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巴黎街道
快離開巴黎的時候,瓦萊麗将我們在拍賣行拍得的拍品送來,順便再帶我們去周邊走走。
我很喜歡這麼漫無目的地走走。一般深度旅遊,會漫步一些著名的景點,而不是靠大巴将遊客從一個景點送到另一個景點。還有更有趣的深度漫步,就是選擇一到兩條有故事的街道走走,看看建築,但這還是旅遊。
我希望瓦萊麗帶我們在她曾經住過的街區周圍轉轉,看看周邊社區的人是怎麼生活的。這基本上跳出了旅遊的概念,不是尋找新奇而是體驗日常,尋找大家共同的生活體驗。說得再形象些,這有點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買房子,首先需要了解房子周圍的環境,考慮是不是适合居住?有沒有好的學校?好的餐廳?好的面包房?等等。
瓦萊麗從2000年開始住在上海浦西,一直在看着周邊社區的改造。她這次痛心疾首地告訴我,浦西很多有意思的街區環境受到了巨大的破壞。2010年的時候,我們與瓦萊麗一起買家具,曾經共遊一些浦西的“法租界”街道,知道她的樂趣所在。我從小生長在“法租界”,1990年代末搬離浦西,來到浦東工作與定居。雖然也時不時利用周末去浦西的老地方看看,隻是覺得變化很大,已經沒有瓦萊麗那種強烈的難受了。畢竟她每天生活在浦西。
也因為有此共識,我們放棄了一些巴黎乃至周邊地區的景點,跟着瓦萊麗随意走走。
巴黎15區建于1912年的一所小學
外面下着大雨,我們這次從另一條道路走,先是看一所建于1912年的小學。附近還有另一所小學,那天下着大雪,學校屋頂上有兩個老師用雪球往下砸,下面傳來快樂的笑聲。
學校屋頂上有兩個老師用雪球往下砸
雪地上的鴿子
對面有一家法國煎餅店。
再走過去有一家舊書店,可惜關門了。
街角這座漂亮的建築建于1870-1871年。瓦萊麗說,當時巴黎建築建造的速度非常快,但今天完全不行了。巴黎也有過中國速度,那是法國蓬勃向上的朝氣時代。
15區街角的建築
終于來到了瓦萊麗曾經住過的街道,離我們所住的地方很近。街口旁的牛排店很美味,每天中午12點就找不到座位了。
瓦萊麗要我們注意這裡的路邊地帶,說是每周六早上,這裡有古董跳蚤市場,有不錯的東西可淘,她建議我們到時來看看。正巧我們周六晚上才坐飛機回中國,早上特意去看看,卻發現空無一人。也許是冬天的緣故?我們回到上海,瓦萊麗還認真地問我們在跳蚤市場有沒有收獲,當得知沒開的時候,她也是一臉迷惑。
後來我們那天早晨去了盧森堡公園,我覺得公園中的湖水與建築交相輝映是它的亮點。公園内給孩子騎的小馬也很可愛,我很少看到。
《那一年,我在巴黎:跟海明威一起享受流動的餐宴》的作者麥克裡歐卻說,盧森堡有個20座雕像的系列,它們都是法國皇後。其中著名的當然是建成這個花園的美第奇皇後。
我對各種公園雕像司空見慣,沒注意到它們還有如此有趣的來曆。
盧森堡公園
在跳蚤市場左面的不遠處似乎是個小型商圈,不僅有吃喝玩樂,還有各種物品和服務。我兒子的眼鏡摔壞了,本想配一副,但時間來不及了,眼鏡店的一位店員真不錯,竟然把它修好了。
瓦萊麗帶我們向另一個方向走去,有一座建築的大門裝飾得很漂亮,瓦萊麗走上前去,在牆上分别找到了設計師的名字與雕刻師的名字和年代。這在中國是不可能的,中國不把建築師當作藝術家,也沒有留名的習慣。
瓦萊麗接着又帶我們看了幾座建築門廊的裝飾細節和建築師雕刻師的名字和年代。
15區裝飾精美的建築大門,牆上刻有建築師、雕刻師的名字和年代
前面迎着馬路孤獨一角的公寓在上海非常少見,巴黎則比比皆是。
瓦萊麗帶我們看了當年給白領建的公寓,她說這種建築是當時大公司以很低的價格賣給員工的。瓦萊麗的爺爺原來是馬賽鐵路局的管理人員,他在1940年代買到了低價的1920年代的馬賽中産階級住宅。
瓦萊麗對家鄉馬賽似乎比巴黎更感興趣。我能理解,這也是我對上海的感情。我說2000年去過馬賽,覺得這個曾經雄渾壯麗的城市已經衰落。瓦萊麗說這麼多年馬賽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并邀請我去玩。
15區當年給白領建的公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