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每年的7月8日是世界過敏性疾病日,旨在通過增強全民對過敏性疾病的認識,共同來預防過敏性反應及過敏性哮喘。每年世界過敏性疾病日都有不同的主題,主題雖然各不相同,但目的主要是更廣泛的普及過敏性疾病的常識和知識,教育醫生、患者和公衆,重視和認識過敏、預防和控制過敏、擺脫和遠離過敏。
生活中有時會看到這樣的一個現象:有的人吃了魚、蝦、蟹、繭蛹等食物後,會發生腹痛、腹瀉、嘔吐,或是皮膚奇癢難熬。有的人季節性出現面部皮炎、濕疹、鼻炎或哮喘。有的人敷貼膏藥後接觸部位出現紅腫、瘙癢甚至起水疱。有的人面部應用化妝品後出現紅斑、瘙癢。有的人口服“止疼片”或者“消炎藥”後全身出現紅斑、瘙癢。有的人注射青黴前試敏出現試敏部位皮膚紅腫,甚至發生休克。這些我們都稱作過敏。
過敏是個很寬泛的概念,它是人體免疫系統應對外界物質反應中的一系列異常表現。通俗的講就是免疫系統對接觸身體的外來物質識别為“有害物質”,然後“啟動警戒系統”進行“排除”。目的是将其驅除或消滅,結果在排除消滅過程中,“鬥争”異常激烈,各種過敏因子大量釋放,出現一系列炎症反應症狀。人們最容易觀察到的過敏症狀主要有皮膚及黏膜系統症狀,如皮膚紅腫起皮、瘙癢、打噴嚏、流鼻涕、流眼淚、咽癢、呼吸困難、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
從上述過敏發病過程可以看出,過敏發生有兩個基本要素:一是人體與外界物質接觸,中醫稱為外感;二是免疫功能異常,中醫學稱之為内傷。所以生活中預防過敏發生主要從這兩方面着手。
一、記錄過敏物質,減少接觸中醫講病從口入,外感邪氣常有口鼻及皮膚黏膜侵犯人體,部分過敏物質因其本身偏性太強,中醫認為這類物質有“毒”性。人體接觸後容易發生異常反應,對于這類物質,我們要注意觀察,盡量減少接觸,中醫稱之為“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尤其是我們過敏的藥物最好的辦法就是避免再次接觸。對于過敏的食物,我們平時做好食物日志,記錄下自己容易過敏的食物,減少過敏食物攝入。食物過敏患病率具有年齡特異性,嬰幼兒患病率更高。很多兒童随着年齡增長出現食物耐受,但仍有一部分兒童處于持續過敏狀态,持續過敏更易發生在那些對花生、堅果、魚和貝類過敏的患兒。
臨床除了食物日志,我們可以通過血清檢測或者皮膚斑貼試驗篩查過敏原。對于吸入性過敏原,我們要注意居所清潔衛生,保持居所幹濕适中,多用吸塵除螨辦法清理居處,避免使用地毯、布藝沙發等容易滋生塵螨的生活物品,出門注意佩戴防護花粉及塵螨的口罩等物品。
二、修身養性,改善體質人體免疫系統如果能正确處理與外用物質的關系,過敏發生的幾率及嚴重程度也會大大降低。中醫稱之為“正氣存内,邪不可幹”。對于經常過敏的人群而言需要做好幾件基本的事情:
1.避免熬夜,保證睡眠。
2.避免暴飲暴食,三餐按需規律。
3.避免急躁,保持心态動态平衡。
有了這三個基礎“治療”再頑固的過敏也能控制。
【本期專家】
安立輝,沈陽市第七人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中醫師,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委員,遼甯省中醫藥學會皮膚美容性病學會委員。擅于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皮膚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