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言
把擴大内需各項政策舉措抓實,把實體經濟特别是制造業做強做優,發揮重大投資項目帶動作用。
——
1月4日,新年第一個工作日,全省第三期“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舉行,以項目建設開年,起步就是沖刺,開局就是決戰。
活動現場,省委書記樓陽生明确指出,無論是“穩”還是“進”,重要抓手是項目,重要支撐是項目。
2月7日,虎年第一個工作日,全省“萬人助萬企”活動推進會議召開,聚焦項目錨定産業狠抓發展意願強烈、導向鮮明。
會議上,省長王凱強調,要抓好惠企助企政策落地見效,讓企業有更多獲得感。
新春走基層的記者們每到一處,聽到最多的,是在談項目,看到最多的,是在搞建設,“很多地方春節也不停工,感覺像摁下了加速鍵,到處都在争分奪秒地幹!”
“項目為王”。省委省政府發出最強動員令,盯着項目看、圍着項目轉、扭住項目幹的春潮在中原大地湧動。
今天,我們為什麼如此重視項目?
沖壓車間裡,設備轟鳴;焊裝車間裡,機器人舞動臂膀;總裝車間裡,工人緊密配合裝配車輛……位于孟州市的禦捷時代汽車有限公司超小型純電動汽車生産線馬力全開,兩班換作三班倒。
制造中心副總經理孟慶智說:“我們生産的朋克多多電動車銷售非常火爆,還吸引好幾家配套企業入駐。一個好項目做起來,就能帶動一大批、受益一大批。”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無論是創新驅動的理念,還是美好生活的願景,都需要通過一個一個具體的項目,才能化為實踐、化為行動、化為“真金白銀”。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能赢未來。
從經濟學的角度闡釋,經濟發展的本質是推進社會進步,創造和積累社會财富;其特征就是體現創造精神、體現智慧結晶、體現科學發展和科技進步。反映到實體經濟上,就是通過大量産業項目不斷夯基壘台,實現産業由低到高的演進。
從宏觀形勢的高度判斷,世紀疫情仍在持續,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确定,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這樣的條件下,穩增長必先穩投資,穩投資必先穩項目。通過投資質量高、效益優、前景廣的項目,為當前創造發展機會,為未來帶來良好預期。
從實踐層面的案例分析,看省内,富士康項目建成,帶來鄭州航空港、自貿試驗區等一系列國家戰略落地;盧森堡中心牽手北龍湖,提高了河南航空樞紐的國際話語權。看省外,四川以空間集聚和學科關聯為導向,打造世界一流的先進核能、空氣動力等五個重大科技項目集群;合肥瞄準建設“創新之都”,量子中心集聚了科大國盾等20多家信息産業領軍企業。一個龍頭項目樹起來,就是一個組團,一個産業,進而是一個鍊條,一個生态。
從河南發展的現實審視,我省經濟總量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五,但總體上大而不強、大而不優、大而不新,與高質量、現代化的要求有差距。傳統動能乏力,新動能尚未形成,造成的結果就是标兵漸遠、追兵漸近。剛剛過去的2021年,我省經濟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之緊密相關的是,2016—2020年我省固定資産投資增速由13.7%降到4.3%。如此下去,“掉位”而不是“進位”,絕不是危言聳聽。
從中原父老的福祉考量,在河南人口城鄉結構中,還有超過40%是農村常住人口,新型城鎮化還有很大空間;全省千人醫療床位數剛趕上全國平均水平,城市老舊小區改造剛剛起步,事關社會服務均等化的衆多基礎設施短闆亟須補齊。安家立業、安危冷暖的樁樁民生實事,都要落實到衣食住行、業教保醫的各個項目上。
項目興則産業興,産業興則經濟興,經濟興則河南興。
河南,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叫響“項目為王”,都需要從項目切入、以項目牽引、用項目支撐,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躍升。
今天,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項目?
信陽港·淮濱中心港開航以來,當地生産的戶外家具等物品,從這裡直抵浙江嘉興乍浦港,之後分銷世界,運輸成本的顯著下降帶來的是産品市場競争力的顯著提升。
一個港口,為大别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增添了一個窗口,更增添了一台大馬力“發動機”。
在襄城縣循環經濟産業集聚區平煤隆基的生産線上,薄如蟬翼的矽片經過制絨、刻蝕、鍍膜等工序,從一張矽片變成了可持續發電的光伏太陽能電池片。隆基的産品,太陽能轉換效率達23.5%,全球領先。
如果說,“兩個确保”“十大戰略”為現代化河南建設總體布局勾畫了“大寫意”,那麼接下來就要用一個個大項目新項目好項目繪制好“工筆畫”。
我省還處于工業化中期向後期邁進、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階段,這決定了我們必須緊緊圍繞“三新一高”要求,抓符合國家戰略和發展規劃的項目、促進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的項目、加快鍛造長闆和補齊短闆的項目、契合未來趨勢和具有成長潛力的項目。
“上接天線”謀項目。
圍繞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我們推動鄭州都市圈擴容為“1 8”,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學院,謀劃實施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等重大項目;
圍繞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我們謀劃實施黃河實驗室、沿黃生态廊道提質工程等重大項目;
圍繞“雙碳”目标,我們加快推進安鋼周口基地、啟動64家靜脈産業園;作為世界首條專為清潔能源外送而建設的特高壓大動脈,青電入豫送來清電直流……
實踐證明,河南的項目方向都是在順應全國發展大勢中得以明确,河南的項目獲批都是在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中得以實現,河南的項目進度也都是在服務全國大局中得以提速。
“立足前沿”挖項目。
“中原油田綠電制氫項目,也是外界一直關注的中石化首個兆瓦級可再生電力電解水制氫示範工程,我們的目标是今年12月底要成功。目前來看,這個信心是有的。”中原油田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晁凱說。
這個項目制出來的氫氣,純度可達99.9995%,又被稱為超純氫。它不僅對氫燃料電池沒有任何傷害,在微電子、光電子産品等新興産品生産中,還擔負着還原氣和保護氣的重要角色。
領域上,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産品、新業态就是我們的主攻方向。中原龍子湖智慧島、超聚變服務器、紫光股份智慧計算終端全球總部基地……瞄準的都是産業最前沿。
理念上,注重網聯化、智能化、國際化、服務化,國家級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上汽乘用車鄭州基地二期項目、國家級和省級工業設計中心……聽名字就透着“高大上”。
方法上,立足傳統産業,做到“優中培新”,立足新興産業,做到“有中育新”,立足未來産業,做到“無中生有”。中鐵裝備産業園、洛軸高端軸承産業園、華蘭生物流感疫苗研發、第三代半導體……河南經濟的底色正在亮麗起來、時尚起來、現代感起來。
“下接地氣”找項目。
項目能不能落地生根開花,還要看是否符合河南自身發展實際和階段性特征的要求,還要看服不服當地的“水土”。
鍛長闆,變優勢為勝勢。濟鄭高鐵濮鄭段開始聯調聯試,鄭州機場三期加快建設,高速公路“13445”工程快速推進,河南的區位優勢在強化;南陽醫聖祠文化園即将主體封頂,河南博物院将在象湖畔再展新姿,在行走河南中讀懂中國,河南的文化優勢在彰顯。
補短闆,變難點為亮點。嵩山、黃河、神農、龍門等富有中原特色的名字,與紫金山、甬江、武當等遙相呼應,河南正在科技創新領域發全力、竟全功,讓昔日的“窪地”成為明日的“高地”。
量身定制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雙一流”建設,推動7所高校11個學科創建國家“雙一流”,推進高職學校“雙高工程”,由數量型人口紅利轉向質量型人口紅利,越來越多的現代化人才投身現代化河南建設。
今天,我們如何幹好這些項目?
謀定而動,重點在謀,深思熟慮,科學決策;謀定快動,關鍵在快,隻争朝夕,雷厲風行。
現實是最好的評判師。河南“挂圖作戰、對表推進”,“缺什麼補什麼”“什麼短加什麼”“什麼能帶動就招什麼”,2021年下半年工業投資增長畫出V型反轉曲線,帶動全省經濟總體延續恢複态勢,穩住經濟基本盤。
進入2022年,這一态勢更加明顯。以《河南省2022年補短闆“982”工程實施方案》出台為标志,我省将集中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現代服務業、現代綜合交通、綠色低碳高效能源、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新型基礎設施、生态環保、社會事業9大重點領域,全力推進8000個左右重大項目實施,力争全年完成投資2萬億元以上。
宏圖壯闊,關鍵在幹。
謀劃講科學性。
要緊緊圍繞國家“十四五”規劃,緊扣“兩個确保”“十大戰略”,對标國家《關于促進制造業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用好産業鍊圖譜和産業轉移指南,聚焦重點方向、選準投資領域,突出前瞻性、創新性、引領性。
招商講精準度。
過去“剜到籃裡都是菜”,招來的落後産能後來反而成了包袱,現在要“編好籃子來選菜”,花大力氣招“鍊主”企業,招有“殺手锏”産品的“專精特新”企業,一招一串、一招一群,形成産業“雁陣”。
推進講協同性。
工作要奔着項目去,各級領導幹部要把項目建設當成練兵場、賽馬場、大考場,以項目論英雄,見真章;
資金要跟着項目走,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的撬動作用,給項目送去“源頭活水”,為項目建設“輸血”“解渴”;
要素要圍着項目轉,在用地、用能、用工等方面優先考慮大項目,組專班,“開小竈”,開辟“綠色通道”。
環境講友好型。
“政府就像空氣,企業日常經營一般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一旦企業需要,政府就能變成必不可少的氧氣。”這句話道出了好的營商環境的重要性。
鄭州太古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擴容項目,省商務廳專門給企業配備“首席服務官”;為給京東“亞洲一号”項目做好服務,鶴壁探索“三專協同”機制,創造了當年開工當年投産的加速度。政府服務到位不越位,做“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店小二,以一個一個“馬上辦”的承諾,換來一個一個項目的上馬。
考核講标準化。
“開工一批”項目中,新增100億元以上單個項目總成績加3分;當季未實質性開工的,每個項目扣總成績0.5分;對每季度評價排名第一的獎勵150萬元……
我省出台的《重大項目建設“三個一批”活動評價辦法》,從項目謀劃儲備、簽約落地、開工投産、投産達效和服務保障等方面進行量化評價,獎罰分明,絕不含糊。
立起标尺硬約束,目的就是讓各地多一點“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倒逼項目建設闖關奪隘,快馬加鞭。
人勤春來早,春早人更勤。
沿着鄭開大道一路向東,鄭東新區象湖畔,一座酷似螺旋槳、又似飛鳥展翅的銀色建築格外搶眼,這就是河南省科技館新館,我省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公益性項目,不久将向公衆開放。
與她毗鄰的中原科技城,北龍湖龍子湖碧波蕩漾,岸邊垂柳綠意萌動。嵩山實驗室新址塔吊鱗次栉比,哈工大鄭州研究院芳容初綻,中科大數據研究院科研人員步履匆匆。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這是一個值得奮鬥的時代,這是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時代,加油幹吧,不負春光!
策劃:董林 劉雅鳴
統籌:孫德中
執筆:萬川明 張海濤 栾姗 逯彥萃 曾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