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飛飛和棠棠
你今天好漂亮,記得點贊和關注我喲!
以前隻是聽過“襁褓”這個詞,很模糊的概念。直到生娃後,才明白了它的含義。
襁褓兩個字,指的就是包嬰兒的被子或者是毯子,襁指的是嬰兒的帶子,褓指的是包裹嬰兒的被子,後來這個詞就泛指未滿周歲的嬰兒。襁褓就可以理解成包被。
襁褓不僅是為了保暖,還是為了給寶寶還原待在媽媽肚子裡(子宮)的感覺,給予寶寶安全感。小寶寶出生經常會有驚跳反應,襁褓的包裹,可以防止寶寶被自己的驚吓反射幹擾。襁褓的包裹,還可以有效幫助寶寶緩解腸絞痛。新生兒有襁褓包裹,抱起來也感覺好抱一些。
生娃前,我準備了好多浴巾(買的時候不知道具體幹嘛,反正洗澡,包裹寶寶,墊蓋用等)和四個包被。我也不知道具體應該怎麼用,反正買的時候,想着讓他們可以用到大一點,浴巾我買的尺寸都比較大,有些是大嫂用完(她也是雙胞胎)送給我的,棉的,紗的,七七八八有不少。
等娃出生後,是醫生叫我們在醫院買的待産包,裡面有一個總體粉紅色帶花的包被和一條粉紅色的浴巾,還有一個嬰兒的布床圍。
娃出生後,娃們首先被帶去洗澡,洗澡前,醫生就叫我們把醫院買的浴巾,包被,連同自己給娃準備的一套貼身内衣,以及兩片産褥墊和一片紙尿褲準備好。洗澡完了後,醫生把寶寶推回來就是一個裡面穿了内衣,外面包了包被的寶寶。原來,這種包被包起來,這就是襁褓中的嬰兒。
飛飛和棠棠在月子裡一直到他們兩個月(3月初,武漢還是冷)的時候,就是一直在襁褓中。包括白天和晚上,都會把他們放在襁褓中,隻是白天用厚的包被,晚上用薄的。我婆婆帶過很多小孩,在飛飛棠棠之前,她的八個兒孫她都帶過,給寶寶做襁褓很有心得。有時候,你會覺得,這個老太婆(71歲,沒上過一天學,從小父母雙亡,曾經乞讨,後依靠兄長,勤快懂事)真的厲害,把寶寶們包得很好,不僅我們看起來好看,寶寶感覺也很舒适。
襁褓的薄厚,材質,長短,大小都是根據實際情況來。我就發現,我買的有的偏硬,不适合新生兒寶寶,還有的買大了,包起來長了一截不好包。我婆婆的做法是:白天(因為我們冬天也沒開空調),就裹厚一點的包被,晚上,寶寶們睡覺,也得給他們包上薄點的,晚上一定要寶寶把襪子脫掉,據說是因為寶寶腳要通氣,晚上包起來,是希望他們睡得有安全感,不要老是醒。棉衣也脫掉,讓寶貝們睡得輕松。
冬天白天,我們家娃就是包的厚厚的,哪怕睡床上也是包着。春天的白天。就變為薄一點的包被(甚至可以浴巾)。晚上就是薄薄的,直到後面,慢慢都不再包襁褓。
開始包的很厚,包了兩層,白天睡覺也包着
春天了,襁褓慢慢變薄
滿了兩個月了,白天脫離襁褓,但是晚上還需要。因為二月鬧,晚上還是要襁褓給予安全感
具體的包法有很多種,但是不管怎樣,都應該松緊合适,大小适宜,平整,不要有讓寶寶感覺有一坨沒撐開的地方。
襁褓有很多方式,我家奶奶就常用這種,僅供大家參考。
一般冬天,裡面寶寶還是會穿衣服
1.毯子鋪在床上,其中一角向内折出一個小三角形,将寶寶頭頸部位放在折角位置;
2.把寶寶的左手貼身放平,拿起寶寶左側的毯子蓋住他的左手和身體;
3.擡起寶寶的右手,将毯子邊角塞入他的右側後背;
4.提起毯子的底角,覆蓋寶寶的身體,将底角壓在他的右肩下;
5.拉起最後一個毯子角,蓋過寶寶右手,塞入左側後背;
6.“小粽子”裹好啦,完美!
如果是冬天,厚的,或者有帽子,就不用這門折角,就把寶寶放下來一點。如下圖:
這是我家寶寶出生在醫院的襁褓,醫院有空調,我寶寶裡面穿了一套和服加個醫院的包被
晚上的話,隻需要用很透氣的,不适過長的布(像那種大的肚圍)包裹,裡面為了幹淨可以多墊一層棉布(髒了可以隻換棉布),包裹到寶寶腋下即可,然後到腳部分露出來,如果冬天冷,可以把手包進去,但是晚上建議放出來,白天把手包進去,反正他一天到晚睡,不會覺得不舒服。
像這種晚上包裹合适,這是一個肚圍,從腋下到腳踝,晚上讓寶寶們把手腳放出來,睡得更舒适,注意照看
當然我家寶寶,是因為年前出生,開始天氣比較冷然後慢慢變暖和,而且我們沒開空調。有空調,穿多少和襁褓厚度由你決定。你學會了嗎?
原創不易,歡迎評論、點贊和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