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個小夥,一個是研究生,一個是大學生,一個是高中生,同時面試互聯網工作。
面試官抛出一個奇葩問題——
“李”字少了木,念什麼?
研究生選手急了眼,說:“我來是來面試互聯網工作的,不是來回答腦筋急轉彎問題的,我覺得作為互聯網公司,不應該用這樣無聊的問題來為難面試者。您可以問我一些專業問題”。
面試官鎮定自若地擺擺手,讓研究生先去外面等一會兒。
第二個回答問題的是那位大學生,他脫口而出,說道:“這麼簡單的問題根本不用想,“李”字少了木,不就是“子”嗎,你看……”邊說他還邊比劃,生怕面試官聽不懂。
面試官沒等他說完,就搖搖頭告訴他,“去外面等一下,一會兒給你結果。”
終于輪到高中生進來面試了,高中生冷靜地回答道:“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不是表面那麼簡單,公司之所以要問這樣的問題,一定是有更深含義的,我仔細分析了一下,“李”字少了木,應該是“一”字,因為,“少了木”——其實就是把“了”和“木”全都剔除了,最後就剩“一”字了。”
聽完這位高中生的回答,面試官表示非常滿意,高中生當場被錄取。而那位研究生和大學生,全部被淘汰了。
其實在面試中,類似的奇葩問題五花八門、層出不窮。那麼像本文中這樣的面試問題,公司到底是在考量什麼呢?
1.應聘者對工作夠不夠細心
很多人看到這個題面時,常常會忽略“了”字,因此才會給出“木”字的答案,這就是所謂的“審題不仔細”。
而延伸到工作中,不細心的人,可能會出現各種失誤,拖團隊的後腿,給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就像《歡樂頌》裡的米雪兒,本來生病讓關雎爾幫忙完成後半部分的數據,結果,她自己完成了前半部分出了錯,讓關雎爾背了鍋,公司蒙受了損失。
而細心的員工,不僅能做好自己的工作,還能發現别人發現不了的問題,為公司的發展貢獻出關鍵力量。
2.考驗應聘者能不能控制[慣性思維]
所謂[慣性思維],指的就是:思維像物理中的慣性力量一樣,自然而然地向某個方向行進。
在本文所述的面試問題中,不能控制慣性思維的人,基本上給出的答案都是“木”。
因為大部分人在看到題面時,自然而然的就會忽略掉“了”字,輕易地便想到“木”字。因為在我們的語言認知中,“了”字并不重要,它就是一個語氣助詞,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含義。
因此,我們才會想當然地給出“木”子的答案。
而在工作中,無法控制[慣性思維]的人,常常會根據自己有限的經驗和習慣,去解讀和判斷一個事件。這種方式雖然快速便利,但卻也限制了更好的可能性。
就比如,在本文所述的面試中,如果面試官根據慣性思維,去決定應該錄取哪個人,那麼最應該被淘汰的應該是那位高中生。因為在大部分人的認知中,錄取學曆最高的人,一定是最優的選擇。
但如果是那樣,那麼面試公司就錯過了真正的人才。
3.考驗應聘者的态度
三個應聘者的态度截然不同。
第1個應聘者,因為自己是研究生,就恃才傲物,質疑面試者的問題,給出了非常不禮貌的回答。這種人在職場上屬于難以合作類型的,和他們在一起工作,太耗精力。而對公司來說,這樣的人即便有真能力,也會拉低團隊合作的效率。因此,并不是最佳人選。
第2個應聘者,是一個具有一般學曆的大學生,如今社會,大學生随處可見,并不算什麼高學曆。因此關鍵還是要看他的回答,然而這位大學生也給出了一個極其普通,而且不費腦子就能想到的答案,顯然,他根本沒有認真思考面試官給出的問題,可以看出他對這次面試,根本沒有走心。
第3個面試的高中生,雖然學曆較低,但是回答問題不卑不亢、條理清晰,不但給出了正确答案,還在回答中,表達了自己對公司提出奇葩問題行為的理解,并且還在不知不覺中“捧”了面試官一把。所以,他被錄取,可以說,面試沒有看走眼。
你遇到過哪些不知如何回答的面試問題?評論區留言,一起探讨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