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沙雕動畫現代版桃花源
沙雕動畫現代版桃花源
更新时间:2024-11-27 16:42:13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缤紛

《桃花源記》是不是看着很眼熟?但有多少人知道有一部同名動漫呢?在大衆傳媒和文化傳播領域,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向來是唇齒相依的關系,文學是優秀影視作品誕生的沃土,更何況像陶淵明這樣的大家之作,怎麼可能沒有後續?

沙雕動畫現代版桃花源(最美國産動漫桃花源記)1

動漫版《桃花源記》

2006年,由陳明執導、深圳環球數碼出品的3D動漫《桃花源記》被譽為"最美的國産動漫",并一舉奪得當年中國動畫"美猴"獎最佳短片獎。短短15分鐘的影片,情節雖然簡單,但形式新穎,表現力強,剛問世就連獲大獎,好評如潮。多年過去,這部将文學經典與現代數碼技術看似完美結合的動漫作品,其得失成敗仍然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深究。

文本之失

從文本到影像的改編雖然是對文學作品的一種"二次創作",但"忠于原著"毋庸置疑是衡量影視與文學互動發展的重要标準,也是影視改編過程中需恪守的原則。作為我國文學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和影響的詩人,陶淵明其文早已活躍于戲劇領域。曆朝曆代取材于《桃花源記》的戲劇作品可謂層出不窮,也因此形成了所謂的"陶淵明劇"現象。

透過這一現象不難看出,《桃花源記》一文在曆史上有着廣泛的知名度和認同感,一直為世人所稱頌。不誇張地說, "桃花源"甚至成為後人認識陶淵明的形象标簽和文化符号。

沙雕動畫現代版桃花源(最美國産動漫桃花源記)2

動漫裡漁人所在村子

衆所周知,陶淵明的創作帶有鮮明的自傳特征,是他一生經曆的真實記錄,隻是在創作中使用了部分虛實結合的手法。因此,如何解讀其作品成了認識陶淵明的關鍵。後世對陶淵明作品的收錄中,多将《桃花源記》和《桃花源詩》并錄為《桃花源記并詩》,二者構成了相輔相成的整體。那麼,簡單地割裂二者文本關系,可能會導緻對《桃花源記》理解上的重大偏差。

從動漫影片《桃花源記》的叙事内容來看,除了偶爾的情節增設,幾乎都是以《桃花源記》為母體,《桃花源詩》的内容卻隻字不提。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雖然也以"漁人"作為主線進行叙述,但衆所周知的是,他恰恰就是借漁人的眼去發現和描繪他的理想社會,富有奇幻色彩;而《桃花源詩》卻不借漁人之眼,直言直語,表達的是陶淵明政治失落後的追求,二者不可分割,這正是陶淵明文學的高明之處。

沙雕動畫現代版桃花源(最美國産動漫桃花源記)3

漁人和酷吏

動漫《桃花源記》卻屏蔽《詩》,完全依靠《桃花源記》,刻畫了一位飽受官吏折磨希望遠離世俗的漁人,漁人與官府之間的沖突成了推動全片發展的主線,影片以階級鬥争取代了陶淵明的個人價值追求。顯然,文本上的缺失,造成了動漫《桃花源記》遠離陶淵明作品精神内核的必然結局。這種迷失于原著的改編我個人覺得難以成為優秀的文學傳播者。

政治叙事之失

叙事可以說是影視作品的表達生命,而叙事作品有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叙事聚焦,通俗來講,就是所謂的主旨意思。動漫《桃花源記》的叙事策略可謂運用得當,在短短15分鐘的短片裡體現的淋漓盡緻。

動漫《桃花源記》自始至終聚焦于"漁人"上,全片信息都通過漁人和官吏、漁人和劉子骥、漁人和桃花源的接觸來傳達。劇情明顯地想表現的是漁人所受的奴役和折磨。片頭的官吏鞭打和片尾的踢踏形成首尾呼應,從而突顯對立雙方的不平等關系,充滿了政治意味。不用說也知道,這種聚焦恰恰符合國人解讀文學作品的思維傳統,再加上獨特的形式,影片自然會收割一波好評。

沙雕動畫現代版桃花源(最美國産動漫桃花源記)4

官府與漁人的直接沖突

但如果我們把目光聚焦于陶淵明的文本上,就會發現差異在哪裡。《桃花源記》的政治叙事并非如此。他作為一位典型的政治受挫型詩人,作品必定無法擺脫政治的情愫。盡管如此,我們很多人也應該都了解過陶淵明的曆史,他的仕途坎坷崎岖,直至他"猛志逸四海"的政治抱負徹底熄滅。和大多數仕途受挫的官員類似,他也選擇歸隐田園,但這并未讓他得到身心的慰藉。因為人最痛苦的,是無奈地放棄自己的理想。而最讓他絕望的就是政治理想的破滅。

沙雕動畫現代版桃花源(最美國産動漫桃花源記)5

文本陶淵明歸隐山林

即便如此,縱觀他的一生,陶淵明政治上與官府的沖突并不明顯,他唯獨遺憾的是身逢亂世、懷才不遇。《桃花源記》所描繪的理想社會僅僅是對他政治失意後的一個精神寄托罷了,況且從身份上來看,陶淵明也不是普通百姓,而是胸懷抱負的士人。

動漫影片卻将陶淵明的個人理想追求改編為官吏與百姓的直接沖突,雖然在某種意義上講,這種思想很容易占據政治叙事的制高點進而獲得大衆認可,但同時也使動漫《桃花源記》更加脫離原著,背棄了文學作品原本的政治思想,二者實則已經漸行漸遠。

結局之失

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後世動漫《桃花源記》,都是以劉子骥的死亡作為悲情結局。但從影像到文本,二者表達的意義卻有本質上的不同。

動漫《桃花源記》中,劉子骥出場很早,而且曾為漁人求情,奠定了後來他相信漁人所言桃花源的基調,并随其上下求索。但臨終前他似乎有點氣餒和沮喪,甚至懷疑是否真的存在這樣一個世外桃源,同時否定了自己之前對此的憧憬,認為"那隻是一個夢罷了"。可以說,他和漁人一樣是故事的重要參與者。但在動漫裡,劉子骥的死還不是最終結局,他死後漁人仍然相信桃花源的存在。

沙雕動畫現代版桃花源(最美國産動漫桃花源記)6

動漫劉子骥之死

桃花源的故事保留着無限可能,給觀衆留下了無限想象空間。這也符合影視作品的傳統,結局美好的延續可能性,貼近大衆的接受心理。

但就因此,它和文本《桃花源記》的結局意義出現了分歧。文本中陶淵明以漁人為主線,以劉子骥"欣然前往、未果而尋病終"為結局,故事在絕望中戛然而止。劉子骥的死,意味着桃花源故事徹底結束。而文字往往比視覺上看到的東西更有内涵。細品陶淵明的語言,便能發現蛛絲馬迹。動漫作品裡并沒有對劉子骥作詳細介紹,觀衆隻能通過衣着和劇情推斷其身份和人品。但陶淵明明确強調,"南陽劉子骥,高尚士也。"

沙雕動畫現代版桃花源(最美國産動漫桃花源記)7

左一為動漫劉子骥為漁人說情

陶淵明的語言直接表示他們是同一類人,有惺惺相惜之感。同樣是死亡的悲情結局,動漫僅僅是表現出了漁人少了一個對桃花源存在的信任者。但在陶淵明的文學作品裡,還有另外一層深意,即他失去了一個志同道合的知音。二者一比較,高下立見,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劉子骥的死有更豐富的内涵。隻可惜,這種雙重意義在動漫版本中無以體現,也正是這樣,陶淵明的藝術精神被淹沒在了中規中矩的影視作品中,不失為一大遺憾。

藝術生命之得

雖說陶淵明逝去多年,但後世多界人士以不同的方式令其藝術生命再次複活。前文論及動漫《桃花源記》在很多方面有所缺失,但這并不妨礙這部作品在業界取得成功。影視作為後工業時代的産物,作為文化傳播的最佳媒介,它無疑是文本向影像的一次審美轉換。動漫《桃花源記》的成功主要在于傳統文學和現代影視的完美結合,二者相融才使其獲得新生。導演陳明說過:"藝術是動畫創作的靈魂,技術是動畫創作的支撐。"确實從影片來看,藝術與技術結合方面值得稱贊。

沙雕動畫現代版桃花源(最美國産動漫桃花源記)8

小紅魚的出現

在情節增設方面,影片改動了一些重要情節,明顯的就是漁人遭受酷吏的拷打以及小紅魚的出現。這在原著裡是沒有的,而這些情節的改動,與後來的故事吻合地恰到好處,一步步走向結局。《桃花源記》的劇情創設頗具想象力,既豐富了影片的故事内容,也表現了動漫創作者的審美情趣。

沙雕動畫現代版桃花源(最美國産動漫桃花源記)9

處處可見的剪紙、皮影

除此以外,還有傳統藝術與現代技術的結合運用。影片在表現桃花源内外的場景均運用了中國水墨畫技法,再加上皮影和剪紙藝術的運用,使得人物特色生動逼真,飽滿鮮明。而這些民族特色的體現完全依賴于3D動畫技術,兩者互相促就,才有了成功的動漫版《桃花源記》。

結語

中國動畫的起步并不晚,卻總落後于歐美和日本,究其原因,盲目效仿、缺乏民族文化特色是一個重要因素。甚有學者呼籲"中國動漫創作應與傳統文化相結合"。而現在,動漫《桃花源記》就是這方面一個成功的典型範例。其濃郁的"中國味"是中國影視作品以民族形象走向國際社會一次探索和嘗試,獲得的成功,也将對傳統文化的傳播産生深遠影響。所以,在改編經典文學的同時,也更要注重原著,争取做到更好。

沙雕動畫現代版桃花源(最美國産動漫桃花源記)10

動漫《桃花源記》獲得成功

祈願中國動畫在未來的某天能夠用中國方式,把中國故事講給世界聽!把中國文化揚名海外!

圖片來源:電影截取

信息來源:相關書籍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