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會有這樣一種感覺,當媽後看什麼都會聯想到一些“危險”。
之前看到過網友讨論南北方蟑螂的差别,從體型上看南方蟑螂就已經“完勝”了北方的蟑螂。
先科普一下:
北方的蟑螂以德國小蠊為主,體長僅0.2~0.5厘米。
而在南方,除了德國小蠊,還有幾種中型蟑螂,如美洲大蠊,黑胸大蠊,東方蜚蠊等。它們都屬外來入侵物種,成蟲體長一般在2~4厘米。
不光是體型上的差異,北方網友也很震驚,南方的蟑螂居然還會飛……
而袋鼠麻麻每次看到蟑螂,第一反應不是它有多大,會不會飛,而是聯想到:這要是鑽到耳朵裡可怎麼辦?萬一鑽到寶寶耳朵裡,他又不會說……越想越害怕。
我想有這樣擔憂的媽媽也一定不少。而在現實生活中,還真有這樣的事發生。
前不久看到一則報道:
雲南文山丘北縣一名4歲女童經常說自己耳朵疼痛,6月10日,母親帶她到醫院檢查,醫生發現孩子右耳耳道内竟藏着一隻蟑螂。女童母親回憶,一個多月前的一天正在睡覺的女兒突然大哭,次日女童說耳朵疼。
其實,蟑螂爬進耳朵這樣的事情,去年也有過報道:
深圳一名2歲男童深夜突然哭鬧不止,媽媽發現孩子耳内竟有一隻蟲子,于是連忙送醫。醫生檢查發現是一隻蟑螂,蟑螂在耳道内啃咬鼓膜,“鼓膜上有血迹”。随後,醫生用水将蟑螂沖離鼓膜後取出。
那麼,怎樣避免蟑螂爬進耳朵呢?
1、搞好衛生
家裡蟑螂越多,爬進耳朵的幾率就越大。
想要遠離蟑螂帶來的困擾,首先要搞好家庭衛生;家裡如果有開口的米、面、零食等,要及時密封起來,廚餘垃圾要盡快處理,盡量不要隔夜倒;此外,蟑螂耐餓不耐渴,建議洗碗後竈台要擦拭幹淨,洗澡後衛生間地面也要及時拖幹。
2、不要經常掏耳朵
之前,袋鼠麻麻就為大家科普過,耳屎是寶寶耳朵的“守衛兵”。耳屎具有濕潤耳道、殺菌的功能,而且還能夠有效地阻礙灰塵、飛蟲等異物進入耳朵,當周圍有很大的噪音時,還能減少對耳朵的刺激,保護寶寶聽力。
如果寶寶耳朵不痛不癢、聽力不受影響,家長卻經常給寶寶掏耳朵,沒有分泌物作為保護屏障,蟑螂等小蟲子就更容易“趁虛而入”。
當然,這也不是說寶寶的耳屎不能清理。
如果發現低齡寶寶對聲音不是很敏感,總是揉耳朵或者揪耳朵、揪頭發,又哭又鬧,或者大一點的寶寶總說自己耳朵疼、總想用手摳等,這些表現說明寶寶很可能是耳屎堆積太多,造成了堵塞,建議及時去醫院,交給耳鼻喉科的專業醫生進行處理。
家長不要用棉簽、挖耳勺等擅自處理,以免出現意外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用棉簽掏耳朵可能把耳屎推向更深處)
發現蟑螂進了耳朵怎麼辦?不管是蟑螂,還是其他小蟲子進入耳朵,一定要及時去醫院處理。
千萬不要自己用手或者挖耳勺掏,這樣蟲子可能更加深入耳道,還可能傷到耳道、鼓膜。
或許你還想問:怎麼消滅已經出現的蟑螂?蟑螂的厲害之處在于它交配一次,就可以終身産卵!它們會将卵産在卵鞘中,而卵鞘像一個堅固的育兒箱,連殺蟲劑都無法穿透,一個卵鞘,少則孵出10隻幼蟲,多則50隻。
如果你看到蟑螂,用腳踩死一兩隻,以為就消滅它們了,那可就大錯特錯,人家背後還有一窩呢!
想要将蟑螂“趕盡殺絕” ,可能真的有些困難,因為在一棟樓裡,如果一家有了蟑螂,很容易就通過門窗縫、衛生間排水口等擴散至左鄰右舍、樓上樓下。
如果發現家裡蟑螂“泛濫”,必要時還是需要用下蟑螂噴霧、蟑螂屋或者殺蟑膠餌等。
需要提醒有寶寶的家庭,各種形式的蟑螂藥一定要放好,以免寶寶誤食。
袋鼠麻麻有話說:
提到蟑螂,就頭皮發麻,大家如果有滅蟑小妙招一定要分享出來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