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
有了水便有了靈氣
有了橋便有了詩意
餘慶河
滋養着一方土地
然而
橋因河生,河因橋美
餘慶河上有多少座橋你知道嗎?
這些橋你都走過嗎?
下面餘慶君就帶你們
到穿城而過的餘慶河上走上一遭
在團結水庫、烈士陵園下方,餘慶到凱裡高速收費站不遠處,有一座臨空飛架在餘慶河上方的大橋,直抵餘慶和施秉兩縣交界處,全橋1公裡左右,高30餘米,氣勢雄偉,這應該算是餘慶河上最高的橋了。
在康寨大堰攔河壩下方幾米處,有一座小巧秀颀的鋼筋鐵骨步行橋。橋高2米多,寬2米多,長40餘米,裝有護欄。這座橋,便利了農民到河對面的田地裡去耕作。
在烏楊樹對面,有一座不大不小的鋼筋混凝土公路橋俯卧河面,該橋全長40米,風雨中,它已經屹立了30多個年頭,因為橋對面是白泥鎮天堂村,所以叫天堂大橋。
在天堂大橋下遊一公裡左右,上裡和小神寨之間,也有一座2006年建造的跨河而過的大橋,橋約200米長,車行道為瀝青路,兩邊寬闊的人行道鋪貼了棕色地闆磚,這是“小神寨大橋”。
在小神寨大橋下遊的1公裡處,于1970年修建的牛場河大橋,這是餘慶河上最老的橋,見證了餘慶50年的風雨變幻,也是餘慶河上的第一座大橋吧。
在2010年,政府對牛場河大橋進行加固,在原來牛場河大橋的基礎上,又修建了一座同樣規模的鋼筋混凝土大橋,兩座橋合二為一,橋面在原基礎上加寬一倍,中間用約2米寬的一溜花壇隔為左右兩半,花壇上除了花草樹木,還經常用各種彩燈彩紮裝飾。橋畔還安裝了一排自動的噴水龍頭,每當華燈初上,噴出的水柱上下翻飛,龍飛鳳舞,色彩變幻,如詩如畫,很有意境。如今的牛場河大橋,似長虹橫空,氣勢恢宏,富麗堂皇。
在距離牛長河大橋下遊300米左右的龍背處,于2002年修建了一座長約百米的新大橋,芳名就叫龍背大橋。
而在龍背大橋下遊,有一座于2019年5月開始修建,今年3月完工的步行橋,該橋長72米、寬12米,橋上的月亮塔半徑10.5米,高度(塔頂到橋面)14.8米,橋面鋪滿藍色塑膠,因為其顔色深藍,形似眼睛,所以我們叫他餘慶眼。餘慶眼步行橋是連接貴州餘慶經開區和都市第三地的景觀大橋,也是市民觀光散步的好去處。
在餘慶眼下遊兩百米左右,有一座下裡鐵橋,這可是40年前從川黔公路遵義到貴陽之間的烏江之上搬來的德國貨,因為橋比較窄,現在已經不準汽車通行了,平時隻有電動車和行人通過。——本來是川黔幹線公路上的重要橋梁,現在卻退居二線,成了牛場河上的一件裝飾品。
2009年,在距離下裡鐵橋約300米的下遊又修建了一座100多米長的大橋。這座大橋竣工後,為了紀念白泥鎮明星社區出生的英雄鄒前方烈士,就命名為前方大橋。
鄒前方,男(1952.2--1971.4),烈士,乳名興國,餘慶縣白泥鎮人。1971年4月22日,為搶救列車而光榮犧牲,榮獲一等功。
1969年4月,鄒前方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被分到貴定護守鐵路隧道。地處雲貴高原的貴定隧道,春夏雨霧多,秋冬風雪寒,離城較遠,工作條件較差,鄒前方卻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堅守工作崗位。鄒 前方樂于助人,關心同志。一次休息外出,路遇一老大伯擔一挑糞吃力走着,前方便主動替老大伯把糞挑到地頭;戰友文甯福家老人多病,生活困難,寫信向兒子要錢,鄒前方得知後,把自己省吃儉用節餘的錢用文甯福的名字給其老人寄去。
他入伍2年多,先後7次冒着生命危險搶救國家财産和保護人民生命安全。人們稱他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新時代英雄,多次受到上級表揚和獎勵。
1971年4月22日,鄒前方替戰友鄭紀權站崗。上午9點13分,一列滿載重要物資的列車,以每小時60公裡的速度疾駛而來。突然,在雨霧中,他發現前面數十米處,幾匹被機車的轟隆聲和巨大的汽笛聲吓驚的馱馬,正沿着鐵軌狂奔亂跳,他清楚地知道,驚馬不出軌,列車就要翻,高填方路基下,100餘名民工正在施工,生命危在頃刻。他幾步奔向馬群,推出驚馬,排除了險情,保住了列車,卻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年僅19歲。
在前方大橋下遊300米左右,又修建了一座新的大橋,因為現在還在河道升級改造中,目前那條大橋走的人非常稀少。
橋
是交通通道
也是建築創作
更是藝術體現
餘慶河上的每一道橋,都是一個故事!
餘慶河上這麼多橋你都走過嗎?
最喜歡哪一座呢?
(全媒體記者 蘇泳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