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到底為什麼要“奔月”?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嫦娥奔月,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在前面“梧桐樹下艱苦鳳凰”頭條号中,聊過“嫦娥奔月之後發生的事情”,那麼,嫦娥到底為什麼要“奔月”?
要說清這個話題,得說到嫦娥的丈夫“羿”,就是那位“射日”英雄。
注意不是“後羿”,羿與後羿是兩個人物,羿是天帝帝俊之子,而後羿是上古三代時期夏代有窮國的國君。漢人高誘在為《淮南子·氾論訓》“羿除天下之害,死而為宗布”一句作注時即稱:“是堯時羿”,“非有窮後羿也”。現在大家現在常說的“後羿射日”,則是将羿的事迹張冠李戴,混到了後羿的身上,訛傳下來所緻,應該是“羿射九日”才對。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畫,圖中十日齊出,羿射九日)
之所以要分清“羿”與“後羿”,因為事涉嫦娥奔月的原始原因,與“後羿”是沒有關系的。
從成書于戰國初期的占蔔古籍《歸藏》所記來看,嫦娥奔月的原因,是偷吃了丈夫羿從西王母那裡搞來的不死之物。這裡隐藏了幾個問題:羿和嫦娥本都是天神,應已是不死之身,為何一個要向西王母讨不死之藥?一個要偷食不死之藥?
(連環畫《嫦娥奔月》)
已故神話學家袁珂在其《中國古代神話》中推想:羿射九日時得罪了帝俊,被谪于凡間,成了凡人,想升天成仙,遂向西王母讨不死之藥。羿與嫦娥是夫妻,所讨之藥應該是兩人服用。
為什麼嫦娥要一個人偷偷全吃掉?并不是大家所說的,嫦娥貪不死長升而竊藥服食,應該是夫妻之間出了感情問題,才是正常邏輯。
(西門慶出軌潘金蓮,劇照)
可以從《楚辭·天問》中看出珠絲馬迹。
《天問》中有這樣一句話:“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意思是,天帝派羿下凡,要他解除人間憂患,可他射傷河伯,還将河伯的妻子雒嫔占為己有,這就是羿“射河伯”、“妻雒嫔”說法的由來。
河伯是水神,他在先秦古籍《山海經》中已出現,現代讀者可能都是語文課本《西門豹治邺》中知道河伯的,這篇摘選自《史記·滑稽列傳》的課文中,有“河伯娶婦”的情節。從這個故事可以發現,河伯是一位風流水神,已有妻子雒嫔,還讓民間每年獻美女。
(新娘,現代人扮演)
羿為什麼射河伯?高誘的解釋是:“河伯溺殺人,羿射其左目。”河伯不幹好事,羿射之是合理的,為什麼已有妻子嫦娥,要霸占河伯的妻子雒嫔?以世俗的觀點來解釋,是羿花心,有“外遇”了,與雒嫔結為新歡。在這種情況下,非常難過和失望的嫦娥才“偷藥”、“服藥”,繼而“奔月”。
顯然,這樣的解釋并不惟一,我從民俗學資料上,又找到了新的說法,嫦娥奔月神話背後隐藏着一段中華上古曆史真相——為避免丈夫“奪權”亂天下,嫦娥才竊藥奔月的。
(電視劇中的豬八戒與嫦娥弄出绯聞)
羿是傳說中堯時代人物,“羿射九日”便發生在堯當政時。《山海經·海内經》記載:“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高誘注《淮南子》時有這樣的說法,羿有高超的射技,“能一日落九烏,繳大風,殺窫窳,斬九嬰,射河伯之知巧也。”
羿正因為為天下黎民百姓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開始居功自傲。《中國民間故事精品庫·人物傳說卷》收錄了一個流行于江浙一帶的“嫦娥奔月”故事,說法很新鮮:羿在從西王母那取得的不死之藥叫“日頭丹”,共有9粒,他對妻子嫦娥說:“我要把這粒日頭丹吃了,那時節,吐一口氣,就能把堯的江山奪來,你呢,就可以做帝後啦。”
(現代戲劇中的羿與嫦娥)
嫦娥聽了覺得不妥,堯是聖明之君,欲阻止丈夫羿造反,給天下帶來戰争和不幸,于是偷走了日頭丹。在羿追逼之下,嫦娥被迫吃掉全部日頭丹。誰知服藥後無法控制,越升越高,進入了月宮,從此一個人孤零零地留住在月亮上。
這則民間傳說中,嫦娥成了給萬民百姓帶來福音的大義女子。
(電視劇的嫦娥與羿)
而從《靈憲》“獨将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一語來看,嫦娥奔月确是做出極大個人犧牲的,在不見月光的晦日之夜,她承受着驚恐,獨自一人西奔升天。
嫦娥這一舉動給月亮和人間都帶來了新生,所以說“後且大昌”,中國人每逢農曆八月十五“祭月”,起初應該是出于感激,繼而崇拜!
(女祭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