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王安石點的火
宋神宗趙顼繼位後,一心想要增強國力,實現國家富強。在熙甯元年(1068年)召見王安石,詢問治國之策。熙甯二年,君臣二人就着手推行變法。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觸犯了地主階級的既得利益,加上改革不能對症下藥、措施的可行性有待商榷以及用人不利的問題,引發司馬光、蘇轼等保守派的極力反對。變法失敗後,王安石被兩次罷相。不等不靠自己的宋神宗又在元豐3年(1080年)推行官制改革,修改恢複唐朝三省六部制。
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年僅九歲的哲宗繼位,宣仁聖烈皇後高氏垂簾聽政。高太後是哲宗的祖母,她極力反對王安石改變祖宗之法。在垂簾後她立即任用保守派代表司馬光為宰相,全面廢止王安石的新法。神宗時期支持改革變法的官員如蔡京、蔡确、章惇等先後被貶,史稱“元佑更化”。
後來,大家稱當時支持王安石變法的人為“元豐黨”,反對變法一派稱為“元祐黨”。
02
皇帝也來湊熱鬧
支持改革的元豐黨面對元祐黨地不斷攻擊,首先在元豐二年(1079年)抓住元祐黨代表蘇轼的小辮子。他們借口蘇轼所作《湖州謝上表》是借詩譏諷新政,将蘇轼抓到禦史台受審,搞出了“烏台詩案”。蘇轼最後貶到黃州當團練副使,相當于從部級幹部調職為湖北黃崗的處級幹部。
隻因為政見不同,黨代表都被搞下台。火了的元祐黨人大概會放出狠話,“你做初一,就别怪我做十五”。
元佑四年,元祐黨當權。支持變法的前宰相蔡确在安州(湖北安陸縣)一個叫車蓋亭的地方寫了十首詩,立即有人告發他心懷怨恨,譏刺朝庭,繼而被貶新州(廣州新興縣),死在任上。元祐黨的梁焘更是在高太後那裡列了60人的黑名單,包括親蔡确的官員曾布、蔡京等47人,親王安石的官員呂惠卿等13人,把元豐黨人都趕去當處級部門。
如果說一開始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間隻是政見不同的互怼,經過這兩件事後,雙方的沖突正式升級——上砍刀了。
這梁子算是真結下了。
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後去世。很顯然高太後和哲宗的關系不如孝莊太後和康熙那麼好。宋哲宗并沒有什麼追尋祖母腳步的想法,立即改年号為紹聖,意為追随父親宋神宗的腳步。哲宗召回章惇、曾布等八年前被被貶的改革派,開啟了新一輪的改革。
元豐黨人先是奪了司馬光人的溢号,貶了梁焘等元祐黨人,再列了一個140人的保守派黑名單,用來警示後人——這些人都是亂臣賊子,大家遠點。
鬥了這麼多年,皇帝也要看不下去了。創造了“瘦金體”的宋徽宗趙佶即位後,為了化解兩黨仇怨,特意将年号改為“建中靖國”,希望大家和和睦睦。
都說男人的嘴,騙人的鬼。宋徽宗是男人,所以他也是騙人的鬼。力圖保持中立的宋徽宗在很快就抛棄了元祐黨,徹底站在元豐黨一邊。
這次,被多次貶官的元豐黨人蔡京終于再次回到京。不到一年就被提拔到宰相的位置,可謂火箭升官。之前各黨列清單都是上奏朝廷,蔡京憋了一口氣,要搞個大清單。
蔡京把120個元祐黨官員的名單呈報宋徽宗,由宋徽宗手書姓名,刻在端禮門的石碑上。這就是著名的書法名作——“元祐黨籍碑”。不到2年,這份名單擴大到309人,還是請宋徽宗親自操刀寫名單,刻在文德殿門東壁。不僅如此,蔡京還傳令全國刻石立碑,要讓名單上的官員子弟不能在京城居住,不能考科舉,不能和宗室子女結婚。甚至累及這些人的父親、親族,已經做官的,即使沒有差錯也會因為與元祐黨人親近被貶。
蔡京對“元祐黨”的迫害可見一斑。
03
走後門的小故事
這時的蔡京,不僅僅是對元祐黨的黨派之争而痛下殺手,更是借機清除異己。所有反對他的官員都被扣上“元祐黨”的帽子進行打壓,引起朝廷内外的強烈不滿。
蔡京迫害元祐黨還引出一個關于“走後門”的故事。
有次宋徽宋設宴,宴會上演了一出戲。一個大官正襟危坐,正在處理政務。他自稱反對一切與“元祐”沾邊的事。一個和尚想要出京雲遊四方,但因為戒牒是元祐年間發放的,城門守将不予放行,請求更換戒牒。大官一看是是元祐年間發放的戒牒,大筆一揮:不發戒牒,和尚還俗。一個道士不慎遺失了元祐年間發放的度牒,也被大官勒令脫下道袍。這時一個小吏悄悄走到大官身邊問:“大人,今天有人送來一筆錢,隻是都是元祐年間鑄造的,怎麼辦?”大官立即答道:“錢從後門運進來。”
伶人以大官無理由反對元祐影射蔡京迫害元祐黨,又在最後悄無聲息的說他貪贓枉法,自然看的蔡京心驚肉跳。
“走後門”的故事就這樣流傳開了。
04
三敗的結果
兩派的鬥争一直持續,各黨拉的清單也越來越長。直到靖康元年(1126年),宋欽宗才恢複元祐黨人名譽,但仍然沒有恢複元祐黨的政治權利。1127年發生靖康之變,北宋滅亡。
亡了的北宋,最終也沒有實現兩黨的和睦。
如果說明朝亡于黨争,那北宋又何嘗不是呢?朝廷内的黨派争鬥,影響君主意志,使得國家政令朝令夕改,百姓官員無所适從。官員關心黨派鬥争,百姓不思生産。激烈的内鬥讓有能力的官員無法發揮作用,無能的國家蛀蟲不斷啃食國本。國力日漸衰退才引得金人南侵。
既無國家,何來黨派,最終三敗俱傷。可悲可歎。
策劃:魚羊史記 監制:魚公子
撰文:陳小二 編輯:吃硬盤吧、小二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