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義的童年教育?□易禹琳一株植物都有最好的栽培時間,而人世間對孩子的“栽培”,父母卻都是“無證上崗”到底該怎麼教育孩子?電視裡、電台裡身邊的虎媽貓爸們,無不透露出中國家長的焦慮,嚴重到一部分人都不敢生娃了當然也有部分不作為的家長,振振有辭地說:我們那時候父母啥都不管,不也好好長大了?但這樣依靠慣性和從衆的教育真的好嗎?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告訴你,世上沒有完美的教育,但有可借鑒的教育,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有意義的童年教育?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有意義的童年教育
□易禹琳
一株植物都有最好的栽培時間,而人世間對孩子的“栽培”,父母卻都是“無證上崗”。到底該怎麼教育孩子?電視裡、電台裡身邊的虎媽貓爸們,無不透露出中國家長的焦慮,嚴重到一部分人都不敢生娃了。當然也有部分不作為的家長,振振有辭地說:我們那時候父母啥都不管,不也好好長大了?!但這樣依靠慣性和從衆的教育真的好嗎?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告訴你,世上沒有完美的教育,但有可借鑒的教育。
周轶君,兩個孩子的媽媽,曾是新華社駐巴以地區的記者,後任職于鳳凰衛視。一個媽媽的焦慮(奇怪,中國的家庭教育中,似乎焦慮的永遠是孩子他媽)和一個記者的視野,讓她以制作人和主持人的身份,克服重重困難遠赴日本、芬蘭、印度、以色列、英國去解答她關于教育的疑惑。你很容易被片名《他鄉的童年》誤解,其實6集紀錄片涉及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教育,并非隻講童年。周轶君關注的重點,也不是父母,而是學校的教育。
很多中國父母假期會帶孩子親近大自然,走進森林。但你會像芬蘭的老師一樣,拿一塊色闆讓孩子去尋找森林中匹配的色彩,去聞各種植物的氣味,去給每一棵樹取名字嗎?如何讓小小孩童理解時間?芬蘭在小學有一門現象教學課,橫跨數學、語文、美術等多門學科,讓孩子看鐘表上的數字、畫出人臉、去康複中心與老人交流……在英國,重視體育和戲劇課,是為了讓孩子學會團隊合作、學會溝通和自信。小學的分組讨論裡讓孩子為殘疾人提供出行措施,因為不幸的人需要更多關注。從小教育孩子:你為他人做了什麼?在創業之國以色列,一所學校裡有13所創業公司,13歲的孩子就是CEO了,但創業和上學并行,96%的公司會失敗,但他們的英雄是那些失敗了很多次依然去嘗試的人。很多去過印度的人,對其交通的混亂和不守時印象深刻,但在世界500強企業中,30%是由印度人擔任CEO的。在印度的大學裡,老師會用哈利·波特的故事來講法律,學生會不斷地提些怪問題來挑戰老師。他們認為大學的目的就是把馬帶到水邊,讓它覺得口渴,自己要去學習。在日本,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就處處要遵守并維護團體的秩序和規則,但這些規則是從如關門、擺放鞋子等小處讓你體會到要為他人着想。在東京藤幼兒園,孩子可自由出入各個教室,随時觀察到動植物的生長。
沒有可完全複制的教育,我們暫時做不到像芬蘭那樣沒有任何考試,避免任何競争,教育資源完全均等,也無法像英國人一樣把體育課放在第一,把戲劇課放到劇院裡去上。沒有完美的教育,像日本,全是母親在親力親為,父親在孩子的教育中缺席;而印度,女孩很早就辍學;在以色列,擅長創業研發,卻不擅長管理。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告訴我們,對于教育這門功課,我們的探索永無止境。放寬視野,也許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