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婦生完孩子,就進入了産褥期,由于産後虛弱和疲憊,大都願意躺在床上,甚至大小便都讓家屬拿來便盆解決。這個時候,我總要半是建議,半是強迫的讓産婦盡量下地自己去衛生間。
遇到這種時候,有些愛妻心切的丈夫還不幹呢。“算了,别讓我媳婦下地了,怪累的。”
哈,在這些好丈夫的眼中,我反倒成了“惡人”。
其實,産婦早下地,多下地活動,有很多的益處。其中有一點就是,能夠預防以後出現子宮脫垂。
産婦坐月子,如果長時間躺在床上,特别是仰卧,易并發慢性尿潴留,子宮易成後位,子宮軸與陰道軸方向一緻,遇腹壓增加時,子宮即沿陰道方向下降而發生脫垂。慢性便秘及咳嗽,腹水或腹型肥胖,都可使腹壓增加,促使子宮脫垂。
在這裡,小紅姐,先解釋一下什麼是子宮後位和子宮脫垂。
什麼是子宮後位?子宮後位包括兩種位置,子宮後傾和子宮後屈。若子宮的縱軸不變,整個子宮向後方傾倒,使子宮頸呈上翹狀态,即子宮後傾。若宮頸位置正常,僅宮體向後倒,稱為子宮後屈。
子宮脫垂是指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于陰道口以外,常合并有陰道前壁或者後壁膨出。子宮脫垂與支持子宮的各韌帶松弛及骨盆底托力減弱有關,多見于多産、營養不良和體力勞動的女性,發病率為1%~4%
子宮出現脫垂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女性的盆底肌出了問題。
盆底肌,是骨盆底的肌肉群。盆底肌好比一張有彈性的吊床,緊緊的托着盆腔裡的子宮,膀胱、直腸等髒器,使其維持在正常位置,并控制着大小便和分娩等生理功能。當這張吊床彈性下降,松弛無力,無法承托起子宮等器官,就會導緻子宮脫垂,或者膀胱脫垂,陰道壁膨出等。
記得有一次,我們婦産科門診接診了一位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常年咳嗽,最後,竟然導緻了子宮脫垂。這看似一點都不搭邊的疾病竟然成了因果疾病,讓很多女性不解。這是因為,女性經常咳嗽,會長期向下用力,增加腹部的壓力,
因此,女性如果總是咳嗽,要積極防治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避免出現子宮脫垂。還包括要定期排大小便,不使膀胱過度充盈,不因習慣性便秘而增加腹壓。
所以,在我們産房,我經常對那些賴在床上不願意活動的産婦,“強迫”她們下地活動,别總是躺床上,也是為了預防子宮脫垂。
大多數子宮後位是可以預防的。關鍵是要讓産婦在産後得到充分休息,使盆腔組織及時複原。在休息期間要特别注意卧位姿勢,要避免長期仰卧位。側卧、仰卧和俯卧多種姿勢應輪換交替。産婦還可以在床上做一些腹部、四肢和盆底肌運動的保健操,有利于産後的康複。
盆底肌訓練很簡單。具體鍛煉方法為:用力行收縮肛門運動,盆底肌肉收縮3秒以上後放松,每次連續進行10~15分鐘,每日2~3次,第一次鍛煉應在起床前進行。堅持這種鍛煉是很有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