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煮就散,滿鍋是沫,味道奇怪,您買到過這樣的牛羊肉片麼?近日,家住豐台區草橋附近的市民李先生,打進新聞熱線65159063告訴我們,自己在京客隆超市草橋欣園便利店購買到了這類奇怪的牛羊肉片。這到底是什麼樣的肉片?質量究竟存不存在問題呢?北京新聞廣播記者李青芮展開了調查。
李先生:“初六買的,那天晚上我們說涮羊肉,下午5點多買的這個蒙陽紅的羊肉卷和肥牛卷......” 。記者看到李先生購買的兩盒肉片,其中一盒是 “蒙陽紅内蒙古羊肉卷”,另外一盒是“蒙陽紅大草原肥牛卷”。李先生說:“買回來之後打開一看這個肉,我拿手輕輕一碰就碎了,羊肉卷那肉一點韌性都沒有,而且一涮出了好多沫子。嚼到嘴裡,口感跟涮那羊肉的感覺又不一樣,就是一點羊肉的那個味兒都沒有,而且那肉的紋理什麼的看着都不對。滿屋子飄的都是一股很怪的味,沒有羊肉涮完了那種香味。”李先生表示,自己仔細一看,才發現包裝盒背面有一排小字,上面寫着:這兩盒肉片産品類别是冷凍預制肉類食品,後邊括号裡還标注是“調理肉制品”。
李先生: “我們就感到很奇怪,沒敢吃。後來試試這肥牛卷,效果也是一樣的。就是感覺心情很郁悶,大過年的心裡特别不痛快。買的時候就看正面包裝,根本看不出來他寫的調理肉,在後邊那個小括号那小字裡才看見。正常的價格,也沒有打折,也沒有促銷。”據了解,所謂調理牛羊肉片,就是添加了食品添加劑或者其他肉類,例如雞肉或鴨肉的牛羊肉片。還有人将調理肉片叫做拼接肉片,就是用多種添加劑把一些碎肉拼接在一起,用多片碎肉制成一整片的肉片。對于這種肉制品,李先生表示不能接受,他告訴記者,他曾拿着肉片去超市交涉。
李先生:“後來我越想越生氣,就拿這個就找超市去了,我說你這個肯定是那種拼接肉,就把廢肉其他動物的肉給粘到一塊了,抹點羊油。他那個超市的店長說,你對這個肉不滿意,我可以給你退了,我覺得他心裡肯定知道怎麼回事。”記者也跟随李先生再次前往出售這一商品的 京客隆超市草橋欣園便利店。一名自稱是店長的人也接待了記者和李先生。
記者:後面寫調理肉制品,這個是跟普通的有什麼區别?
店長:就是廠家生産的産品的類别,這個我都不知道了,可以給你退。
新聞熱線在2017年年底曾經持續關注了調理羊肉片的相關問題,當時有多位市民質疑這一商品的口感、質量和包裝标識。
潘女士:水開了把肉放進去,那上面飄了一層白花花、黏糊糊的東西。然後再吃口肉,肉就變成很小的肉渣了,根本沒有羊肉的味道。
闫先生:我還問哪個好點,那人說這個就不錯,我也不太懂,下次我絕對注意了。
劉女士:根本就沒有調理羊肉這種字樣,包括價格,也是符合市場價的。
近日,記者走訪發現,市場上出售的調理牛羊肉片,有标注為調理肉制品的,有寫加工工藝為調理的,還有品名是速凍調制食品的。知情人士透露,這些都是調理牛羊肉片。一位正在選購羊肉片的顧客表示:我沒看出來,那字太小了,我根本就沒注意。原來都是買那些肉,反正有時候吃的好吃,有時候不好吃,有的時候整有時候散。
帶着市民們的疑慮,記者聯系了李先生購買的肉片的生産商 河北蒙羊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一名姓趙的負責人這樣說:調查的過程中,是羊肉味足不足,大部分反應太足。我們根據市場需求,來調整這個我們肉的調理的程度。你比方涮火鍋,要求它放到鍋裡面20秒左右就想吃了,這樣的話就有些像羊腿肉比較結實,需要做一個調理,做下嫩化,口感要好一些。
但是事實上,面對市場上的這種調理牛羊肉片,不僅普通消費者存在疑慮,甚至一位在食藥監部門工作的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小碎肉什麼的和到一塊,還有一些超市裡面賣那種肉餡的,你不知道什麼肉,像我自己,我到超市買肉都自己回來剁餡。羊肉也是,你要說它是肉,它也是肉還是羊肉,你要說它過期他沒過期,你不好說,他說處理任務就是處理,我碎肉就是被處理的。
那這種被屢屢被消費者質疑口感和質量的調理牛羊肉片,究竟符不符合相關食品安全管理規定呢?一位在食藥監部門工作的工作人員這樣告訴記者: 口感差一些,但是它吃是沒有什麼,質量方面、安全都沒問題的話,我們就不能說他,不能罰他。他不算違規違法,這個沒有專門的界定什麼的。你問問工商他的商标。
這位工作人員所說的商标問題,就是這些調理牛羊肉片基本都是在包裝盒背面或正面不明顯位置有“調理”等字樣,在包裝明顯位置,以及超市張貼的價簽上,看不出和普通鮮切牛羊肉片有差别。這樣的标注方式是否符合相關法律規定呢?記者首先撥打了 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也就是原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12315投訴舉報熱線: 這個也沒有相關規定,要不您就問消協。
按照這名工作人員的說法,記者又撥打了北京市消費者協會96315咨詢投訴電話,工作人員表示,這樣的情況隻能協商退款。
96315:要投訴他也可以,但是您說他是要同意退了,其實也就沒必要對吧?投訴我們也是要求他退款,咱也都是老百姓,消費者協會,民間調解組織而已。
據了解,像牛羊肉片這樣的調理肉制品屬于冷凍預制肉類食品,執行的是國内貿易行業标準 SB/T 10482-2008《預制肉類食品質量安全要求》。根據要求規定,預包裝産品的标識應符合GB7718的規定。記者查閱《食品安全國家标準預包裝食品标簽通則GB 7718—2011》關于“食品名稱”的要求:不應直接或以暗示性的語言、圖形符号,誤導消費者将購買的食品或食品的某一性質與另一産品混淆。而不明确标注“調理”等相關字樣的行為,在 北京市律師協會 消費者權益維護專業委員會律師葛友山看來,已經存在誤導消費者之嫌。
葛友山:“《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确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在對商品的質量、材料等方面,進行說明的時候,不得做虛假宣傳,不得做對消費者構成誤解的一些說明。像他這種情況,有可能會引起消費者誤解,所以他的做法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以及選擇權。” 在法律上沒有明确規定,導緻這種調理牛羊肉片在市場上大行其道,一位從事肉類交易相關工作的知情人士透露:“成本的原因,他用點便宜的肉啦,便宜的油啦,黏合。不好,還用點便宜的添加劑啦,影響到質量。這個東西它需要技術,它技術含量達不到,做不出好東西來。你像火腿腸,直接吃的感覺不出來,這生制品還得拿鍋煮,起沫了,還有吃的碎了,吃的不好了,有腥味了,有那異味了,就是很正常。”
而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肉品科學專家李興民明确指出,正因為我國還沒有相關法律規定 規範調理牛羊肉片制品,所以缺乏市場監管和市場準入機制。李興民:“目前好像沒有國家的标準,對口感這些地方沒有辦法去規定,因為這個食品口味千差萬别。但是你這個做法或者标識必須是真實的,标簽标識你不能誤導消費者,以為是另一種産品。”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博表示,在目前情況下,相關産品雖然有誤導之嫌,但消費者維權并不容易。
其實在我國食品市場,打監管擦邊球的,并不止調理肉制品這一種。比如私房月餅、膳食補充劑和保健食品等同樣處在監管的灰色地帶。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肉品科學專家李興民告訴記者,除了消費者應該擦亮眼睛,在法律層面沒有出台具體規定之前,行業更應該加強自律,李興民:“肯定是企業的自律,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你無論任何法規,任何檢測、監督、監管,不可能都監管到的,否你成本太高了,很難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