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集采人工膝關節? 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日前公布了中選結果,預計2022年3月至4月份,患者可以用上降價後的人工關節集采産品了本次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産品包括初次置換人工全髋關節和初次置換人工全膝關節,帶量采購周期為2年中選髋關節平均價格從3.5萬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關節平均價格從3.2萬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價82%而這是繼冠狀動脈支架之後第二個全國采購高值醫用耗材品種,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國家集采人工膝關節?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國家集采人工膝關節
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日前公布了中選結果,預計2022年3月至4月份,患者可以用上降價後的人工關節集采産品了!本次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産品包括初次置換人工全髋關節和初次置換人工全膝關節,帶量采購周期為2年。中選髋關節平均價格從3.5萬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關節平均價格從3.2萬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價82%。而這是繼冠狀動脈支架之後第二個全國采購高值醫用耗材品種。
首年意向采購量共54萬套,平均降價82%人工關節置換是治療因外傷、運動損傷、退變老化等原因導緻的股骨頭壞死、關節損傷、骨性關節炎等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骨科耗材技術分類和組合複雜,難以直接競争,長期以來是集中采購的難點,價格虛高明顯,患者負擔較重。
本次人工關節集采共涉及陶瓷-陶瓷類髋關節産品系統、陶瓷—聚乙烯類髋關節産品系統、合金—聚乙烯類髋關節産品系統和膝關節産品系統四大類産品。
據了解,這次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首年意向采購量人工全髋關節約30.6萬個、人工全膝關節約23.2萬個,共54萬套,占全國醫療機構總需求量的90%。按2020年采購價計算,公立醫療機構人工髋、膝關節采購金額約200億元,占高值醫用耗材市場的10%以上。
記者了解到,以往,人工關節的價格都在3萬元左右。以人工膝關節為例,基本上進口的價格在3萬-6萬之間,國産的價格則在2萬-4萬之間。本次集采中選髋關節平均價格從3.5萬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關節平均價格從3.2萬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價82%。
中選率高達92%,内外資企業均有産品中選在總結冠脈支架集采成功經驗基礎上,本次集采着眼于尊重臨床需求和關節類産品特點,這也是對采購規則進一步的探索創新。
共有48家企業超過140個産品獲得了參與本次集采的資格,最終44家中選,中選率92%。而去年的冠脈支架國家集采,27個參與産品中隻有10個産品中标,中選率不到四成。業内相關人士表示,提高中選率,企業報價就可以相對寬松,并非靠狠壓價格才能中選。
54萬套采購量帶來的市場份額,讓參與的企業熱情高漲。與前幾輪藥品集采不同的是,外資企業參與度顯著提高。中選結果可見,内外資企業均有産品中選,既包括醫療機構常用的知名企業,也包括新興企業。進口品牌有捷邁、強生、施樂輝、史賽克、貝朗等,還在個别項目上報出比國産企業低不少的價格;國産品牌有愛康醫療、春立醫療、威高骨科、大博醫療、微創醫療等,其中愛康醫療和天津正天則成為降價力度最大的兩家企業。
競價“溫和”,充分考慮配套服務價格相較于冠脈支架超90%價格降幅、從1.3萬元左右均價降至700元左右的慘烈競價,這次人工關節集采明顯“溫和”得多。集采現場,髋關節産品報價集中在6000-8000元,膝關節報價則多在4000-6000元。也有報出超低價引起一片嘩然的:上海晟實的合金-聚乙烯類人工髋關節報出1970元,天津康爾諾的合金-聚乙烯人工髋關節則報出了1788元的最低價。而上海博瑪醫療代理的PERMEDICA S.P.A公司人工膝關節産品報出了15444元的“全場最高價”;另有報價過萬元的産品,是邁瑞醫療下屬武漢邁瑞科技的陶瓷-陶瓷類人工髋關節,報價為10509元。
本次集采還要求企業單獨列出“伴随服務”的價格。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對産品型号匹配、專業設備安裝等都有較高要求,這些工作統稱為“伴随服務”。
這些報價的背後,少了一些以往國家集采中超低價比拼的壓力。人工關節集采前的8月26日,國家高值耗材聯采辦專門組織參與集采企業進行培訓表示,“不鼓勵企業無底線報低價”,并提示,“本次人工關節集采的最高有效申報價是19000元,不是有些企業認為的幾千元。”多位企業代表表示,此次集采價格高于預期,企業的利潤空間得到了保障,有利于後續的正常供應。
并未刻意推動國産替代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骨科植入醫療器械整體市場前五大公司分别為強生、美敦力、捷邁、史賽克及威高骨科,其中我國關節類植入醫療器械市場前五大公司分别為捷邁邦美、強生、愛康醫療、春立醫療及林克骨科,愛康醫療、春立醫療均為國内企業。
此次集采是否會推動國産替代?
行業相關人士表示,這次大批外資品牌人工關節積極降價進入集采,對國産品種來說并不算是一件好事。此次集采,區分了A、B兩組,A組是曆史采購量較大的産品,中選率也更高,A組以進口品牌為主,B組主要是國産品牌。可見,本次集采并未刻意推動國産替代,國産和進口産品處于公平競争。該人士表示,雖然國産人工關節和進口人工關節的産品質量無明顯差異,但外資産品仍然有更強的品牌優勢。要想國産替代,看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