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我國含沙量最高的河流,自古就有“一碗水半碗沙”之說,正是由于相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加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河水斷流的因素,導緻黃河中的魚類資源十分匮乏。
除了黃河鯉魚、鲶魚等适應了高含沙環境的魚類之外,其它魚種可以說是少之又少。但最近在黃河鄭州段卻出現了魚情“大爆發”的現象,一種之前在黃河主河道中很少見的魚突然大量出現,并瘋狂搶食,這可忙壞了岸邊的釣魚人。
黃河出現大量鮰魚,岸邊釣魚人忙壞了“魚鈎剛一扔下去就有魚咬鈎,有時候一竿能釣上雙尾,小半天時間就釣了幾十條這種怪魚!”
一位正在鄭州馬渡村附近垂釣的網友老馬稱:“之前從來沒有在黃河見到過這種魚,不知道為何最近突然出現大量魚群瘋狂搶食,魚鈎挂上蚯蚓,抛到水中過兩分鐘就能釣上一條。”
一時間,黃河出現大量魚群搶食的消息在網友們中間傳開了,不少垂釣愛好者都表示釣到過這種和鲶魚的外形十分相似的魚種,長着8根胡須,身上有三根硬刺非常鋒利,不小心紮到手之後疼痛難忍。
“魚的個體都不大,最長的将近20厘米,剛開始以為是黃辣丁,但身體的顔色明顯不對,數了數胡須的數量又有些像八須鲶魚。”網友老馬稱:“很多釣魚的都釣了不少,有人一下午就能釣幾十斤。”
這是釣魚人解鎖的新魚種?鮰魚為何會出現在黃河裡,這難道是釣魚人解鎖的新魚種?
經編者查詢,這種突然出現的魚群,并非黃河的原生魚種,而是一種源自北美的鮰魚,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被引進國内後,已成為一種重要的養殖魚種。鮰魚生長迅速,最大可以長到20千克以上,此次在黃河中發現的隻不過是不到1齡的幼魚。
這些幼魚是怎麼流入黃河的?
有網友稱,前兩天一批放生愛好者向河道中放了上萬斤鮰魚和鲶魚,這些幼魚被放入黃河後,不适應湍急的水流,隻能沿着岸邊遊動!因此,河邊的垂釣者突然遇到鮰魚搶食的現象并不稀奇。
“這些都是魚苗,釣上來之後也沒有什麼價值,不知道是将它們放生還是帶回家……”網友老馬稱:“聽别人說這些魚是外來物種,所以沒敢将它們放生,帶回家才發現根本沒有肉,也沒法吃……”
黃河增添新魚種,好事還是壞事?外來物種鮰魚出現在黃河,這對于原本“無魚”的黃河來說,算是好事還是壞事?會不會影響當地的生态環境?
我們知道,一些非原生物種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之後,由于沒有競争對手,會快速繁衍,往往形成泛濫成災之勢,比較典型的水生動物有羅非魚、清道夫,這些魚種在廣東、福建、廣西等水域當的數量已經大大超出人們想象。在一些河道當中,這些外來生物已經将本土魚類的生存空間大大擠壓。
而這樣的現象在黃河當中已有先例,例如遠近聞名的黃河鯉魚,近年來在無節制的放生過程中,和外來鯉魚進行雜交,導緻黃河鯉魚的品質大大退化,如今已經難得一見。
黃河鯉魚
由于一些放生者的認知局限性,諸如羅非魚、鳄龜等外來生物,屢屢被放生到黃河當中。
黃河的環境比較惡劣,這些外來生物進入河道之後大概率會死亡,或者成為人們餐桌上的食物,目前也沒有發現鮰魚等外來魚類大規模“入侵”的報道,但有了羅非魚、清道夫的前車之鑒,我們還是需要對這些外來者保持高度警惕。
雖說野外放生是一種很有愛心的行為,但如果放生對象會對生态環境存在潛在威脅,那麼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還是盡快收手為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