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羅萬千,其中的一個分支,便是俗話。俗話,顧名思義,指的是那些通俗易懂,言簡意赅,在坊間廣為流傳的話語,很多俗話,是存在一定的道理,是古人對于日常生産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總結,對于古代的人們,是存在一定指導意義的,例如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話——“不戀一更食,不貪三更色,不動五更氣”,何意?俗話往往有告誡、警示的作用,那麼,時至今日,老祖宗的這句告誡,還準不準呢?
第一、時辰
随着科學文明的進步,人們的計時方式,計時設備非常先進,而在古代,古人的計時方式,則是比較粗略的,古人将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其中五個時辰,屬于夜晚,分别是“戌亥子醜寅”,也稱之為五大更天。在古代,白天尚且能夠通過太陽的運行,判斷出大緻的所處時間,而在晚上,則依靠古代的報時制度,依靠一種古老的職業,即——更夫。
本文所說的一更、三更、五更,分别指的是“戌時”、“子時”和“寅時”這三個時辰,對應現代的計時,則分别是19時~21時、23時~1時、3時~5時。
第二、不戀一更食
一更天時,太陽已經落山很久,月亮已經挂在天空,古人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會在差不多日落時分,完成晚餐,如果超過了這個時間,則非常不符合規律。
古代夜晚照明不便,同時也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普通百姓在一更天結束時,基本上已經睡着了。如果貪戀一更時,則會導緻吃完食物後,沒過多久便睡覺,對于消化不好,也會對睡眠質量有影響。
第三、不貪三更色
不貪三更色,這裡所說的“色”,有兩層解釋,其一是“色字頭上一把刀”的色,其二是“荷塘月色”中的色,色是景象的意思,這裡着重講下第二種解釋,三更天是古人生活作息中,進入熟睡的階段,如果這時候因為浮想聯翩,思緒重重而失眠,則得不償失,甚至會耽誤明天白天的農事生産。
第四、不動五更氣
到了五更天,也就是“寅時”,此時公雞已經打鳴,由于入睡時間比較早,自然醒得也比較早。天蒙蒙亮時,古人則早已經起床,開始新的一天之工作,即使是古代的帝王早朝時間,也差不多在這個時候,根據古籍《大明會典》的記載,淩晨3時,古代的大臣已經在午門等候,淩晨5時,宮門開啟,開始一天的早朝。
可見,五更天是古人開始新一天生産生活的開始,俗話還道:“一天之氣在于晨”,因此,好的開始極為重要,因此,在一天開始時,盡量少生怒氣,少生悶氣,少生怨氣,簡而言之,便是開心開懷一點,去迎接新的一天。
以上,便是整句俗話“不戀一更食,不貪三更色,不動五更氣”的所有解釋,從上述分析可知,這句俗話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一定道理和依據的,俗話,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是古人對日常生産生活的觀察總結。
随着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有了改變,不在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這句俗話告誡人們的核心精神,是要有一個科學合理的作息安排,這一勸告,至今受用。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評論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