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事調研工作時,還會用到一種調研方式,那就是訪談。說起來,這個方式使用的頻率不算太高,但如果我們用好了,能夠寫出相當高水平的調研報告。在這方面我有比較深的體會。
我第一次運用訪談方式進行調研是在1988年,當時我在處長的帶領下專門用了一下午的時間訪談了日本著名記者田川五郎和學者美馬精一,事後根據訪談記錄整理出了兩篇内參報送市領導,得到了領導的充分肯定。後來我又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專門帶領同事們訪談了我市一名企業家和一名局級領導幹部,聽他們兩人分别從各自角度講對我市商業發展的意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後來我不再親自進行這種訪談了,但是仍然不時給同事們出題目,指名讓他們訪談過不少專家型幹部,形成的調研報告多數都得到了領導的批示,有的直接進入了決策。
進行訪談式調研,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必須提前做功課。這個“功課”至少要包括幾個内容,一是要提前想清楚準備了解什麼問題,如果有可能可以先草拟一份訪談提綱先送給被訪談者。我當年訪談兩位日本專家的時候就是事先通過外辦将訪談提綱先發給他們,以便他們稍作準備。在發給被訪談者訪談提綱的同時,自己還要再多準備一些問題,這種問題都是圍繞着核心問題展開,主要是為了防止被訪談者回避核心問題時采取的一種“迂回包抄”的提問方式。二是要選準訪談對象。這是訪談式調研中最最關鍵的一個環節。一定要通過事先做好的功課,了解到什麼人值得接受專門訪談。比如我當年訪談我市财貿行業的企業家和領導幹部的時候,就是事先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到這兩位是我市這一行業中有代表性的專家,他們兩人在這方面都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三是要從側面打聽被訪談者的性格特征,以便訪談能夠順利展開。四是最好先學習一些與被訪談者的職業或專業有關的背景知識,防止出現“雞同鴨講”,最後讓人覺得“跟你談沒意思”。
第二,要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地接近被訪談者。要做到這一點,前面說的事先打聽被訪談者的性格特征就派上了用場。比如我在訪談前面所說的财貿行業的兩位人士的時候,由于同那位領導幹部私人關系非常好,于是就約好時間後到他的辦公室,幾個人以開玩笑的方式開場,迅速實現了“破冰”。而對我在前面說過的田川五郎,我們則以另一種方式拉進距離。因為我們了解到,田川是采訪過我國老一代領導人的資深記者,于是我們就先同他聊起來他采訪老一代領導人的趣聞轶事,引得他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一下子消除了雙方的陌生感。
第三,要甘當學生,虛心求教。一般來說,采取訪談式調研的對象都是業内翹楚,這些人見過大場面,有時會說出一些出乎我們預料的觀點。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定不要擺不正自己的身份,甚至和被訪談者争辯起來,而是要秉持一種學習的态度,聽人家把話講完。還是拿當年我訪談田川五郎為例,田川這個人語言相當咄咄逼人,我們和他談到日本的社會制度,他第一句話就把我們說傻了,他說:“日本不是資本主義國家,因為日本是公有制。”這話完全超出了我們事先準備的“功課”,讓我們根本接不上他的話。我那時年輕,就想跟田川“理論理論”,我的老處長把我按住,很耐心地問田川為什麼這麼說,于是田川就開始講他的一套理論,他說因為日本的大企業最大的股東是人壽保險公司,而保險公司的資金來源是全體國民繳納的保險金,所以企業的最大所有者實際上是全體國民。這種歪理我過去真是聞所未聞,當時還想和他争辯,處長示意我不要插話,聽他接着說。後來我們把田川的這一番談話整理成了一篇内參,就叫“日本人眼中的日本”。
第四,要注意把握節奏,适時地引導和追問。訪談的特點之一在于被訪談者往往會超出我們預先設定的内容範圍,這就要求我們通過适時插話和提問的方式,把話題引回到我們的主題中來。還有的時候被訪談者始終不談我們想要了解的内容,我們就要多次進行追問。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追問最好是在他已有叙述的基礎上,抓住其中的一句話繼續追問,否則會顯得問題非常突兀,他仍然會不接你的話茬。這種引導和追問還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要把握好“得體”與“适度”的原則,在必要的時候适可而止,不要逼迫被訪談者,使訪談能夠善始善終。另外,對被訪談者說出的一些超出我們訪談提綱的内容,也不要輕易放過,有時“摟草打兔子”,可能還會有一些意外收獲呢。當年我們在訪談美馬精一的時候,他就“超綱”地講了日本企業員工的工作狀态問題。後來,我們就把他這塊“超綱”的訪談單獨寫成了一篇内參,題目叫“日本人,工作狂”。
第五,要學會運用非語言信息。由于訪談是近距離面對面交談,所以非語言信息顯得非常重要。記得我在訪談一位企業家的時候,專門把他請到市委的一個小會議室,幾個人和他圍坐在一起,我的第一反應是先給他遞上一顆煙,為他點上火之後自己也抽了一支,然後以一種非常放松的語氣和他慢慢聊了起來。在聽他講話時,我一邊記錄一邊不時點頭稱是,用眼神和表情引導他說下去,不知不覺就聊了一上午,結果收獲滿滿。
第六,學會做好記錄。這一條必須單獨拎出來強調。由于訪談是近距離與人當面交談,所以比較忌諱使用錄音設備,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做好筆記。為什麼要說“學會”做記錄呢?因為這裡真有個“學”的過程。我剛開始進行訪談時,主要是處長提問,我就埋頭做記錄,偶爾插一嘴,等到我帶領同事們做訪談的時候,我才真正體會到訪談者做記錄與進行會議記錄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因為這時你不僅要記錄,同時還要思考後面的問題,同時還要有對被訪談者語言和表情的反饋,必須“一心二用”甚至“多用”,所以這也需要學習和鍛煉。
最後,還要強調一點的是,要和被訪談者建立經常性聯系渠道,以便進行後續調研。同時考慮到被訪談者一般都是業内精英,建立起經常性聯系渠道,也有利于請他幫助我們想點子、出題目,不斷提升我們的調研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