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青島而言,項目是城市發展的生命線。
1月10日,《青島市人民政府關于公布青島市2022年重點項目名單的通知》發布,市政府研究确定,2022年全市安排重點建設項目300個(項目名單附後),總投資6395.6億元。
其中按照 “投資大”“質量高”“拉動強”的原則,兼顧産業領域,遴選出總投資2469.2億元的36個項目作為市級重大項目頂格協調推進,充分發揮其産業引領作用。
300個項目也将各區市的家底“抖露”了出來。
各區市項目的多寡,既是招商引資的“成績單”,也反映着未來的發展潛力。
與往年不同,今年300個重點項目的分布,傳遞出了非常不一般的信息。最顯著的是,項目數量不再西海岸一家獨大,即墨和膠州異軍突起。
1
項目數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即墨55個、膠州47個、西海岸40個。
萊西與平度,則是青島比較大的驚喜,重點項目分别為36個、34個,超過了城陽崂山。沒有平度萊西的崛起,就沒有青島的崛起。這是一個好兆頭。
再從項目質量上看,36個市級重點項目中,膠州入選10個,遙遙領先;即墨排名第二,入選4個。由此也可以看出,膠州與即墨的潛力。
300個重點項目名單中,李滄、市北與市南排在10個區市中的末三位,分别為14個、10個、4個。市南數量之少,出乎意料,這也反映出其招商之難,轉型壓力之大。不僅如此,市南還面臨已有企業與機構遷出的風險。
市南主政者曾坦言,經濟發展增速放緩,首先在于市南區的新舊動能轉換還不到位。随着大青島框架的全面拉開,市南區作為服務業核心區的集聚效應有所減弱,金融業等優質資源外遷、“四新”經濟發展不快、帶動力強的大項目儲備不足,沒有及時形成新的發展優勢。
傳統城區項目少的原因,很多人歸結于土地資源緊張。城區真的沒有地了嗎?其實也不完全是。實際上,有很多土地被閑置或者沒有被盤活。
青島最近發布的《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十四五”行業規劃》中,提到了12片低效片區,其中李滄、市北、市南占據了一半:曆史城區、郵輪港區、市北區老四方工業區、李滄區北客站及周邊區域、李滄區世博園及周邊區域、樓山區域。
毫無疑問,上述每一個區域都是硬骨頭。但優越的位置條件,一旦盤活很有可能成為區域發展的新引擎。
在一定程度上,傳統區市缺的不是地,而是肯硬骨頭的毅力與能力。
2
再從産業角度看,300個重點項目基本反映了青島産業的區域經濟格局。
即墨和膠州的制造業優勢日益凸顯,今年高端裝備産業共有67個重點項目,即墨膠州就占據41個,占比全市61%。
其中,即墨高端裝備産業達19個。膠州更甚,總共入選47個重點項目,高端裝備産業多達22個,幾乎一半。包括投資30億的海爾膠州中央空調制造項目、投資25億的中南高科中南空港新基建智造谷項目,以及投資41.2億的吉利衛星互聯網項目等3個市級重點。
這兩年,即墨與膠州的GDP增勢迅猛,制造業是不折不扣的頂梁柱。從公布的項目看,未來一段時間内,這兩個地方的經濟增速依然值得期待。
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項目方面,城陽11個、西海岸8個、崂山6個。西海岸與崂山,原本就是芯片、人工智能等企業較多,城陽則有“另辟蹊徑”的苗頭,進入榜單的項目涉及機器人、智能制造以及工業互聯網等等。
作為青島傳統産業的承接地,平度的高端化工及傳統制造業産業一枝獨秀。中鋼水性漆及配套樹脂和軍民兩用塗層材料項目、恒業新型分子篩項目等11個項目入圍。
擁有廣袤空間的平度,今後應該是青島制造業的“材料供給地”。
3
總體上看,青島公布的300個項目,質量還是不錯的。
這與近幾年青島力推的“一把手”帶頭招商密不可分。
公開報道顯示,2021年,山東省考核“書記市長項目工程”,青島書記市長外出招商、對接外企數量23次、完成率100%,确定在談外資項目28個、簽約率100%,項目外資到賬、制造業項目外資結構均在全省處于領先水平,四項指标綜合達到省考核滿分标準。
1月11日,青島召開“雙招雙引”相關會議再度提到“突出領導帶頭招商”。
領導帶頭招商,在目前來看是一條捷徑。
青島媒體在報道中曾提到:如果遇到問題,各級領導能夠親自過問、親自協調、親自推動,省去了層層彙報,避免了推诿扯皮,效率怎麼能不高?
這是青島面臨的實情。
但從長遠來看,領導帶頭招商應向“領導帶頭服務”演進。優渥的營商環境、成熟的法治環境,以及所形成的照章辦事、“對事不對人”,才是一座城市的終極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