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際的著名人物中,吳三桂是一個怎麼也繞不開的人物。吳三桂因“怒發沖冠”迎接清軍入關而名噪一時,30年後又舉兵反叛,一度飲馬長江,在清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大家都知道,吳三桂起兵以失敗而告終,可他家族成員呢?
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十八日深夜,吳三桂在衡州(今衡陽)病死,時年67歲。從稱帝到去世,吳三桂隻做了短短5個月的皇帝,他是帶着無盡的遺憾離開人世的。吳三桂死後,孫子吳世璠即皇帝位。
吳三桂病死後,心腹将其靈柩秘密運回貴陽,直到當年十月才公布其死訊。此時的清軍已經開始了反攻,康熙二十年十月,昆明城終于被攻破。奇怪的是,清軍入城後,陳圓圓不見蹤影。
陳圓圓究竟去了哪裡,一時間衆說紛纭。事後,關于陳圓圓的下落有幾種說法,一說清軍破城後,陳圓圓早已經去世多年;一說吳三桂死後,陳圓圓投水自盡;一說吳三桂臨死前留下一道密令,讓陳圓圓逃走。
陳圓圓下落一度成為清朝最大的謎團之一,兩百多年後,經過無數專家的努力,人們終于找到了陳圓圓的下落。2010年6月的一天,貴州黔東南南州傳出了一個驚人消息,該州岑鞏縣馬家寨發現了陳圓圓的墓地。
事實上,早在上世紀80年代這裡就發現了陳圓圓墓地,不過沒有引起重視。馬家寨有200多戶,據寨中“秘傳人”介紹,當年吳三桂自知時日不多時,曾給陳圓圓留下一封密信,要求她攜吳應麒等人離開雲南。據說,陳圓圓一行秘密潛入貴州岑鞏縣的密林山洞裡,在此生活多年。
專家之所以認為陳圓圓最後的落腳地在貴州岑鞏縣馬家寨,是源自對陳圓圓墓碑的解讀。陳圓圓墓碑正面刻字:“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右上方刻一行字:“皇清雍正六年歲次戊申仲冬月吉日”。
碑文中有兩個字非常關鍵,“吳”和“聶”字。“吳”是蘇州的代稱,指的是墓主人為蘇州人;“聶”字并不是說墓主人姓聶,專家解讀的結果為,“聶”字由“雙”與“耳”(即“阝”)組成,當解為“邢”與“陳”,寓意陳圓圓。
經過專家實地考察,認為上面的解釋與曆史上的陳圓圓相吻合,其真實性毋庸置疑的。吳三桂後人如此大費周章地掩蓋真相,足見他們的良苦用心。
參考資料:《吳三桂傳》、《清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