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外媒評價荷蘭改名
外媒評價荷蘭改名
更新时间:2024-09-29 00:15:29

近年來我們時不時就能在國際新聞中聽到某某國家改名的消息:2018年03月16日白羅斯駐華大使館公開發文請中國人改用“白羅斯”的名稱來稱呼該國以取代原來的“白俄羅斯”這一稱謂。2019年2月11日馬其頓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将國名改為“北馬其頓共和國”。近期據外媒報道:自2020年1月1起以郁金香和風車聞名世界的西歐國家荷蘭将正式停用“荷蘭”代指該國,而僅用“尼德蘭”這一國名。與此同時原來使用的郁金香配“Holland”(荷蘭)的标識将變為設計成郁金香形狀的“NL”加“Netherlands”(尼德蘭)的标識。可能在我們一般人的印象中這三次事件都是改名,可實際上隻有馬其頓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改名,而白羅斯與荷蘭嚴格意義上是正名而非改名。

外媒評價荷蘭改名(荷蘭改名是怎麼回事)1

白羅斯的國家全名是 Республика Беларусь(白羅斯共和國), 縮寫為 Беларусь(白羅斯)。Беларусь這一單詞的發音中本就沒“俄”字存在,因此所謂“白俄羅斯”這種稱謂本身就是一個翻譯問題。白羅斯方面認為“白俄羅斯”這種稱謂會造成關于白俄羅斯是俄羅斯的一部分這樣一種誤解,因此要求國名的其他語種翻譯版本應當按白羅斯語的發音翻譯。根據這一原則使用Беларусь(白羅斯)進行英語、德語、意大利語、法語、漢語、日語、韓語和其他語言的翻譯,而使用這些語言的國家也都進行了相應的修改。由此可見白羅斯其實并沒改名,隻是要求其他國家在翻譯自己的國名時按白羅斯語的發音将原來曾使用過的“白俄羅斯”改為“白羅斯”。

外媒評價荷蘭改名(荷蘭改名是怎麼回事)2

曆史上馬其頓更多的作為一個廣義上的地理區名稱而存在。這一地區位于歐洲巴爾幹半島中南部地區,西臨阿爾巴尼亞山地,東接羅多彼山地,北靠歇亞山脈,東南臨愛琴海。地處巴爾幹核心,南下地中海的門戶,一直為重要的貿易和軍事通道。這一地區曾誕生過橫掃歐、亞、非三大洲的亞曆山大大帝,然而在此之後相繼被羅馬帝國、保加利亞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征服。19世紀晚期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統治巴爾幹半島各國相繼獨立,而馬其頓則在這一過程中一分為三:屬于塞爾維亞的部分稱瓦爾達爾馬其頓,屬于保加利亞的部分稱皮林馬其頓,屬于希臘的部分稱愛琴馬其頓。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塞爾維亞與從奧匈帝國獨立出來的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等國組建了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塞爾維亞王國,後來這一國家改名為南斯拉夫王國,而早先被劃歸塞爾維亞的那部分馬其頓領土自然也就成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二戰中南斯拉夫王國被軸心國肢解,保加利亞趁機占領了早先被劃歸塞爾維亞的那部分馬其頓領土。二戰後在鐵托領導下南斯拉夫建立了一個聯邦制國家,一度被保加利亞占去的馬其頓地區又回到了南斯拉夫手中。不過這次南斯拉夫沒再将馬其頓劃歸塞爾維亞管轄,而是讓馬其頓單獨以一個加盟共和國的形式存在。1991年南斯拉夫解體,原屬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國的馬其頓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獨立後的馬其頓将國名定為“馬其頓共和國”,然而卻因此與鄰國希臘糾葛不斷:從南斯拉夫獨立出來的馬其頓共和國隻占有古代馬其頓地區的一部分,而同樣占有一部分古代馬其頓領土的希臘認為馬其頓的國名暗示其對希臘北部馬其頓區存在領土要求,同時希臘将古代馬其頓的亞曆山大大帝視為本國曆史上的人物,因此始終堅持要求馬其頓“更名換姓”,不然就将在馬其頓加入北約和歐盟的道路上設置障礙。1995年希臘同意馬其頓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國名加入各種國際組織。2018年6月兩國達成協議:以馬其頓更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作為希臘同意其加入歐盟和北約的條件。2019年2月12日馬其頓政府宣布正式更改國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

外媒評價荷蘭改名(荷蘭改名是怎麼回事)3

相比之下荷蘭的情況更類似于英國:我們知道英國實際上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四部分共同組成的聯合王國,實際上“英國”這一稱謂隻是一種通俗性的說法,因為如果要管英國叫全稱“大不列颠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可就夠長了。事實上荷蘭的情況與此有些類似——本來荷蘭的正式國名在荷蘭語中寫作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在英語中寫作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直譯過來其實就是尼德蘭王國。所謂的荷蘭(Holland)其實就是類似于英國(England)一樣是一種通俗性稱謂。就像我們一個人同時有一個在公開場合正式使用的名字和一個親朋好友常叫的小名。就此而言:荷蘭不是改名為尼德蘭,而是要求在正規場合使用正式的官方名稱。這其實是正名而非改名,就像張三小名叫狗剩,于是他和大家說自己要在正式場合使用“張三”這個大名,這就給習慣叫狗剩的朋友們造成一種改名的印象。為什麼本來正式名稱為尼德蘭王國的國家會被人們習慣性稱之為荷蘭呢?大不列颠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之所以被大家習慣性稱為英國是因為英格蘭被視為是整個聯合王國的主體,所以所謂的“英國”這一稱謂其實是用部分指代整體。尼德蘭的情況與之類似:“尼德蘭”一詞意為低地,最初“尼德蘭”一詞所指代的範圍包括今天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以及法國東北部的一部分地區。在古羅馬時代這裡先後隸屬于比利時高盧行省和日耳曼行省,中世紀這裡由法蘭克王國統治。15世紀尼德蘭大部分地區成為勃艮第公國的領地,16世紀初統治奧地利和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通過政治聯姻的方式取得了對尼德蘭的統治權。1556年哈布斯堡皇室的卡爾五世退位後将西班牙分給他的兒子腓力二世,将奧地利等地分給他的弟弟斐迪南一世,至此哈布斯堡家族分為奧地利和西班牙兩大分支,而哈布斯堡家族原有的領地也分别劃歸奧地利和西班牙,尼德蘭就在這一過程中成為了西班牙的領地。

外媒評價荷蘭改名(荷蘭改名是怎麼回事)4

13~15世紀尼德蘭出現了許多工商業發達的城市,其中佛蘭德爾的呢絨業更是馳名全歐。随着歐洲通往亞非和美洲的新航路的開辟使歐洲傳統的地中海貿易航線日漸沒落,大西洋沿岸地區成為歐洲新的商業中心。位于大西洋沿岸的尼德蘭境内河流密布水系縱橫,這種獨特的地理優勢使尼德蘭在歐洲貿易航線轉移的過程中受益匪淺:當歐洲其他地區還在封建農奴制束縛下緩慢發展時在尼德蘭的17個省中出現了300多個工商業城市。經濟基礎的改變也深刻影響着尼德蘭的上層建築——尼德蘭各城市的市民們像購買貨物一樣從統治當地的封建貴族手中購買到了城市的自治權,從而成為歐洲率先擺脫封建生産關系的地區。尼德蘭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狀态的改變也反映在其宗教信仰上:新興的工商業資産階級以及資産階級化的新貴族大多選擇信仰當時歐洲新興的加爾文教派,而仍依靠封建地租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舊貴族們則仍信仰在中世紀長期占據統治地位的羅馬天主教。西班牙在統治尼德蘭的早期階段對當地的城市自治權和宗教信仰自由還是比較尊重的——西班牙派駐尼德蘭的統治機構在相當程度上仍需要同尼德蘭各城市的代表組成的三級會議協商才能推行自己的政策。不過西班牙派駐尼德蘭的官員對此其實是心有不滿的,于是西班牙派駐尼德蘭的總督在當地成立了代表西班牙利益的國務委員會,此後代表西班牙利益的國務委員會就和尼德蘭各城市的代表所組成的三級會議屢有摩擦。這種摩擦在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統治時期迅速擴大:查理一世無視尼德蘭的城市自治權,開始在尼德蘭征收各種名目的苛捐雜稅。由于尼德蘭經濟的相對富裕和西班牙的大力搜刮就産生了這樣一種結果:擁有龐大美洲殖民地的西班牙帝國有一半的國庫收入來自于小小的尼德蘭。與此同時西班牙在尼德蘭設立宗教裁判所強制推行天主教,到了1522年查理一世頒布敕令:凡從事新教活動者“男的殺頭,女的活埋”,這一敕令在尼德蘭被稱為“血腥敕令”。1559年西班牙新任國王腓力二世重申了查理一世的血腥敕令,任命其姐姐瑪格麗特為尼德蘭總督。生活奢侈的瑪格麗特以給自己兒子籌備婚禮為名在尼德蘭大肆搜刮,激起了當地人的普遍憤恨。與此同時西班牙取消了尼德蘭商人可與西班牙殖民地直接通商的特權,中斷了尼德蘭與英國的貿易往來。西班牙面對尼德蘭各階層普遍的不滿情緒加強了對尼德蘭的軍事控制,同時試圖徹底廢除尼德蘭的城市自治權,建立西班牙在當地的獨裁統治。這樣的高壓政策不僅于事無補,反而激起了當地人更大的反抗情緒。

外媒評價荷蘭改名(荷蘭改名是怎麼回事)5

從16世紀60年代起尼德蘭人民群衆就自發起來抗争西班牙侵害當地城市自治權和實行宗教迫害的行為。在群衆運動風起雲湧的時代背景下尼德蘭的貴族們以奧蘭治親王為首組成“貴族聯盟”,試圖利用高漲的革命形勢向西班牙總督呈遞請願書,要求廢除血腥敕令、停止宗教迫害、重開三級會議、撤走西班牙駐軍、恢複地方自治權利......西班牙當局不僅明确拒絕了他們的要求,更咒罵他們是一群乞丐。1566年8月佛蘭德爾的加爾文宗信仰者沖進天主教堂搗毀聖像、沒收教産,到了這年10月份尼德蘭17個省中有12個都爆發了群衆自發的搗毀聖像運動。搗毀聖像運動逐漸由打擊天主教會發展到全面推翻西班牙在尼德蘭的獨裁統治的地步,以此為标志尼德蘭獨立革命拉開了曆史序幕。在革命過程中佛蘭德爾的海諾特森林裡誕生了由當地農民和手工業者組成的“森林乞丐”遊擊隊,尼德蘭北部地區的水手、漁夫、碼頭工人則組成了“海洋乞丐”遊擊隊,一南一北共同打擊西班牙,與此同時尼德蘭革命也得到了正遭受西班牙霸權威脅的英、法等國的支持。1572年4月1日尼德蘭北方一支由24隻船組成的海上遊擊隊解放了西蘭省的布裡爾港埠,這一勝利成為尼德蘭北方各省普遍起義的信号,布裡爾港也成為北方起義的堅強據點。6月10日“海洋乞丐”遊擊隊乘勝解放了荷蘭、西蘭兩省。次年尼德蘭北方七省全部從西班牙的統治下解放出來,奧蘭治·威廉被北方各省推選為總督。在北方革命浪潮的影響下尼德蘭南部的政治中心布魯塞爾于1576年9月爆發起義,起義者占領了政務會議大廈,逮捕了政務會議成員,至此西班牙在尼德蘭的統治機關被徹底推翻。同年10月尼德蘭南北方革命的代表雲集根特城召開全尼德蘭的三級會議,11月三級會議讨論通過并正式簽訂了《根特協定》:廢除西班牙總督阿爾發頒布的一切法令,重申尼德蘭各城市的自治權,承認加爾文宗的合法地位,宣布南北方共同抗擊西班牙。革命形勢的發展使尼德蘭南部信奉天主教的舊貴族驚恐不已,于是他們聯合西班牙鎮壓了尼德蘭南部的革命運動。1579年1月尼德蘭南部的封建貴族和天主教會勢力成立了“阿拉斯聯盟”,承認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是他們“合法的統治者和君主”,至此尼德蘭南部重新被西班牙占領。1579年1月23日北方針對南方阿拉斯聯盟的成立以成立“烏特勒支同盟”作為回應:由北方各省代表組成的三級會議作為最高權力機關宣布北方各省是永不可分的聯盟,實行統一的軍事和外交政策,規定統一的貨币與度量衡。1581年7月26日在烏特勒支同盟各省的三級會議上宣布北方各省組建統一的“聯省共和國”,由于在尼德蘭聯省共和國中荷蘭省最大、經濟也最發達,所以也俗稱其為荷蘭共和國。

外媒評價荷蘭改名(荷蘭改名是怎麼回事)6

至此尼德蘭地區一分為二:分别形成北方的聯省共和國與南方仍由西班牙統治的地區。從此“尼德蘭”一詞就有了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尼德蘭就是指包括南方地區在内的整個尼德蘭;狹義的尼德蘭則是指由北方各省組成的尼德蘭聯省共和國(俗稱荷蘭共和國)。1713年尼德蘭南部地區由西班牙劃歸奧地利,于是這一地區改稱奧屬尼德蘭。拿破侖戰争期間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奧屬尼德蘭兩地均被拿破侖占領。拿破侖戰争結束後歐洲列強在劃分戰後歐洲版圖的維也納會議上将原來的奧屬尼德蘭地區與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合并為尼德蘭王國,仍俗稱其為荷蘭王國。尼德蘭地區由此迎來了短暫的同一時期,然而1830年原奧屬尼德蘭地區宣布成為獨立的比利時王國,至此“尼德蘭”一詞同時兼有廣義與狹義含義就成為固定常态。狹義的尼德蘭王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稱的荷蘭王國一開始是由尼德蘭北部七個省組成的聯省國家,如今這個國家的行政區劃已演變為12個省,而原來最大的荷蘭省已分為北荷蘭與南荷蘭兩省:北荷蘭主要是以首都阿姆斯特丹為核心的地區,南荷蘭則是以海牙和鹿特丹為中心。長期以來北荷蘭與南荷蘭兩塊地區始終是尼德蘭王國内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曆史人文、藝術氣息、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久而久之人們已習慣性地将尼德蘭王國稱為荷蘭王國,就像人們習慣用小名狗剩稱呼張三一樣。如今英文、中文、日文中均将尼德蘭王國的國名翻譯為“荷蘭”,甚至就連當地旅遊部門自己也從25年前起就在旅遊宣傳品中使用“荷蘭”一名。

外媒評價荷蘭改名(荷蘭改名是怎麼回事)7

不過尼德蘭政府認為荷蘭僅僅隻能代表阿姆斯特丹與鹿特丹兩個地區的簡稱,而尼德蘭才能夠、代表全國12個省,而隻用“荷蘭”這一小部分去推廣整個國家的做法有點奇怪。因此尼德蘭政府決定趁新年打造新形象,全面将國家正名為“尼德蘭”,為此需要耗費22萬美元修改國家标識——将其國家标識上的郁金香圖案改為大寫字母“NL”。據外媒推測:此舉旨在提升荷蘭的國際形象,同時也是吸引遊客到荷蘭其他地方的一種方式。旅遊業是荷蘭的支柱産業之一,而荷蘭這次正名為尼德蘭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可持續發展旅遊業。預計2023年荷蘭的遊客人數将突破3000萬。如此大規模的遊客群體勢必對當地環境造成壓力。政府認為正名利于重塑國家形象,吸引外國遊客到荷蘭各地去旅遊,而不是僅僅聚集在阿姆斯特丹、海牙與鹿特丹等少數地區。目前尼德蘭政府希望人們前往該國遊客較少的地區旅行。如今擁有100萬居民的阿姆斯特丹每年接待約1700萬遊客。今年5月荷蘭旅遊局表示:出于對荷蘭城市和景點日益擁擠的擔憂将停止積極宣傳荷蘭為旅遊目的地。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