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絕大多數有“名”,無“字”。而古人的名字是非常考究的。其實“名”和“字”是兩個概念。《禮記·檀弓上》說:“幼名、冠字。”按照今天的話說,就是小時候父母給你取“名”,長大後,給自己加“字”,“字”是“名”的補充,名由長輩來叫,字由同輩來稱。
三蘇父子
舉例說明,容易理解。比如:三國趙雲,名“雲”,字“子龍”。《周易》上說:“雲從龍,風從虎。”名和字的意思相通。又如:大詩人李白,名白,字太白。
言歸正傳。蘇洵有三兄弟,老大蘇澹、老二蘇渙、老三蘇洵。其名均從水旁。蘇洵,名洵,字明允,号老泉。“洵”字的本質含義是:實在,誠實,疏遠。“明允”出自《左傳·文公十八年》,意思是明察而誠信。“老泉”源自眉山老家旁清澈的“老翁泉”,最後葬于此處。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這是《三字經》的一段文字,說的是蘇洵的故事。到底蘇老爺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說白了:27歲前,是一個喜歡喝酒吹牛不好讀書,遊手好閑,耿直豪爽的時髦青年,但智商極高。
27歲後,痛改前非,閉門苦讀,教子勤學,經過歐陽修推薦,名震京師。但屢試不中,幹脆不考,遠離仕途,一生遺憾。為此,他老人家感傷地寫到:“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難,小兒如拾芥。”
觀蘇洵一生,入唐宋八大家功成名就不說,确實是個明察實在之人,正如其名字。但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是教育了兩個如此厲害的孩子。
蘇轼和蘇轍的名字是由蘇洵取的,均帶車旁,與車有關,有什麼原因嗎?答案是肯定的。二十九歲生下蘇轼,三十一歲生下蘇轍,那時的蘇洵已是飽讀經書的文豪了,給自己的寶貝兒子命名一定很講究的。
是的,按照最權威的解釋,也就是蘇洵在四十的時候親自寫的《名二子說》。關于蘇轼的名,蘇洵寫道:“輪、輻、蓋、轸,皆有職乎車。而轼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轼,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轼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 轼就是古代車前用于乘車人扶手的橫木。整句話翻譯過來就是:對于車來講,輪、輻、蓋、轸是很重要的,而轼可有可無。我的轼兒啊,老漢擔心你太耿直了,太無心計了,是要吃虧的。
蘇轼
蘇轼的字“子瞻”,在古代“子”字表示對男子的尊稱。“瞻”字表示向遠處或向高處看。《左傳》有“登轼而望之”,所以,轼和子瞻是對應的,吻合其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性格特征,像蘇爸爸。
蘇轼的一生,其性格及經曆無不像他的名字一樣,豁達率真,坎坷曲折。
關于蘇轍的名,蘇洵是這樣說的:“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轍不與焉。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亦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
不是有個成語南轅北轍嗎?轍就是車輪壓的痕迹。整句話翻譯過來:普天之下的馬車都會沿着以前車輪壓的痕迹前進,而論起功來,轍無份。但出了禍事了,轍也不會受到影響。希望我的轍兒,是可以免于災禍的,平平淡淡才是真。
蘇轍
蘇轍的字“子由”,“由“字有順随,聽從之意。就是在為人處事方面,要沉穩内斂,老實厚重。從小當弟弟的子由雖然文不及哥哥,但絕對不像哥哥那樣的鋒芒畢露,像蘇媽媽。
蘇轍的一生,其性格及經曆正如其名字,老成持重,波濤不驚,安享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