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圖文
/
兒童兒歌精選集
兒童兒歌精選集
更新时间:2024-10-01 00:21:47

兒童兒歌精選集(兒歌的傳統藝術形式)1

陳振桂教授出版《新兒童文學教程》《當代兒童文學》《幼兒文學閱讀與指導》等98本著作,其中大學教材10本。

兒歌在長期的發展演變及流傳過程中,形成某些固定的格式,這些固定的格式猶如我國古典詩詞中的“格律”“詞牌”一樣,一經形成,又反作用于作家的創作,使兒歌的藝術形式更加豐富、更臻于完美。兒歌的主要傳統藝術形式有如下幾種:

一、搖籃曲

搖籃曲又稱搖籃歌、催眠曲,是人的一生中最早接觸的文學樣式。它是由母親或其他長輩哄幼兒睡覺時所哼唱、吟誦的歌謠。它節奏柔和、韻律和諧,給幼兒聽覺上的享受,其作用主要在于催眠。搖籃曲兒歌中常常出現“寶寶”“寶貝”“睡覺”一類字眼,淺顯明了的語句中,往往寄托着母親或其他長輩對孩子的愛與祝福,再加上吟誦者輕柔的語音和輕拍幼兒的聲響或晃動搖籃的聲音,易使幼兒的情緒趨于平穩并漸漸入睡。例如馬業文的《寶寶睡着了》:

星星眨眼扒窗瞧,床上躺着小寶寶,

拍着布娃娃,嘴裡哼歌謠:

風别吹,蟲别叫,娃娃快點睡覺覺,

媽媽改作業,咱們不能鬧……

歌聲輕,歌聲小,鐘兒嘀嗒靜悄悄,

布娃娃沒合眼,寶寶睡着了。

搖籃曲包含由母親或其他長輩在哄孩子入睡時的即興吟誦和作家的自覺創作兩種類别。例如魯迅先生為了哄他的兒子小海嬰入睡,嘴裡哼唱着的“小紅,小象,小紅象,小象,小紅,小象紅;小象,小紅,小紅象,小紅,小象,小象紅”,魯迅的哼唱雖然隻是三個音節的順序變化,但節奏鮮明,其實就是即興的搖籃曲。

兒童兒歌精選集(兒歌的傳統藝術形式)2

作家創作的搖籃曲更多地寄托着創作者對下一代的祝福與希望,它們往往被譜曲傳唱,例如《海外僑胞搖籃曲》:

月光光,明晃晃,小寶寶,睡搖床。

搖啊搖啊眼閉上,搖啊搖啊入夢鄉。

月光光,明晃晃,小寶寶,快快長。

長啊長啊過海洋,長啊長啊回故鄉。

對即将入睡的孩子而言,搖籃曲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舒緩溫柔的節奏變化與和諧優美的韻律交織在一起所營造出的靜谧溫馨的氛圍。當然,搖籃曲帶給孩子的還有最初的情感滋養與語言熏陶。

二、遊戲歌

遊戲歌是指配合兒童進行遊戲活動的兒歌。與一般兒歌不同的是,它具有指揮遊戲動作或統一節奏快慢的特殊作用,相當于遊戲活動中的一個口令,而且具有約定俗成的動作要求,動作促使兒童熟記兒歌,兒歌反過來又提示兒童按照内容和節拍做出動作,二者相得益彰,帶給孩子極大的愉悅。正如高爾基所說:“遊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兒童在遊戲過程中吟唱歌謠,能提高幼兒遊戲的興趣,獲得更多的快樂與知識,促進身心健康發展,也無形中模糊了模仿成人活動的明确界限,有更多的真實感,有益于寓教育于娛樂之中。

歌謠可以增添遊戲的愉快氣氛、協調遊戲的進行、有很多遊戲是離了歌謠無法進行的。如《腳驢斑斑》:

腳驢斑斑,腳踏南山,南山北鬥,養活家狗,

家狗磨面,三十弓箭,上馬琵琶,下馬琵琶,

驢蹄馬蹄,縮了一隻。

這是我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遊戲歌,它被收入明入楊慎所編的《古今風謠》裡,唱這首歌時,一群孩子排排坐,逐字傳唱,每唱一字點一腳,點到最後一字的人則縮一腳,如此繼續,兩腳都縮的便立起,最後立起的人為輸。

遊戲歌的種類繁多,如配合體育遊戲的兒歌《丢手絹》:

小朋友,圍一圈,大家來玩傳手絹,

小手絹,真好看,不能拿在手中玩,

我傳你,你傳他,誰也怕當“終點站”。

再如配合跳橡皮筋的兒歌《搖花線》:

搖花線,十二匹,馬蘭花開二十一。

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

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

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

七五六,七五七,七八七九八十一。

八五六,八五七,八八八九九十一。

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

當代作家或幼教工作者所創作的遊戲兒歌,往往還附有遊戲規則的說明,更便于教師、家長指導幼兒進行遊戲活動。例如《黑貓警長》:

黑貓警長,黑貓警長喵喵喵,(身體前傾,五指張開,放嘴邊學貓叫)

開着警車,開着警車嗚嗚叫,(雙臂向前伸直,雙手作握方向盤狀)

小小老鼠,小小老鼠哪裡逃,(雙手五指并攏放嘴邊,作小老鼠狀)

一槍一個,一槍一個消滅掉。(左手叉腰、右手做開槍動作,念“消滅掉”時,“石頭——剪子——布”分出勝負)

作品句式活潑、錯落有緻,通過詞語的反複和拟聲的運用,形成響亮铿锵的韻律,并對遊戲動作與規則作了明确具體的提示。小朋友們一邊高聲誦讀,一邊随着鮮明的節奏做出相應的簡單動作,讓孩子們感到其樂融融。

遊戲歌中還有一種獨特的“拍手歌”,它由兩個小朋友相對而坐,互相伸出雙手左右擊掌對拍,邊拍手邊念兒歌,念最後一句時兩人的雙手同時對拍,拍手的快慢由念兒歌的節奏決定,一般要從一拍到十,因此有的地區也叫作“十對唱”。拍手歌一般要通過十拍手或十問十答的形式,把同一類事物或現象集中在一起加以比較,表現它們的某些特點,讓幼兒在拍手對數的過程中加深對事物或現象的認識并分享遊戲的快樂。例如在許多幼兒園廣泛流傳的《愛清潔,講衛生》:

你拍一,我拍一,不睡懶覺早早起。

你拍二,我拍二,洗臉漱口自己做。

你拍三,我拍三,指甲長了剪一剪。

你拍四,我拍四,打死蒼蠅和蚊子。

你拍五,我拍五,消滅臭蟲和老鼠。

你拍六,我拍六,瓜皮碎紙别亂丢。

你拍七,我拍七,吃飯細嚼别着急。

你拍八,我拍八,桌子椅子要常擦。

你拍九,我拍九,飯前便後要洗手。

你拍十,我拍十,大家不要吃零食。

愛清潔,講衛生,身體健康不生病。

身體好,學習好,人人誇我好寶寶。

兒童兒歌精選集(兒歌的傳統藝術形式)3

三、數數歌

數數歌是數字與文學巧妙結合的兒歌。在兒歌中嵌入一些簡單的數字、序數、數量詞或者簡單的計算,把抽象枯燥的數與具體鮮活的事物巧妙地結合起來,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誦讀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數字,學會簡單的數數。數數歌對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數數歌的形式靈活多樣、生動活潑。有的對數字加以形象化的介紹,引發幼兒學習數的興趣。例如郭明志的《數數歌》:

“1”像鉛筆細長條,“2”像小鴨水上漂,

“3”像耳朵聽聲音,“4”像小旗随風搖,

“5”像秤鈎來稱菜,“6”像豆芽咧嘴笑,

“7”像鐮刀割青草,“8”像麻花擰一遭,

“9”像勺子能吃飯,“O”像雞蛋做蛋糕。

有的利用數字的韻來結構兒歌,達到教幼兒數1到10的數。例如金近的《數字歌》:

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筋鬥,

七八九,拍皮球,伸出兩隻手,十個手指頭。

有的利用序數的變化來結構兒歌,增加數數的難度與趣味性。例如莊永春的《外婆有隻花貓咪》:

一二三,四五六。外婆家,有舅舅;

六五四.三二一.外婆家,有小姨;

一二三四五六七。外婆有隻花貓咪。

有的數數歌把數字與量詞結合起來,使數數更加活潑有趣。例如寒楓的《數一數》:

一條蟲,兩條蟲,小蟲喜歡鑽洞洞。

三頭豬,四頭豬, 肥豬睡覺打呼噜。

五匹馬,六匹馬,馬兒一跑呱哒哒。

七隻雞,八隻雞,公雞打鳴喔喔啼。

九朵花,十朵花,桃花樹下是我家。

有的數數歌加入了簡單的計算,使數數與運算融為一體,既加大了難度,又形成競賽式的遊戲效果,受到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喜愛。

還有的把月份與花卉、水果、農作物等時令知識結合,開闊幼兒的眼界,使他們既獲得數數的訓練,又了解一些花卉、水果、農作物等方面的知識。例如傳統兒歌《十二月花》: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蘭花盆裡裝,

三月桃花紅千裡,四月薔薇靠矮牆,

五月石榴紅似火,六月荷花滿池塘,

七月栀花頭上戴,八月丹桂滿枝香,

九月菊花初開放,十月芙蓉正上妝,

十一月水仙案上供,十二月臘梅雪裡香。

兒童兒歌精選集(兒歌的傳統藝術形式)4

我将學生的兒童文學習作反複修改,編輯成四本書,交接力出版社正式出版。

四、問答歌

問答歌又稱問答調、對歌,還有稱為“盤歌”的。它有意設疑,然後給出明确的答案,通過這種設問作答的方式,引導兒童認識事物的特征,培養兒童觀察、分辨事物的能力。

有的問答歌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這種形式的問答歌問得明确,答得快捷,很符合兒童急切想知道答案的心理。例如傳統兒歌《誰會跑》:

誰會跑? 馬會跑。

馬兒怎樣跑? 四腳離地身不搖。

誰會飛? 鳥會飛。

鳥兒怎樣飛? 張開翅膀滿天飛。

誰會爬? 蟲會爬。

蟲兒怎樣爬? 許多腳兒向前爬。

誰會遊? 魚會遊。

魚兒怎樣遊? 搖搖尾巴點點頭。

有的問答歌采用幾問幾答的形式,先提出一連串的問題,然後再集中對所提的問題進行連續性的回答。這種形式的問答歌,先讓幼兒對問題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便于他們開動腦筋、思考答案,也便于他們發散思維,找出與答案接近的回答。中班以上的小朋友更喜歡這種問答歌。

有的問答歌和數數歌結合起來,就成了對數謠。如陳振桂的《十數辨鳥歌》:

我說一,誰對一,什麼雙雙水中做遊戲?

你說一,我對一,鴛鴦雙雙水中做遊戲。

我說二,誰對二,什麼學嘴學舌話最多?

你說二,我對二,鹦鹉學嘴學舌話最多。

我說三.誰對三,什麼每窩隻下兩個蛋?

你說三,我對三,白鴿每窩隻下兩個蛋。

我說四,誰對四,什麼開屏最美麗?

你說四,我對四,孔雀開屏最美麗。

我說五,誰對五,什麼梁上做窩住?

你說五,我對五,燕子梁上做窩住。

我說六,誰對六,什麼白天睡覺晚上遊?

你說六,我對六,貓頭鷹白天睡覺晚上遊。

我說七,誰對七,什麼春天飛到北方去?

你說七,我對七,大雁春天飛到北方去。

我說八,誰對八,什麼報喜叫喳喳?

你說八,我對八,喜鵲報喜叫喳喳。

我說九,誰對九,什麼最好泡燒酒?

你說九,我對九,毛雞最好泡燒酒。

我說十,誰對十,什麼能在河裡捕魚吃?

你說十,我對十,能在河裡捕魚吃。

這首兒歌主題鮮明,内容集中,全篇介紹了鴛鴦、鹦鹉、白鴿、孔雀、燕子、貓頭鷹、大雁、喜鵲、毛雞、鸬鹚十種鳥,通過一問一答,既幫助兒童掌握一至十的序數,又讓孩子在對數的認識過程中,了解到一些鳥的生活習性、作用、特征,掌握一些關于鳥的常識性知識。這首兒歌的押韻比較特别,每四句換一韻,問句和答句最末一個字完全相同,随着十個序數的韻變化而變化。

有的問答歌采用連環扣的手法,根據前一句的回答繼續發問,使問與答不斷延伸,巧妙地将一些不相幹的問題合理地聯系起來,跳躍性大、活潑風趣,能擴展幼兒的思維并營造出濃烈的遊戲氛圍,給小朋友帶去快樂。例如《我唱歌兒騎着馬》:

青青的草,紅紅的花,我唱歌兒騎着馬。

什麼馬?大馬。什麼大?天大。

什麼天?青天。什麼山?高山。

什麼高?塔高。什麼塔?寶塔。

什麼寶?國寶。什麼國?我愛中華人民共和國!

問答歌有時還和連鎖調結合,采用頂真的手法,從每一句中不斷提出新問題,如四川地區流行的一首兒歌《不曉得》: 你姓啥?我姓唐。啥子糖?芝麻糖。

啥子芝?桂枝。啥子?肉桂。

啥子肉?豆腐肉。啥子豆?菜豌豆。

啥子菜?大頭菜。啥子大?天大。

啥子天?火燒天。啥子火?鋼炭火。

啥子缸?鹽缸。啥子鹽?鍋巴鹽。

啥子鍋?鐵鍋。啥子鐵?不曉得。

五、連鎖調

連鎖調也稱連鎖歌、連珠體兒歌、銜尾式兒歌。它用頂真的修辭方法來結構整首兒歌,将上一句末尾的字或詞作為下一句的起頭,首尾相連、環環相扣。正是這種首尾相銜接、随字詞變化而換韻,形成了連鎖調豐富的韻律變化和内容上的趣味性、娛樂性。連鎖調能訓練幼兒思維的多向性與開放性。例如傳統連鎖調《豬八戒嘴巴長》:

豬八戒,嘴巴長,嘴巴長,吃生姜,

生姜辣,吃西瓜,西瓜甜,吃撈面,

撈面長,吃谷糠,谷糠粗,吃豆腐,

豆腐香,做菜湯,菜湯鹹,再加鹽,

八戒吃得肚兒圓。

傳統的連鎖調往往是“随韻接合,義不相貫”(周作人語),逗樂成分重;當代作家筆下的連鎖調往往更講究立意,更注重内容的表達,使内容與形式達到更好的統一。例如鄧德明的《做習題》:

小調皮,做習題,習題難,畫小雁;

小雁飛,畫烏龜;烏龜爬,畫小馬;

小馬跑,畫小貓;小貓叫,吓一跳。

學文化,怕動腦,看你怎麼學得好。

當代作家還創造出“隔行相銜接”的方式,使得連鎖調這種傳統兒歌形式的表現力更強了。例如樊家信的《孫悟空打妖怪》:

唐僧騎馬咚那個咚,後面跟着個孫悟空。

孫悟空,跑得快,後面跟着個豬八戒。

豬八戒,鼻子長,後面跟着個沙和尚。

沙和尚,挑着籮,後面跟着個老妖婆。

老妖婆,心最毒,騙過唐僧和老豬。

唐僧老豬真糊塗,是人是妖分不出。

分不出,上了當,多虧孫悟空眼睛亮。

眼睛亮,冒金光,高高舉起金箍棒。

金箍棒,有力量,妖魔鬼怪消滅光。

作品雖然隔了一行才形成字詞的首尾粘合,但這種粘合十分緊湊、自然,兩句換一韻,铿锵有力,妙趣橫生,成為全國各地小朋友最喜愛的兒歌之一。

兒童兒歌精選集(兒歌的傳統藝術形式)5

我結合教學組織學生創作出一萬多篇兒童文學作品,交學校并由中文系編印成三本。

六、繞口令

繞口令又叫急口令、拗口令,它有意識地把一些發音相近、容易讀混淆的字詞組成诙諧風趣的兒歌,要求用比較快的速度誦讀出來,而在快速的誦讀中往往會出現發音吐字的錯誤而引人發笑。天性好奇、好強、好樂的幼兒就會一遍又一遍地進行這種有趣的語言遊戲,通過從讀不暢到讀順暢的過程,幼兒不但得到語言與思維方面的訓練,同時還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與取勝心。

傳統的繞口令特别強調語音上的相近性,對内容并無過多的要求。例如傳統繞口令《牆上挂面鼓》:

牆上挂面鼓,鼓上畫老虎。

老虎抓破鼓,拿塊布來補。

不知是布補鼓,還是鼓補布。

在這首繞口令中,鼓、虎二字的聲母同為舌根音,韻母又都一樣,極易混淆;布(bù)、補(bǔ)二字同音不同調,稍不留意也會出錯。

作者創作的繞口令更追求形式與内容的結合,達到既訓練幼兒的發音、培養幼兒語言的能力,又陶冶他們情操的目的。例如《劉小柳和牛小妞》:

路東住着劉小柳,路南住着牛小妞。

劉小柳拿着九個紅皮球,牛小妞抱着六個大石榴。

劉小柳把九個紅皮球送給牛小妞,牛小妞把六個大石榴送給劉小柳。

牛小妞臉兒樂得像紅皮球,劉小柳笑得像開花的大石榴。

是一首具有一定叙事性的繞口令,寫的是劉小柳和牛小妞兩個孩子互贈紅皮球和大石榴,突出表現兩個孩子的天真、活潑、可愛的情态,兩個孩子的行為順乎生活情理,符合孩子快樂的天性。這首繞口令引導孩子們從小養成和善待人、互相友愛的思想品德。最讓讀者感到奇趣的是最後兩句,當兩個孩子交換了禮物後,“牛小妞臉兒樂得像紅皮球,劉小柳笑得像開花的大石榴”,“紅皮球”和“大石榴”這兩個喻體,正是兩個孩子的可愛形象的生動寫照。讀誦這首繞口令,可以訓練孩子n和l的發音。“劉”、“柳”和“榴”,“牛”、“妞”和“球”,“六”和“九”,是三組或聲母相同、或韻母相同的字,發音容易混淆,誦讀起來頗有難度。

有些繞口令還有故事情節,例如陳振桂的《小虎買醋》:

小虎穿新褲,拿瓶去買醋。

走過山邊路,看見一隻兔。

小虎放下瓶,急忙去抓兔。

剛剛走幾步,勾勒勾着褲。

爛了褲,跑了兔,不知道是去買醋,

還是回家要布來補褲。

有些繞口令隻有兩句,在形式上是對偶句,如: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 媽媽騎馬,馬慢媽媽罵馬;妞妞趕牛,牛拗妞妞擰牛。

★ 程鳳上城,城縫夾着程鳳腳;指揮燒紙,紙灰落到指揮頭。

還有少量的繞口令是單句的,如:“門上吊刀刀倒吊”屬一句式,訓練兒童“dao”與“diao”這兩個音節的發音。

有些民間繞口令地方特色十分濃厚,不少人把它當作談資笑料,如流傳于桂林地區的《柑子和剛死》:

柑子一個,柚子一雙, 樓上谷子一大堆。

用桂林話讀,語音稍有不正,就會讀成:

剛死一個,又死一雙,樓上哭死一大堆。

七、颠倒歌

颠倒歌又叫古怪歌、錯了歌、稀奇歌、滑稽調。它故意違背常情常理,将自然界或生活中事物的特征、正常關系加以誇張性的錯亂颠倒,造成荒唐可笑的效果,使他們在開心的笑聲中加強對正常事理的認識,從而增強辨别事理的能力。颠倒歌獨特的诙諧幽默,對引導幼兒辨别是非真僞、認識事物的本質以及培養他們的幽默感都有一定的作用。

傳統的颠倒歌往往沒有什麼明确的主題,但充滿快活的遊戲精神,同時具有較豐富的知識内容,很契合幼兒的心理,易激發幼兒的興趣。例如《小槐樹》:

小槐樹,結櫻桃,楊柳樹上挂辣椒。

吹着鼓,打着号,擡着大車拉着轎。

蠅子踢死驢,螞蟻踩塌橋。

木頭沉了底,石頭水中漂。

小雞叼個餓老雕,小老鼠拉個大狸貓。

你說好笑不好笑?

這首兒歌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小喇叭”節目中播放,是一首由河南飛向全國各地的“長了翅膀”的颠倒歌。整首兒歌所故意錯亂之處形成兩兩對照的關系,便于讓幼兒在忍俊不禁中快速地加以糾正,知識面較廣;整首兒歌押ao韻,響亮有力,句式富于變化,節奏明快活潑,音樂性強,極易為幼兒所傳誦。

當代的颠倒歌更注重貼近生活,選擇孩子們熟悉的動植物、孩子們容易理解的現象與事理來組成兒歌。例如寒楓的《稀奇歌》:

羅羅嘿,嘿羅羅,聽我唱支稀奇歌。

公雞下蛋呱嗒叫,黃狗會把老鼠捉,

母豬嘴裡長象牙,鴨子有雙大耳朵,

兩隻白兔飛起來, 石榴樹上摘菠蘿。

太陽聽了哈哈笑,不往西落往東落。

颠倒歌在形式上表現出大膽的想象、誇張,吟唱這樣的兒歌,給孩子輕松、诙諧的感覺,也有助于培養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幽默感。比如北京兒歌《太陽從西往東落》:

太陽從西往東落,聽我唱個颠倒歌。

天上打雷沒有響,地上石頭滾上坡;

江裡駱駝會下蛋,山上鯉魚搭成窩;

臘月酷熱直淌汗,六月寒冷打哆嗦;

姐在房中頭梳手,門外口袋把驢馱;

鹹魚下飯淡如水,油煎豆腐骨頭多;

黃河中心割韭菜,龍門山上捉田螺;

捉到田螺比缸大,抱了田螺看外婆;

外婆在搖籃裡哇哇哭,放下田螺抱外婆。

這首兒歌開門見山,一語破題。颠倒歌本是将事物的本質推向其反面,旨在引起幼兒警覺,有助于幼兒識别真僞,從而達到消化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這首兒歌将常見的自然現象與社會常識組織在一起。“太陽從西往東落,聽我唱個颠倒歌”,顯然是有意采用誤會法,點明下文所叙内容都是颠倒的。然而,内容的颠倒并非機械的錯位,尚須運用多種形象化的藝術手法,如“江裡駱駝會下蛋,山上鯉魚搭成窩”,想象多麼奇特;“龍門山上捉田螺,捉到田螺比缸大”,誇張也夠強烈的。“天上打雷沒有響,地下石頭滾上坡”,這種顯而易見的錯位現象,很能引起幼兒判斷的興趣,目的自然在于引起幼兒從反面獲得事物的正确認識。颠倒歌把不可能出現的事物現象描寫得繪聲繪色,讓人産生一種反常的、奇特的、滑稽的感受。颠倒歌在引發孩子們的好奇心之後,促使他們從相反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提高他們辨别事物的能力,同時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幽默感。

八、字頭歌

字頭歌也叫字尾歌,是一種每句末尾的字詞完全相同的兒歌。它的特點是一韻到底,有較強的韻律感。由于兒歌每句的結尾都是同一個字,形成了獨特的形式美,能給人留下比較鮮明的聽覺印象。字頭歌多用“子”“兒”“頭”“了”等字作句尾,形式親切、有趣,易于記誦,是幼兒及幼兒教師、家長喜愛的一種兒歌形式。

子字歌。是每句以“子”字結尾的兒歌。例如江渠的《椅子上的釘子》:

小豬坐上小椅子,屁股紮了一下子。

摸摸小椅子,上面有釘子,

悄悄換給小兔子。小兔坐上小椅子,

也被戳了一下子。找來小錘子,

修好小椅子,大家都誇小兔子。

兒化歌。是每句以“兒”字結尾的兒歌。這兒化了的“兒”字,讀音很特别,它不是一個音節,而是附在前面一個字的尾音,在中國漢字中,隻有兒化了的才是兩字一音。例如王鐵栓的《月牙像小船兒》:

月牙彎彎像小船兒,我坐船兒上藍天兒,

摘下星星串成串兒,挂在脖子當項鍊兒。

頭字歌。是每句以“頭”字結尾的兒歌。例如傳統兒歌《頭字歌》:

天上日頭,地上石頭,嘴裡舌頭,手上指頭,

桌上筆頭,床上枕頭,背上斧頭,爬上山頭,

喜上眉頭,樂在心頭。

來字歌。是每句以“來”字結尾的兒歌。例如《來來來》:

太陽來,太陽升起來,鳥兒來,鳥兒飛過來,

魚兒來,魚兒遊過來,青蛙來,青蛙跳過來,

白兔來,白兔蹦過來,馬兒來,馬兒跑過來,

雨兒來,雨兒掉下來,雲兒來,雲兒飄過來,

風兒來,風兒吹過來.我們來,我們走過來。

作品用“來”字作為每一句的結尾,一連串準确的動詞使兒歌充滿強烈的動感,詞語的反複還幫助幼兒記住各種不同的動物及其動作特征,同時節奏富于變化,是一首具有新意的字頭歌。

了字歌。是每句以“了”字結尾的兒歌。例如張繼樓的《做手影》:

兔來了,狼來了,螃蟹爬上牆來了。

電燈一關都跑了,電燈一開都來了。

瓜字歌。是每句以“瓜”字結尾的兒歌。例如聖野的《瓜兒謠》:

長絲瓜,嫩黃瓜,花花臉兒是西瓜,

胖胖個兒是冬瓜,雪白雪白的白梨瓜,

黃底白條的黃金瓜,地上躺着一個大南瓜。

人字歌。是每句以“人”字結尾的兒歌。例如張光昌的《遊湖人》:

東是人,西是人,來往往都是人。

“阿拉阿拉”上海人,“俺們俺們”山東人。

戴花帽的新疆人,穿長袍的西藏人。

外地人,本地人,說說笑笑像親人。

他們說我們是西湖的小主人,我們說大家都是一家人。

一字歌。是每句以“一”字開頭的兒歌。例如《一架飛機嗡嗡響》:

一架飛機嗡嗡響,一列火車嗚嗚響,

一輛汽車嘟嘟響,一條船兒噗噗響,

一匹馬兒哒哒響,一樣樣交通工具任你選,

一幅幅美麗景色任你望。

一隻蜜蜂嗡嗡叫,一隻烏鴉哇哇叫,

一隻白鵝嘎嘎叫,一隻公雞喔喔叫,

一隻小貓眯咪叫,一種種動物聲不同,

小朋友們要分辨好。

兒童兒歌精選集(兒歌的傳統藝術形式)6

下篇更精彩 敬請您期待

2020年10月13日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西漢海昏侯墓中黃金來源
西漢海昏侯墓中黃金來源
前言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是一個悲劇角色,在他統治期間整個皇室彌漫着荒淫奢靡的氣氛,在被列甯等人領導的十月革命推翻之後,他生前留下的500噸黃金成為人們心中永遠的謎。所以當年120萬人押運的這500噸黃金,到底去向何處了呢?500噸黃金之謎的旅...
2024-10-01
歡樂喜劇人三郭麒麟絕技
歡樂喜劇人三郭麒麟絕技
前一陣子德雲社團綜《德雲鬥笑社》剛剛結束,讓不少喜歡喜劇綜藝的觀衆覺得意猶未盡,大家都覺得沒有好綜藝節目看了。而就在前不久,國内水平最高的喜劇綜藝節目《歡樂喜劇人》正式發布了演員陣容,讓大家意外的是,郭德綱的兒子,德雲社的少班主郭麒麟帶隊演...
2024-10-01
千年古道徒步探幽之旅
千年古道徒步探幽之旅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安化茶馬古道—永錫橋。安化天下黑茶牌樓。很多人知道,在雲南、四川和福建,都有茶馬古道存在。然而鮮有人知,在湖南中部的雪峰山腹地,也有完整且保存較為完好的茶馬古道。小雪時節,筆者探訪了位于黑茶之鄉湖南安化縣的多處茶...
2024-10-01
泡打粉小蘇打酵母
泡打粉小蘇打酵母
快要過年了,最近很多朋友都開始自己在家炸油餅,蒸饅頭,嘗試各種新花樣,但是總是被配方中的原料搞糊塗:為什麼有的加酵母?為什麼有的用小蘇打?改用酵母可以嗎?你這蛋糕發這麼好,一定是偷偷加了酵母!堿面能代替小蘇打嗎?沒有酵母可以用什麼代替?每次...
2024-10-01
寶媽四維怎麼做
寶媽四維怎麼做
寶媽四維怎麼做?,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寶媽四維怎麼做?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寶媽四維怎麼做今天下午去做的四維,就隻有一張正面照而且還是半張臉,聽那個bc大夫說我是部分輪狀胎盤,說是不影響,但是拿到婦科醫生哪裡說生産有風險,其他什麼...
2024-10-01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