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大海是個持續不斷的奇迹。遊泳的魚、岩石、波浪的擺動,船隻和船上的人,還有比它們更離奇的奇迹嗎?”沃爾特·惠特曼寫下的這句詩,大概是替所有“海之子”道出了心聲。不過對“85後”湖北漢子劉曉邑而言,他和夥伴們想做的更多,比如把大海的壯美和脆弱,濃縮成45分鐘的表演。
《海》15秒精選片段(00:21)
劇組每個人都是潛水員
2013年,活躍在當代舞壇的劉曉邑在北京報了個OW(開放水域潛水員)的學習班,成為一個“本本族”。自小被他奉為偶像的表哥見他如此愛水,便送他一張去菲律賓的機票,從此,劉曉邑和薄荷島結下了深深的“海之緣”。
熱愛大海的劉曉邑
和北京泳池裡的學習不同,直接下海的體驗一下子讓他着了迷。在學習AOW(進階開放水域潛水員)時,他感受着恐懼、緊張和興奮交織在一起的心情。在水裡聽見自己的心跳,還有百感交集的自由呼吸,讓他忘記了所有壓力。用他自己的話說,“在水裡讓人回到單純的世界,一種漂浮的狀态,像在媽媽肚子裡的感覺”。
遨遊中的劉曉邑
他鐘情于薄荷島,從飛機上看見這裡翡翠般的大海就想一頭紮進去不再出來。每次來這裡都像回家一樣,看朋友,聊近況。别人都問他為什麼不去别的海域試試,他笑着回答,“很多人不信,我150多個氣瓶都是在薄荷島潛的,就是習慣這裡了,也不會厭倦。因為即使同一個潛點,每次下水的心情不同、潛伴不同,天氣、魚都不同。我不是個‘刷點’的人,是‘慢慢來’的那種潛水員”。
團隊成員在海中
慢慢的,他有了個念頭:能不能用自己專業的舞蹈表演來講講迷人海底世界的故事?他把團隊成員分批次帶到薄荷島學潛水,漸漸形成了《海》的主創團隊,金曾、窦筱、小雄……個個都拿了執照。
團隊拍攝的海底世界視頻(06:52)
“海是一個巨大的知識庫,可以有多種創作角度。我覺得,隻有團隊成員都了解大海,感受到海底的沉靜、危險、溫柔、恐懼,還有那份愛,才能明确我們想表現什麼,需要什麼” ,劉曉邑說。
用生活廢品做道具
他們想用簡潔但有力的方式來演繹海底世界的龐大深邃,這也是劉曉邑一貫堅持的“輕故事,重表演”的創作思路:做2歲以上的觀衆都能看懂的戲。《海》的核心就是三位舞蹈演員和一名樂手,用沙、水、光、音,結合木偶,以肢體語言講述了一條不安于枯燥生活的小魚逃到大海的經曆。
《海》劇照
它遇到了水母、鲸、海鳗、寄居蟹、螃蟹、珊瑚、海草等自由自在的生物,還有海岸邊的海灘、漁船和背着氣瓶的潛水員,以及海底特有的“傑克魚風暴”……
斑斓的珊瑚
自在的魚兒
豐富的海底生物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潛水員劇組深谙此道。劉曉邑和金曾在菲律賓4個小島下海40餘次,帶上了相機、補光燈、浮力臂、go pro等設備,拍攝了1000多張海底生物和海底地貌的圖片,1800多分鐘的視頻。
拍攝設備
他倆還就小觀衆可能關心的海洋知識,比如海水到底是什麼顔色、海洋大還是陸地大、鲨魚到底吃人嗎、海洋館的動物開心嗎、海洋污染對人們的影響等問題請教了菲律賓當地的潛水專家,做了詳細的采訪,作曲章澍收集了大量聲音素材,視覺設計師子撫設計、制作演員服裝和布景,還有燈光設計師小槐、舞台監督馬龍和晖晖,執行制作人繼超等等,全員齊心,盡全力還原海洋的每一處細節。
DIY道具
所有前期素材調研結束,團隊就緊鑼密鼓地制作起道具,崇尚環保的他們搜羅了一大堆日用廢舊品,來了一番大改造。最難忘的是,他們要做出潛水員的木偶,大家頭腦風暴,最終從收來的廢品裡找到了微波爐手套、油漆刷子、洗衣機管子、礦泉水瓶子和燈泡底座,拼拼湊湊還真的有模有樣。
生活廢品做成的“潛水員”
團隊習慣在排練的最後邀請小朋友來觀看。有一次,劉曉邑讓小觀衆猜猜鲸鲨是用什麼做的,邊問邊指着材料引導他們。垃圾桶、油漆桶都被一一識别出來,但指到痰盂的時候,小朋友們說那是喝湯的碗、花盆,鍋子,在場的大人們都笑了。“這一幕讓我很在意,我們的孩子都很時髦,知道手機、平闆電腦,相機,個個數碼小行家的樣子,可同時你看見薄荷島的小朋友在海邊爬樹、沖浪、遊泳、抓魚,心裡就有一種說不出的複雜滋味。很多時候,城市的鋼筋混凝土對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阻隔,他們需要森林、海洋、湖泊、山川,回到自然的懷抱”,劉曉邑感慨萬千。
《海》劇照
比高喊宣言更重要的是認識海洋
海底撿垃圾
若不是多年潛水的觀察,劉曉邑也未必會發現海洋所遭遇的痛苦。“我真的看到了海洋的變化,海底珊瑚白化,死去,所有的生物都應該在他的栖息地自由的生活,但人類真的破壞了他們的栖息地。世界發展确實高速,但同時也造成了消亡和毀滅”,他說,“人很難把自己換位成魚或者珊瑚,人總是高高在上”。
2018年1月,《海》在石家莊進行了首演,之後在南甯、武漢、黃石,南通,北京、澳大利亞布裡斯班、倫敦南岸等地上演。
演出後和海外小觀衆互動
“在湖北黃石演出時,我以為觀衆很難接受這樣抽象的表演,但居然有很多觀衆看哭了”,劉曉邑談起了難忘的演出經曆,“我每次演出都會站在劇場出入口和觀衆聊天,黃石場結束,一個阿姨不停地跟我說謝謝,說太感動了,雖然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但她落淚了。我覺得這是藝術、劇場的力量,更是海洋的力量,被燈光、音樂和身體語言所引領,帶回到海底,就像孩子最初在子宮裡的漂浮感。我們需要把心柔軟的一面重新發現,把心和天地鍊接起來,這種古老的儀式感似乎已經消失了”。
傾聽小觀衆的意見
劉曉邑還發現,不論中國還是外國觀衆,大家對大海的認識和保護意識都比較淡薄。小朋友們會在演出中問父母問題,有的家長是應付的,還有的是查手機然後回答。
“海洋知識小課堂”
“且不說大人的态度,本質上是因為我們缺乏理解。保護大海不能隻是空喊的口号,認識海洋是你我都能做出的努力”,為此,團隊在劇場内準備海洋主題展覽,劉曉邑還剪輯了一部自己拍攝的海洋紀錄片,作為演出後補充的“海洋知識小課堂”。
8月11日,《海》将作為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劇藝堂2019年藝術家夥伴計劃特别演出劇目,亮相上汽上海文化廣場。
《海》演出海報
演出現場會布置成一個特别展廳,小觀衆可以拿着手電,模拟夜潛的感覺進入詩意的想象空間,剛剛在薄荷島學會了側挂潛水的劉曉邑将和隊友一起,帶大家帶入迷人的海底,也會分享最新收獲的海洋知識和故事。
夜潛入“海”
除了《海》的巡演,劉曉邑團隊還在籌劃更多關于森林、瀕危動物的自然保護演出,分享給更多愛自然、愛舞台的觀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