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法律知識,解勞動者心憂。這裡是勞動者權益小課堂。
前不久,一則新聞引發職場人的關注:因為用公司電腦打開了幾個招聘網站,一名員工被公司安裝的離職傾向分析軟件判斷為具有離職傾向,公司據此解雇了這名員工。
事情是這樣的,一名博主在某網絡平台發文稱,“監控系統,提前獲知員工跳槽念頭!”并配了兩張關于信息感知系統和離職傾向員工的截圖。
圖片顯示,某員工訪問求職網站23次、聊天關鍵詞254條、搜索關鍵詞0次、簡曆投遞9次。
該新聞爆料暗示,這家公司使用了某科技公司的一套行為感知系統。該系統可以檢測員工離職傾向,甚至可以查閱員工浏覽招聘網站和投遞簡曆的細節信息。
事實上,公司監控員工辦公設備等管理措施一直是職工關注的話題。此前,有公司在廁所屏蔽信号、設置計時器等行為引發熱議。去年,某企業通過監控系統,處罰上班時間“摸魚”員工的新聞也備受關注。在公司公布的處罰通告中,哪個部門的哪個員工,用了多少流量看視頻網站、購物網站,或聽音樂,這些信息都“無所遁形”。
那麼,在公司電腦安裝這樣的行為分析軟件,對員工上網情況進行監控,到底合不合法,有沒有侵犯員工隐私?企業管理權和員工隐私權之間又該如何平衡?
律師:
首先需要明确,個人通訊工具和通訊軟件裡的聊天記錄當然屬于個人隐私,但是工作場所和辦公電腦不屬于私密空間和個人通訊工具,所以企業對辦公電腦本身的監控,原則上是合法的。同時要提醒用人單位:員工上班期間,訪問工作以外的網站,從事一些與工作無關的活動,可以通過規章制度進行管理和規範,但是過度收集個人信息是違法的。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收集到這些信息,用人單位也不能使用這些信息作為解除勞動合同,或者認定勞動者嚴重違反規章制度的證據。
用人單位監控勞動者的具體行為是否合法,需要結合特定場景具體分析。對于勞動者來說,應在合理合法的限度内主張和維護自身權益;而對企業來說,任何監控手段都需要論證合法性和必要性,應當在便利管理和保護員工隐私權之間尋找平衡,不能顧此失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