過得好,有孫子,她心中沒有缺憾,可以安心養老。
顧磊去世後,顧士宏擔心馮曉琴把孩子帶走,不舍得孩子,雖然顧士宏養老是不指望孫子的,但是,看不到孫子,他的老年生活不會那麼幸福的,年紀大了,最大的快樂就是天倫之樂了吧!
同樣是顧家,顧士蓮不能生孩子,在她四十多歲的時候,抱養了女兒朵朵,後來為了朵朵去國外學習,她特地把大房子置換了套小房子,差價作為朵朵的學費。
顧士蓮抱養朵朵,一是因為日子過得沒意思,更重要的原因也是擔心老年身邊沒人。
我覺得最起碼在我們國家,養孩子,指望他養老,是大多數人的想法。
這個“養老”,不一定是物質上的,不是說老了一定要到兒女家去住,如果身體條件允許,分開住,但是心裡有念想,也是一種“養老”。
晚年生活,有孩子和沒有孩子,真的不一樣,顧士宏要的是孫子在眼前,張阿婆想有個精神寄托,顧士蓮收養朵朵也為了晚年不那麼孤單。
三、“不晚”養老院展翔開的養老院,每個月的費用沒有具體說,但是,大家想想也知道,一定不會便宜,很可能就是一個人退休工資的全部,有可能還不夠。
在“不晚”裡的老人,他們的晚年生活是很幸福的,現實中的養老,就達不到這樣了。
在這裡養老的老人,必須具備這3點:
1、健康的身體
馮曉琴一開始對“不晚”的定位是“托老所”,老人白天在這邊,晚上回家,這樣的話,家裡人就不用特地回來給老人做飯了。
這就要求老人的身體一定要好,“不晚”隻是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活動場所,供他們娛樂、打發時間。
如果身體條件不好,住在這裡還是家裡,生活質量都不會好。
2、足夠的養老金
養老金養老将會是今後重要的養老方式之一,子女的生活負擔也重,再讓孩子拿出一部分錢交到養老院,那比多養一個孩子還要困難一些。
養老金多,你就可以選擇去條件好一些的養老院,養老質量也會好很多。
現實情況是,很多人的養老金要補貼孩子、孫子,另外還有很多人根本沒有養老金,即使有,也少得可憐,特别是在農村,沒有正式工作的人,養老金更少。
3、家裡人的支持這一點很多人不理解,認為自己有錢,就可以去養老院,為什麼要家裡人支持呢?
有人把養老院跟養老需求之間的“買賣”,看成是一種協議,老人出錢,養老院負責養老。但是,如果養老院不按協議辦事呢?你能讓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跟他們理論嗎?顯然不能。
這時候,就需要有家人去監督,如果養老院做得不好,沒有按照協議去履行職責,甚至對老人做出不好的事,家人就會替老人主張權利,這個角色大部分是子女承擔。
“不晚”養老院裡的老人,他們大多數都會具備這3點,現實就比較殘酷了,一般身體健康的老人,家裡人不會把他們送到養老院,身體不健康,家裡又沒有錢,也不會送。
所以,“不晚”的養老方式,我覺得在現實中很難,“等我老了也住進這樣的養老院”這樣的想法,也隻能是想想而已了。
四、養老該靠誰?我們先看看《心居》中的養老方式,主要是這3種:
1、靠兒女養老
顧老太,她有三個孩子,她的養老主要是靠二兒子顧士宏,由兒子、孫媳婦負責她的生活起居。
她的身體算是好的,生活基本上能自理,到了生命最後幾天才需要有人伺候。
顧老太就是很典型的靠兒女養老,好在顧士宏孝順,她的晚年生活很幸福。
周老太也一樣,她是農村人,退休金估計很少或者沒有,她也是靠子女養老,養老院的錢肯定是她兒子出的,她也算是靠子女養老。
2、以房養老
張阿婆住在“不晚”養老院之前,她和老伴就是以房養老。
什麼是以房養老?簡單地說,就是你把房子“賣給”銀行,銀行“倒按揭”付錢,每個月支付一定的錢給你養老,到了一定期限,銀行就會把房子收走。
有人調侃這種養老方式是:人沒了,錢也花完了。
3、養老金養老
顧士宏就是這樣的養老方式,他是退休教師,有退休金,即使兒女都不給他錢,單靠退休金養老也夠生活,還會有富餘。
這幾種養老方式,最根本的還是“以錢”養老,無論是在哪養老,你自己沒有錢,兒女有錢也行,如果自己沒錢,兒女也沒錢,你就好好保持身體健康吧!
曾經看過一張圖片,不同年齡段人群認為需要為養老準備多少費用,有近三分之一的95後認為,養老需要準備500萬元,甚至更多。
這樣看,我們也就能理解馮曉琴的一些做法了,她也是為自己的将來焦慮,看到顧磊不求上進,整天隻知道打遊戲,這樣下去,他們老了估計得喝西北風。
手裡有錢,老了就不會太慌,不會給子女增添經濟上的負擔,像顧清俞,以她的經濟實力,養老問題根本不用擔心。
五、養老,還真離不開孩子說來說去,很多人覺得養老最需要的是物質條件,這點沒錯,但是,我覺得也得有孩子。
人在年輕的時候,會覺得日子過得快,但當你老了,更糟糕一點,你病了,甚至連門都出不了了,那就是度日如年。
生病住過院的人應該能懂,那樣的日子真的是煎熬。有人說,隻要年輕時過得潇灑就行,老了凄涼那幾年,值得。
别忘了,你現在是身體健康,用現在的心态去揣摩年老的心态,大概率會讓你後悔。
那些說老了以後不指望孩子的人,他們一定年紀不大,那些年紀大了的人,沒有幾個還敢說這樣的話。
如果說子女都靠不住,你還指望别人對你有耐心嗎?
交了同樣的錢,同樣是不能自理的老人,住在養老院裡,一個是家人經常去看,一個是常年沒人去關心,護工會更重視誰,答案很清楚吧!
生孩子,就是指望他們給父母養老,這樣的想法确實是自私,我覺得換成陪伴更好,孩子是嬰兒時,父母陪伴他們去認知世界,細心呵護他們成長,父母年邁時,孩子陪伴父母度過生命的最後一程,中間就靠一個“情”字維系。
馮曉琴跟展翔合作開養老院,兩個人都是有良心的人,特别是馮曉琴,顧老太一直看不起她,她還能做到那個份上,真是不容易,她經營養老院同樣是用良心在做事。
對比《心居》中的幸福養老,現實中的養老,就殘酷多了。
雖然經常聽到有人說,以後根本不指望孩子養老,準确地理解應該是,自己把養老錢存好,更需要的是孩子參與自己的老年生活。
關于養老,我覺得應該是自己存夠養老錢,不拖累子女,孩子能孝順,别忘了父母。
作者:沐子
#電視劇心居征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