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認,我用了很長一段時間才真正長大成人。
124歲我大學畢業,在大學期間我學會了繪畫,學會了彈吉他,我還在兼職做酒吧駐唱,兼職做繪畫老師,畢業後攢了一些積蓄,也是為了我在這個城市裡,不至于淪落到寒酸苦差的地步。
最終,我還是走上了事業和愛情的康莊大道,不過這個過程又耗費了我多年的青春時光:我在28歲時找到第一份長期工作,30 歲時結婚,33歲時有了孩子。
我感到那一刻,我才開始變得成熟。
在我18歲到33歲之間,雖然有了越來越多的生活經驗,有了對工作和事業的追求,有了對事物更深刻的理解,但我對自己卻有着一些崇高而不切實際的期望。
因為這一份期望,我頻繁的更換工作,頻繁的更換戀愛對象,頻繁的改變自己的目标,來滿足我越發高傲的自尊,我甚至相信:隻要努力,我就可以成為任何我想成為的人。
在這一段時間裡,我極為自信,相信自己能夠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有能力打拼出美好的生活。堅信自己最終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事實是,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了家庭,才發現很多我想要的東西無法調節和平衡,我不能付出更多的精力去經營我的工作,我要留足夠的時間去陪伴我的家人。
我沒有足夠聰明頭腦,沒有足夠多的人脈,沒有在職場一展拳腳的能力。
穩定,是我成熟後的第一個想法。
2
四十不惑,并不是到了四十歲你就能想明白很多事情。
高曉松說:“其實到了四十歲的時候,才發現,四十不惑的意思是說,到了年紀你不明白的事,你就不想明白了。
年輕的時候,每件事你都想弄明白,每個人你都想仔細看透,每個事情你都想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這個社會,這個時代,你就會特别想去明白。
你明白不了,你連你最愛的人你可能都明白不了,可是年輕的時候就太想弄明白,有一些事情不明白就活的慌張,等老了才發現慌張就是情趣,你不慌張了,情趣就沒了。”
我們想要明白,明明白白的過日子,明明白白的生活。
活的明白,不是要你明白别人,而是明白自己。
3
王石從 57 歲開始“成熟”。
在那之前,王石說,“我是著名企業家,我珠峰都上去了”。
2008 年在很多人看來是中國命運的轉折點。汶川地震,北京奧運和它背後的大國崛起,此消彼長間還有一個全球性金融危機又增加了中國的莫名自信。
那一年,王石說這是他的至暗時刻。
“2008年的時候,萬科已經做到了世界最大的房地産公司,這樣的情況下,整個因為捐款門,我很受刺激,雖然你的物理高度達到了珠穆朗瑪峰,但是你的道德高度沒有墳頭高,顯然情緒是來了。”
“我記得 2008 年底,有個紀錄片問我,‘過去這一年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我說:“三個感謝,不是感恩,是感謝,第一是汶川地震當中,我的表現讓幾百萬網名對我排山倒海的怒斥和謾罵,讓我重新認識自己。積極的講,我意識到我個人的影響力比想象的大,萬科的影響力比萬科管理團隊想象的大。
既然比想象的大,我不知道,說了不适當的話,受到這樣的譴責,是理所當然。
從消極意義上講,一下把我打翻在地,從零做起,讓你知道你是老幾。
原來我是著名企業家,我珠峰都上去了,但我還得重新界定自己。”
67歲的王石回顧57歲的自己,“像個青澀的蘋果”,言論不成熟,對危機公關的處置同樣不成熟。
“如果再發生這樣的地震,我會不會說類似的話?我不會,因為我進步了。第二,假定我還會說類似的話,網民也不會用原來那種極端的不可原諒的态度對待我,因為社會在進步。”
10 年時間,王石的家國企業面目全非,他的自信也面目全非。
王石說:這 10 年最大的變化是對自由的認定,曾經的自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對自由的向往和追求,而現在,對我來講,自由是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是這個社會需要你做的事。
成熟,就像所有用來形容離開青春期的男生一樣,從“想”做的事到“應該”做的事。
成熟,在每個人生的階段都會經曆一次,無論是奔三、奔四、還是奔五。
在過程中,我們會原諒許多自己的弱點,比如不會說客套話,習慣保守,有些内向,不會拒絕,自信過頭等等。
學會原諒自己,認識自己,承認自己的不足,就是成熟的開始,每個人生的階段需要,都存在。
不跟自己較勁,是保持心智成熟,情緒穩定最重要的心得,這就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