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湛江日報-湛江新聞網
廉江市大江邊村一個小院裡,傳出蒼茫淳樸的瑟瑟琴音,時如春雨之綿延、時如秋風之蒼勁,餘音袅袅……
閑來無事,林星會在自己的小院裡彈上一曲。
走進小院,隻見彈琴者雙手撫琴,端坐在院子的石凳上,沉醉于琴聲之中。這位彈琴者名叫林星,是一位“85後”的年輕小夥子,既會彈琴,也會斫琴。斫琴是一門傳承數千年的藝術。斫,刀劈斧砍之意,古琴界通常把制作古琴的人叫斫琴師。
夜色降臨,林星在窗前給古琴安上琴弦,經過反複調音之後,一把古琴就誕生了。
林星的斫琴坊就在大江邊村一個小院裡,深巷裡頭,鬧中取靜。走進内室,牆上挂着近十張古琴,書架上擺滿了有關古琴的書籍。閑暇時,他在這裡以琴會友。
林星說:“打磨一把古琴的過程猶如我們的人生,要經過反複打磨,才會呈現完美”。
作為一個斫琴師,看似粗放的動作,也要做到心中有數,眼到手到,必須精準。
隔壁是工作室,在這裡他利用鋸子、鑿子、斧頭、刨子等工具,與木頭對話。選材、開料、刨平、刨面邊、斫腹腔、調音、合底闆、披灰胎、擦漆、上弦……斫一張琴,至少要100多道工序,單單是做漆,都有20多道工序。一張古琴從選料開始至制作完畢,短則一年半,長則三四年,這絕對是慢工出細活。
選材、開料、刨平、刨面邊、斫腹腔,這些看似簡單的工藝,都需要在一次次制作中積累經驗。
對于每一把古琴的音色,林星都會把它調到自己滿意的程度。
“現代批量制琴中的合琴環節,使用的是普通化學膠水,兩三個小時後便可進行下一道工序。而古法斫琴所用的合琴材料,是用原始的鹿角霜和野生生漆作為黏合材料,幹燥時間需要兩三個月,鹿角霜天然的蜂窩結構也可以使古琴的音色更通透。”林星介紹說,古法斫琴之所以耗時久,就是因為其過程的質樸與原始,以達到成琴後穩定不易開裂,琴面溫潤古樸,琴音穩定通透。
林星在調合琴用的黏合劑。合琴的材料,是用原始的鹿角霜和野生生漆作為黏合材料,幹燥時間需要兩三個月,鹿角霜天然的蜂窩結構也可以使古琴的音色更通透。
合琴是古琴制作關鍵的環節。合琴後古琴就有了雛形,接下來就是反複打磨和上漆,每一步都不敢怠慢。
據林星介紹,斫琴工藝繁雜,而選材是斫琴最重要的一環,為了尋訪古木,林星走遍全國各地,到深山老林,或遍訪古宅、老廟,四處尋找可用之材。“走,去看看我的寶貝。”林星盛情邀請記者前去觀看。定睛一看,原來他口中的寶貝是一些老木料。“這都是做琴的頂級材料,大多有一二百年曆史。”這些老木料是斫琴人眼中的良材。
古琴的設計稿如果弄不好,接下來就容易功虧一潰,所以林星在古琴的設計上每一處都會細細斟酌。
在林星看來,隻有熟悉各個制作流程,才能權衡古琴的音色、手感等綜合品質,才能結合審美、審音等要素,斫出符合美學規範的形制。作為古代文人四藝“琴棋書畫”之首的古琴正在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睐,近幾年,随着古琴的愛好者增多,很多人都專程來到他的工作室了解古琴,這也讓他對古琴的發展看到了希望。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