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譯文
漆黑無月的夜裡,河面上飄着一艘漁船,孤獨的燈光像是一點螢火。微風輕拂,吹起簇簇細浪,水面上的光點被吹散,如同滿河星光。
注釋
孤光:孤零零的燈光。簇:擁起。
《舟夜書所見》教案
一、教學目的
1.理解詩句的思想内容,從中體會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體會詩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能正确背誦、默寫《舟夜書的見》這首古詩。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根據詩句想象《舟夜書所見》中描繪的美麗景色。
2.用自己的話表達詩的内容。
三、教學過程
(一)導言激趣。
古詩,是我國文化百花園中一要絢麗的鮮花。它以和諧的韻律,敏銳的觀察,奇妙的聯想,精巧的構思,精練的語言,含蓄的表達,博得人們的喜愛。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描繪大自然美麗景色的古詩。齊讀課題。
(二)複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以前,我們學過許多古詩,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習的?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出示小黑闆,明确學習古詩的方法。
1、知詩解詩題。2、解詞連句知大意。3、展開想象悟詩情。
談話導入:這節課,我們就運用上述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舟夜書所見》這首古詩。
(三)知詩人,解詩題。
1.介紹作者。這首詩是清代詩人查慎行所見。
2.解詩題。
(1)逐字理解。
舟:船。書:記。所見:見到的東西。
(2)請學生補上詩的抒情主人公,再說說題目的意思。
作者查慎行記夜間在船上所看見的景色。
(四)讀詩解意。
1.學生自讀全詩。要求:讀準字音,畫出不懂的詞語。
2.指名讀全詩,糾正以下字的讀音。
“散作”的“散”讀作“sàn”,不要讀作“sǎn”。
3.指導學生學習詩中的生字。
“孤”字右邊是“瓜”,不要寫成“爪”。
“螢”字是上中下結構,下部分是“蟲”,不要寫成“火”。
4.齊讀《舟夜書所見》這首詩。
5.解詞連句知大意。
(1)指名讀第一句。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2)讓學生從中找出不懂的詞語,逐一解釋。
月黑沒——有月亮,一片漆黑。
見——現。
漁燈——漁船上的燈火。
孤光——孤零零的燈光。
螢——螢火蟲。
(3)讓學生将這些詞的解釋連起來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漆黑的夜無,一盞漁燈閃現在河面,那盞漁燈的光亮,就像螢火蟲似的,靜靜地映在灑面上。
(4)指名讀第2句。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5)讓學生從中找出不懂的詞語,逐一解釋。
簇——聚集、簇擁,這裡是吹起的意思。
散——散開。
作——變作,變成。
(6)讓學生将這些詞的解釋連起來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一陳微風吹來,河面漾起了層層細浪。原來像螢火蟲那樣的一點光亮散開了,變成了無數顆星星,在河面閃動。
(7)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五)展開想象,悟詩情。
1.教師範讀,學生邊聽邊體會意境。
2.讓學生看書中插圖,結合詩句内容,思考:這首詩講的是詩人見到的一種什麼樣的景象?
學生通過圖文對照,從中體會到詩人夜間在船上所看見的景象是:漆黑的夜晚,沒有風的時候,河面上孤燈閃爍的美妙景象及微風吹來時,河面上由靜變動,漁燈倒影“散作滿河星”的神奇畫面。
3.讓學生讨論:在這首詩描繪的景象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
4.教師小結。
在這首詩中,詩人善于捕捉刹那間的景象變化,靜态描寫與動态描寫相結合,巧妙地運用了“一點螢”“滿河星”這兩個形象貼切的比喻,把他所見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來。不僅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充分表達了詩人贊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想象意境。讀時注意停頓。
喜歡文章可以點贊加關注,學習找我不迷路。
免責聲明:本文素材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本文隻作為公益學習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