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以來,美食台的編輯們最長的已經被封在家一個多月了。工作不停的同時,每天還要設多個鬧鐘搶菜。五分鐘看一次群,生怕錯過了社區團購。
現在的上海,有很多有擔當的人站出來做團購團長。這份關乎很多人能否吃飽飯的工作,誕生得這麼突然,根本沒有可以學習的經驗。但事情,總要有人去做。
美食台采訪了5位“上海團長”。土生土長的藝術家,給團長做工作培訓;大型連鎖餐飲公司的微信團隊負責人,用工作經驗制定高效團購流程;資深食材買手,打通上下遊供應鍊;平面設計師,為志願者編制高效派送表;藝術品編輯,幫老人和外國人掃除團購障礙……
千千萬萬個挺身而出的團長,用實際行動肩負起社會責任,也證明了一句話——是金子,在哪兒都會發光。
上海宣布将分區封控時,張李亞正在準備天津的畫展。本來,畫展開幕後她會去北京接受采訪,順便再看一下房。5月搬去北京,以畫廊主理人的身份開始一段新的旅程。
藝術愛好者在逛張李亞天津的畫展
“我人生中第一個在天津的展,我都沒去成。本來還挺順的,現在就搞得在‘居委會’上班了嘛!”
90後的張李亞,是一位藝術家,住在松江一個别墅和公寓混合的社區裡。在這次疫情中,她不僅成為了團長,還成為了“團長的團長”。
張李亞社區的志願者“施寶夫妻”
和别的團長不同的是,張李亞和另外三個居民在一開始就組成了一個“互助團”。互助團的工作除了開團買菜,更重要的是解決“最後100米”的問題。
起因是社區内一位女士開了一個豬肉團購,松江保供并且三證齊全。但4月6日物流送到時,居委不允許其進入社區。由此在業主群内爆發了激烈的争執。
“當時我就想,你不能指望老人跟小孩去做這個事情對吧?有一些中年人他們也有難處,上有老下有小。那這個時候我們年輕人就應該站出來。”
身為一個藝術家,張李亞是一個想到就會去做的人。曾經她就為了增長見識,到河岸藝術空間去做義工來蹭演出,還成了學校第一個休gap year的人。
互助團緊急采購的隔離衣
互助團迅速成立,和居委談判、采購防護服、組織物流組和團購組等一系列工作同樣也在最短的時間内完成。
互助團最後和居委達成的約定是:團購組負責去找符合居委要求及居民需求的團購供應商,物流組的每個組長對應一幢樓,負責物資送達後的派發。其餘的工作仍由志願者來做。
張李亞和她鄉村圖書館裡的孩子們
很多人對藝術家的刻闆印象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但敢想敢做的張李亞其實一直深入農村去建立鄉村圖書館,至今已有14座,今年還會完成3座。長時間紮根在農村體驗生活,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是不可能的。
1000斤蔬菜,張李亞獨自搬了一半
互助團成立初期,面對質疑,張李亞親自參加各個環節,1000斤的蔬菜一個人搬了500斤。“我不去回應他們,就暗暗想,你們看着吧。”這是她以前開始跑步,不被人看好時心裡的想法,如今又再上演了一次。
互助團其他成員做的海報
藝術家都是善于反思和總結的,互助團的另外三名成員本職工作都是高管,流程說明和團購進度跟蹤都能做出高質量的圖表。自認為“跟不上”的張李亞就負責每天的工作複盤。
“我每天都會複盤總結和提醒自己要進步”,她說道。其實從采訪中能看出來,她是一個完美主義者,總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比如一直說自己不是藝術家,隻是小藝術家。
但這種完美主義驅使下的反思,讓她總結出了一系列團長可能遇到的問題及應對的方法。所以在自己社區的基本物資得到保障後,她又開始了新的工作——培訓團長。
張李亞在雲南拉烏的鄉村圖書館
除了建14座鄉村圖書館,張李亞還擔任過油畫老師,創辦了自己的工作室,辦過畫展……這些經曆讓她積累了大量與人溝通的經驗。
有很多“菜鳥團長”第一次遭受這麼多負面的壓力,一下子就被打退了。張李亞便會來鼓勵這個團長,教一些應對策略、可視化圖表等。她的想法是:願意做團長且能做好的人,一定要留下來。
“很多年輕人熱心腸,但很快就會消耗掉他的熱心。你必須去給一些推力推動他堅持下來。”
對送到的物資進行消殺
随着工作的逐漸上手,張李亞把這些工作做在了前頭,團購的流程、可使用的工具、可能遇到的問題、解決的方法等,直接以培訓的方式來指導各位團長。
現在,她加入了對面社區的500人大群,幫助培訓對面社區的團長。很多受她鼓舞也想當團長的朋友,紛紛慕名而來向她取經。
“你幹了一件你從來沒想過的事情,你還幹好了”,張李亞這樣描述自己的團長經曆。在她看來,勇敢地站出來擔負起責任,是最重要的。今天做得不夠完美,明天就改進,最終一定能幹好。
張李亞的畫
盡管團長的工作很忙碌,但她平均三天還是能畫出一張畫。這一段團長經曆也讓張李亞有了更大的自信和号召力,她會在朋友圈曬出新畫,給大家一些浪漫,讓大家保持希望。
“加油,站起來,然後團結,隻要這次我們能堅持到底,下次一定也能團結起來!”
居住在普陀的橘姐,是一家知名大型連鎖餐飲公司的微信團隊負責人。本身就對微信及流程管理駕輕就熟的她,展現了身為專業人士的“厚重”。
流程和合規,這兩點一開始就被橘姐定為最重要的核心。以平時的工作經驗,橘姐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團購SOP(标準作業程序)。不僅每個團購流程節點清晰,還有系統化的拍照簽收統計。
蔬菜團卸貨:138包,690斤
團員能清晰地看到團購流程到了哪一步,簽收情況如何。本身所有的操作也都有照片記錄,保證符合規定,避免有問題時責任不清。
三月底普陀區的疫情較為嚴峻,進入四月很多居民仍心有馀悸。但上了橘姐的車,很多人一下子獲得了巨大的安全感。
常年管理一支團隊的經驗,也讓橘姐在制定架構時思路清晰。小區比較大,找來平面圖,把小區分成六個分區,接着立刻招募分區團長,由分區團長精細化管理。
雖然群叫「少年團」,核心成員年紀都不小了
橘姐身為團長負責選品、集單、分發名單處理、維護群秩序,同時兼職一個分區區團長。副團長組織志願者運力,并帶領志願者送貨到樓。
現在很多小區同時擁有幾十個團長,因此遇到的最棘手的問題,就是居民需要重複提交信息給不同的人,同時也記不清楚自己團過了什麼。
橘姐的管理方式無疑高效很多。區團長直接對所在區的居民負責,減少了冗雜的流程,每個區團長的工作量也在合理範圍之内,還杜絕了趁亂騙錢的騙子。
橘姐的開團SOP
得力于高效的SOP,現在橘姐的社區已經可以做到“閃電團”:從發出第一個登記到成團收齊錢,控制在2小時。
加上之前就有和供應商談判的經驗,橘姐還要求供應商必須承諾在指定時間内送達。這樣就讓整個團購流程從開始到結束都井井有條。
connection moment:刷屏祝福志願者生日
這也帶動了良好的社群氛圍,微信群中一直保持着積極、和諧的聊天氛圍。前幾天有一名志願者過生日,群裡面的居民們還刷屏為其慶生。
橘姐的數字化解決思路得到了平台的贊賞
對于自己的工作能幫到社區裡的居民們,橘姐感到十分自豪。因此她也更進一步,把她的經驗和想法告訴了騰訊文檔的産品運營。
“他們被我的想法‘大為震撼’,哈哈哈,現在已經針對團購做一些功能升級了。”
其實身為公司微信團隊負責人,橘姐本來的工作量就很重,居家工作加上疫情,工作量更大。但對于這次做團長,她絲毫不後悔。社區裡的居民們更團結、更緊密了。她也認識了一個好朋友nini和一個退休的志願者老黃。
副團長nini 和橘姐(左至右)
nini是個醫生,在橘姐第一單被質疑時堅定地支持她,後來成為了副團長,兩人結下了友誼。
“如果沒有她向我伸出第一根橄榄枝,可能就沒有後面的事情了。”
副團長nini,老黃,和珍稀資源電動三輪車
而老黃是橘姐很敬佩的一位志願者,讓她看到年紀大的人一樣可以活得思路清晰,喝咖啡做面包,為鄰裡每天服務,騎着三輪車給大家發菜。
“我老了也會成為這樣的人。”
溜溜可能沒想到,有一天她的工作會關系到幾十萬人能不能吃飽飯。
專業食材買手:溜溜
在這輪疫情前,溜溜已經當了7年食材采購買手。封控期間公司的倉庫也封了,人員都在家,到原定解封的4月5日前,本是一段難得的休息時光。
但随着解封日的延後,居民儲備食物告急,社區團購開始湧現,溜溜又一下子忙起來了。
“頭二天我不知道我除了拿手機回消息還做了什麼事。”因為本職工作就是對零售端的食物采購,溜溜承擔了大量的對接供應商與其它團長的工作。
溜溜團成的100箱萊陽蔬菜包
不僅對一個社區負責,而是對全上海幾十甚至上百個社區負責,這也讓她覺得有點心力交瘁。一開始所有人都很茫然,所以她明白供應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靠譜”。她說:“沒有靠譜資源等于是無頭蒼蠅,很難不踩坑。”
7年的工作經驗,讓溜溜積累了合作多年的供應商和知根知底的基地,這保證了從溜溜手中發出去的團購全部都是第一手,且是真實穩定的。
很多曾經的老客戶也想到了溜溜,紛紛把她介紹給自己社區的團長。一個社區有一個社區的問題,溜溜雖然要面對各種層出不窮的問題,但在長期工作中積累的溝通和協調能力在此時發揮了作用。
溜溜團成的90箱牛奶
而且,以“穩”字為第一要務的溜溜,平日裡工作就會考慮各種PlanB來應對突發情況。在團購逐漸走上正軌後,對于可能發生的問題,她也是盡可能做好預案,并跟對接的團長說明清楚。
溜溜一個值得自豪的“戰績”,是幫106個小區,團成了4690箱牛奶。這次疫情中,“心裡沒底”是很多居民最焦慮的一點。談到這個,溜溜表示很多時候供應商也很無奈。
“我們會比團長更了解實際的運力情況,是非常糟糕且沒有效率的。首先從産地到上海的貨要有紅頭文件抗疫物資的批文,車并不是一輛直接發到上海,拿我們的牛奶來說,換3輛車才能到上海,中間每一段要卸貨消殺。到了上海的倉庫對接上海區域的派送車,已是天價。車少費用高,就會産生兩點,價高、時間久。”
這些情況事先向居民解釋清楚,給居民打好“預防針”,居民們大多也就理解了、心定了。加上溜溜的貨源穩定,社區居民的心也就比較齊,“經常有人會說,差多少的量他直接收尾,還有每次我們團購都會給物業準備一份。”
“貨源穩定靠譜,鄰居收到滿意”是溜溜對自己工作感到最滿意的地方,而大家對自己的認可,也讓溜溜更有了做下去的動力。
“有老客人會和你說,因為是你開團,沒有後顧之憂,直接在小區發起。這個時候你覺得自己更加被認可,大家覺得你靠譜,是無上的褒獎。”
25歲的蔡蔡,最近“活躍得像個客服”,他成為團長多少有些偶然,“當時我們小區沒人開(團購),可我又沒吃的了,我就索性自己開了。”
誰知道這一開,就開了七次。
蔡蔡在搬貨
蔡蔡的本職工作是平面設計師,“認真仔細”是他工作的常态。當起團長,他繼續保持這種态度。所有的供應商必須三證齊全,并且要出示轉賬記錄或到貨後的現場照,來證明曾經成功完成過整個團購流程。
蔡蔡制作的高效配送表
對整體視覺的把控也是蔡蔡的強項,比起精美的圖表,蔡蔡更重視直觀高效。有條理的分類、舒适的間距、簡化的信息,一切都為了居民和志願者方便、高效。
談到團長工作是否會影響本職工作,蔡蔡笑着說:“我本職工作也經常加班加點的,早就習慣了這樣的作息。”他雖然說得輕松,但最少的一天,他隻睡了2小時。
居民們也很快認可了這個“做事認真的小夥子”。蔡蔡在送團購物資時,很多居民都會說:“哎呀小夥子,你上次團的東西很好的,下次還要跟你繼續團。”
“這其實讓我有點騎虎難下。”蔡蔡略顯無奈地說,“人家那麼信任你,就好像你上了這條船,就隻能繼續往前開了。”
但起于自助,終于助人,蔡蔡還是挺開心的,“我在小區資源交換群說我家缺東西了,有沒有人能跟我交換?有好多人出來說團長我這裡有,你在幾零幾我給你送去。我想跟他們交換,他們都直接送我。”
“我最滿意的是我的物資都沒有問題,又安全又好。我也不賺他們的錢,本着良心帶他們團。”
作為整個社區最早發起團購的人,潇潇家的儲備其實還算充足。所以當有人想在群裡團購水果時,潇潇隻是覺得東一句西一句太混亂,才自制了一張表格發到群中。
“然後大家默認你做了這個表格,這件事也應該是你來負責。”突然空降成為團長,潇潇有點懵。好在作為一個藝術品編輯,在直播策劃、藝術品開發中,變化是常态,協調是本能。
作為剛搬到這個社區一個月的新居民,潇潇連小區的幾号樓對應哪一棟都還沒搞清。于是她立刻找來了3個熱心的老業主,加上自己的丈夫,組成了一個5人團購隊。
團購隊在核對物資
她們同樣将小區劃分成了兩個片區,這樣5人各司其職,保證團購整個流程順利推進,也能避免可能發生的交叉感染。
潇潇在本職工作中往往需要給每個項目單獨建一個群,并對每個環節進行細分。因此面對不同的團購,潇潇采取了“标準化一團一群”的策略。
潇潇自制的團購海報
她每筆團購都會單獨建一個群,然後截取供應商物料中的圖片,加上團購規則以及進群二維碼,做成海報,發到大群裡供需要的人入群。團購結束後這個小群就立刻解散,做到一單一結。
這樣有效地避免了大量居民在業主群裡接龍刷屏,從而導緻重要信息被其他居民錯過。同時,“有始有終”會有助于培養團員們的團購習慣。
甚至團購的話術,潇潇也有一套标準的“指導語”。她說這是來源于她工作中,無數次向合作方解釋流程得來的經驗。
潇潇還向我們分享了剛開始團購時遇到的一件事:“當時有一個團我們已經截止團購了,突然第二天早上我醒過來的時候,就有人在業主群裡面不停地說她想要參團。”
“了解下來才知道是一位阿姨,她的父母住在我們小區,已經八十多歲了。實在沒有别的辦法買到東西。然後她也是找了很多人,通過居委會各方面才找到我們這個小區的業主群。”
“因為我們已經截單了,本來我想能不能勻一些物資給到老人。好在正好别的小區有人下錯單下到我們這個團購,最後我們去跟供應商協商留下了這些物資。”
供應商很善良,直接将這筆物資轉為了贈送給老人。最後在潇潇的團購小組堅持下,才收了錢,“在疫情裡面做生意其實是非常不容易,他們還是第一批保供單位,錢是一定要付的。”
經曆了這件事,她們團購隊開始對老人、外國友人等不太擅長使用微信的居民,單獨建立幫助機制,确保他們也能及時得到物資。對外,她們則組建了團長群,把各個社區的團長攏在一起,資源互換。
在這一系列機制建立後,整個團購上下遊變得十分順暢,“一旦這個流程你熟悉了,大家協作起來就高效很多。我在組第二個、第三個團的時候,就不再那麼累,也不會影響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了。”
如今社區裡照着潇潇這個小組的模式,已經有了很多團長在帶不同的團,這也是她最希望看到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場面。而她作為一個“新居民”,也徹底融入了這個社區。
“原本我們和對門鄰居沒有交集的,結果我第一次做團購的夜裡,鄰居提了一堆飲料給我們。現在我們兩家關系很好。”
上海大甯街道一個小區的資源共享區
大家互換需要的食物
我們總說,搬進樓房後人與人的感情淡了。但當困難降臨,它會把我們捏成一個命運共同體。守望相助,休戚與共。
感謝每一個無私奉獻的“上海團長”,勇敢站出來擔負社會責任,連接起了一個個小小的命運共同體。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更要感謝所有本地的、援滬的醫護工作者、志願者、物流人員、愛心人士,與我們共同守護這座美麗的城市。
文|芋頭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