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3日,魅族和吉利官方正式發布公告,吉利旗下子公司将正式收購魅族手機79%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長達半年的謠言終于得到證實。
這一收購将會挽救瀕臨經濟危機的魅族,同樣也使得吉利擁有了手機硬件和軟件的産品能力。但最重要的是,這标志着小衆手機品牌的時代正式走向終結。
曾經的國産驕傲
魅族是為數不多現存的第一批做智能手機的國産廠商。曾經作為國産MP3的老大,毅然轉型到智能手機中,推出M8、M9兩代機型站穩腳跟,一度驚動蘋果在國内向魅族發起專利戰。緊接着用MX系列成為國産智能手機标杆的品牌。
魅族手機曾經被大量數碼媒體稱作為國産手機機皇,也有很多機會可以走向海外成為國産手機标杆。但是最終在一步一步的錯誤之後,走向了終結。
聊起魅族犯過的錯誤,核心其實就那麼幾點。
首先是為了追求銷量盲目擴張的機海戰術,一年十幾款機型一模一樣的設計,消耗了品牌形象和消費者熱情;其次不順應市場潮流,在全面屏這樣的大趨勢下特立獨行推出所謂“背部副屏”的機器Pro 7;最後當然是總裁、市場、軟件三大高管的陸續離開,人事間陷入了無意義的内耗,推出了像是15系列“雕花”天線這種跟魅族氣質完全不沾邊的機器。
可以說魅族曾經是國人的驕傲,至今也是公認的國産智能手機教父,如果不是當年黃章拒絕雷軍入股,也很可能不會有今天的小米。但是就因為在戰略上的一系列失誤,導緻魅族在華為、小米、OPPO、vivo的沖擊下,淪落為一個年出貨量不到千萬台的“小衆品牌”。
從2020年開始,魅族基本就已經保持一年隻推出一款機器的節奏,并且砍掉了“魅藍”品牌。可能對于魅族來說,被收購獲得資金繼續維持手機業務,是最好且唯一的選擇。
沒有小衆的手機
一直以來,手機這樣的數碼産品,從來就不是一個小衆廠商可以做的事情。從研發到供應鍊,從組裝到運輸,從渠道到用戶,這一系列的資源積累往往涉及數百億的投資。過去華強北所謂的“10萬元就可以做自己的手機”,隻是單純的山寨手機換個logo而已。
這一切還要得益于蘋果推出iPhone之後,采用代工廠模式使得國内産業鍊不斷成熟,才有了後來雷軍做小米的基礎,可以抛開廠房建設等重資産工作。緊接着有了當年小米、樂視這樣互聯網廠商的積累,才會有代工廠和供應商願意接納錘子科技這樣小衆品牌的訂單。這也是老羅在發布會上向雷軍道歉的原因。
實際上手機本身作為大衆消費産品,不存在小衆一說。動辄上億資金的研發費用,隻有做到大規模出貨,不斷攤薄成本,才可能有資金繼續投入到新一輪的研發當中。如果不這麼做,要麼就像錘子科技那樣,投入了幾十億的費用,最終賣了四百萬台不到,直接賠本倒閉;或者像是一加那樣,背後有OPPO這棵大樹,可以共享研發和生産資源,但随時都可能被收回;要麼就是魅族,苦苦堅持,最終還是走到賣身的地步。
同時小衆品牌的手機,對于消費者的吸引,也很難做到非常精準。魅族、錘子、一加這些品牌,都喜歡說自己工業設計多麼精緻,軟件交互多麼人性化,但其實這些功能華為、三星、蘋果這樣的巨頭也都可以滿足,并且還有品牌和售後保障,其它品牌根本不是對手。
真正的小衆手機,也隻有類似曾經諾基亞旗下的“威圖”品牌,鳄魚皮 紅寶石按鈕,一台機器賣十多萬,純純的小衆專屬。
車企為何要手機
很多人也會疑問,吉利這樣的汽車企業,收購一家手機公司做什麼?畢竟手機市場已經成定局,隻有三星、蘋果、華為、小米、OV、榮耀七家企業進入決賽圈,其它任何品牌都無法撼動這幾家廠商的地位。
今年年初,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過,很多手機廠商,像是蘋果這樣的企業,以安全為由嚴格控制向車企開放一些接口,導緻一些計劃中的功能沒辦法實現。這麼看來,車企自己做手機,并不是賣手機硬件本身,而是跟汽車進行配套的聯動。
這種聯動可能不單單是手機,未來可能是手環、眼鏡這樣的可穿戴式設備,但前提就是你必須要擁有移動端硬件的設計制造能力,才可能開發出更新的産品。因此我認為,在未來,買汽車附贈一台配套的手機或是其它獨立的控制硬件,會成為标配。
換個思路來說,電動汽車注定是取代燃油車的未來趨勢,蘋果、小米、華為在布局自己的電動汽車産業,這已經是公開的事實。一旦手機廠商進軍電動車之後,很可能對現有車企的限制将會更多,那麼就一定需要準備自己的硬件設備來做好應對。
更何況,魅族這樣從事了十多年軟件系統研發的企業,在未來可以為吉利帶來更好的車機體驗,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總而言之,魅族被收購一事,标志着國産智能手機過去十年的結束,從百花齊放,到價格戰厮殺,最終剩下三四位玩家瓜分市場。魅族即便活下去,也不可能再掀起浪花,但我們都希望它能繼續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