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正值“618”年中大促,很多人選擇在網上購買生鮮,時令水果、海鮮、雪糕、蛋糕、乳制品、“快手菜”、各式面點……為了保證食材的新鮮,在生鮮運輸過程中,保鮮冰袋的使用已經成為行業标配。但随之而來的問題是,冰袋該怎麼處理?它屬于什麼垃圾?能不能重複使用呢?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包裝上成分标注不清 如何處理犯難接到快遞員電話,小李急忙去小區門口取快遞,她沒敢讓快遞員放在驿站,因為這是她剛買的一箱雪糕。得益于泡沫箱裡的5個冰袋,小李發現雪糕還硬硬實實的。熱衷于網購的小李參加了多個電商平台的“618”促銷,把冰箱冷凍室塞得滿滿的。但她很快犯了難——随雪糕“附送”的冰袋沒有了安放之地。
“每次在網上買水果和酸奶,賣家都會用冰袋進行保鮮處理,我一般都會把冰袋存放在冰箱裡,以備不時之需,這次冰袋太多了,沒地方放該怎麼處理啊?” 小李說,雖然冰袋上寫了可以重複使用,但越囤越多,勢必要丢棄一部分,不知道冰袋裡面是什麼成分,包裝上也沒寫,随意丢棄會不會破壞環境?如何處理冰袋令小李煩惱起來,再三考慮,她最後直接扔掉了多餘的冰袋。
“我以為裡面是水,剪開塑料包裝才發現是一種很粘稠的物質。”市民周女士打算把冰袋裡面的東西倒掉再丢棄,卻發現不是液體,隻好收集起來扔進垃圾桶。采訪中,多名受訪的市民均表示,收到生鮮商品後,會在冰箱裡留上幾個冰袋,用做食品保鮮、冰敷、發燒降溫等日常使用。但數量一多,就會選擇直接丢棄,“太占地兒了,畢竟冰箱的容量有限”。
記者也從自家冰箱裡找出兩種由不同商家配送生鮮時使用的冰袋。上面均寫有“生物冰袋”“請勿食用”的字樣,背面的注意事項裡寫着“本産品無毒無異味、無副作用”或“幹淨無毒,安全環保,其袋内不可食用”的字樣,但均未标明具體成分,生産廠家等信息。
冰袋暫無回收渠道記者了解到,冰袋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外包裝是塑料,填充物是低溫蓄冷液,可以重複使用,那麼,生産廠家能否回收呢?記者随機在電商平台搜索發現,冰袋價格基本每個在兩三角到5元不等,銷售人員都表示生産企業沒有回收冰袋的業務。
記者還走訪了西安部分生鮮超市、餐飲店等,發現商家都有使用冰袋的情況,但無回收冰袋的服務。“我們家發往全國各地的肉一直附冰袋,既方便又保鮮。”在東關南街一家熟食店裡,一名正在打包生鮮訂單的店員告訴記者,他們一天最多能用到100多個冰袋。
記者聯系了一家位于浙江的冰袋生産商,該公司一個月共售出20多萬個冰袋,一名工作人員稱,公司生産的冰袋成分都是一種高聚化合物,與尿不濕的成分類似,注水就能使用,對環境無污染,可以降解。一般用于快遞物流的冰袋在銷售之後,企業就不會再回收了,至于使用後的冰袋如何處置,完全由客戶決定,“能夠重複使用,也可以将冰袋剪開,将内部材料倒在土壤上,不會污染環境。”工作人員說
記者還走訪了部分快遞站點和廢品回收站,工作人員均表示沒有聽說過回收冰袋的業務。
業内人士建議 把塑料袋與内容物分開處理針對冰袋如何處理的問題,記者采訪了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服務中心主任孫建軍,他告訴記者,冰袋的内容物大多數為水溶液,理論上不能直接進入焚燒階段。冰袋内容物一般來說都是無毒無害的,正确的做法應該是把冰袋剪開,将裡面液體排掉,再将塑料袋作為其他垃圾進行分類。
他說,對于冰袋的使用和回收,以及其他塑料制品都存在着類似的情況,目前行業還沒有完全規範,幾乎所有的冰袋都沒有明确标注其成分和處理方法,而且大多數冰袋外包裝是普通塑料袋,并非可降解塑料袋,會造成一定的環境負擔。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固體廢物控制與資源化教研所所長劉建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冰袋的填充物如果是聚丙烯酸鈉和羟甲基纖維素鈉的話,它們本身是無毒無害的,因此是可以重複使用的。例如,在土壤中加入少量的聚丙烯酸鈉,能增強土壤透氣性能,提高某些農作物的發芽率。而在冰袋中使用這一成分,能夠避免水随意流動,這也是消費者感受到冰袋中液體較為濃稠的原因。不過,即便填充物對人體和環境無害,并不意味着冰袋就不會給環境帶來壓力。
收集、分揀成本高 回收體系亟待建立電商生鮮業務發展迅猛,冰袋的用量也在不斷增加,這也就造成了冰袋生産廠家衆多。但記者發現,目前冰袋生産領域缺少監管機制,沒有行業統一标準,因此良莠不齊。
有專業人士表示,目前市場上無法回收冰袋的原因是冰袋本身回收價值不高,和市場收集運輸及分解成本不成正比。這需要從更高層面,建立一個“廠家、商家、消費者”三位一體的回收系統。冰袋這種新興業态産生的廢物回收、處理、利用,應考慮建立完整的生産者責任延伸制度,除了倡導個人層面循環使用外,更需要在生産、流通全環節建立相配套的回收體系。
記者也了解到,為了避免冰袋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部分生鮮電商企業采用了其他的保鮮方式。如使用保鮮冰箱配送生鮮,快遞員把食材送到居民家中後,将冰箱帶走循環使用。或是在小區設置驿站,快遞員将同城訂單送到驿站顧客可以自存自取生鮮。
文/圖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袁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