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我國大學生數量增加凸顯,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一直很嚴峻,就業壓力也是相當之大,使得甚多大學生開始對就業的可能性産生了懷疑。最近《2018年中國大學生網絡生态和消費行為報告》正式發布,2018年我國大學生月均基本生活費為1325.5元,但人際交往支出竟然達到總開支的17.82%,水漲船高的“份子錢”成為在校大學生的新煩惱,也給他們的經濟和情感帶來比較大的壓力。
原本就被畢業之後,艱難的就業之旅而擔憂,如今随份子又粉墨登場,成為他們新的擔憂。
現在每年都會有七八百萬的大學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2016年大學畢業生為749萬,2016年大學畢業生為765萬, 2017年大學畢業生為795萬, 2018年大學畢業生820萬。從每年的大學畢業生人數來看,年年都在增加,而且都會成為史上最高的年份,可想而知當前大學畢業生面臨的就業競争壓力之大。
就業壓力還未有所緩解,沉重的随份子負擔又走上前台,成為擋在大學生面前不得不面對的新問題。在随份子的問題上,有學生認為自己還處于父母撫養的階段,生活費都是來源于父母,對于這些随份子真是沒有必要;也有學生認為同學情誼這麼多年,随份子又是多年來的曆史傳統,也是親朋好友之間情感的見證,這種禮尚往來應該參與;也有學生雖然内心是不想參加的,但是礙于同學之間的關系,隻能硬着頭皮去參加……
”
在筆者看來,求學路上的“份子錢”到底應不應該随,到底随多少,這都應該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做到量力而行,遂心如意,顯示情誼即可,切忌直接拒絕邀請,或者不切實際的盲目攀比,一味地隻看重紅包的“厚度”,沒有注重紅包感情的“深度”。
當前大學生的學費、生活費主要來源于父母,或者其他獎助學金及勤工儉學,他們還沒有做到真正的經濟獨立。如果遇上同學結婚邀請時,同學關系比較好的,那麼去是應該的,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也有些平時不聯系的同學,突然打電話邀請去參加他的婚禮,這時總感覺有些别扭或者尴尬,如果不去就顯得自己面子上過不去;如果去的話,深感囊中羞澀,不好意思跟父母開口,同時也感覺沒什麼必要。
近年來,份子錢的節節攀升也是讓很多大學生望而生畏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大學生的每月生活費也就千餘元,如果再有其他的勤工儉學收入的話,每月也就1500元左右,但是現在的份子錢動辄就要500元,如果同學之間關系好點,甚至紅包要更重一些,也就是說能剩下留給自己生活的錢已寥寥無幾。但凡一個月有兩三個結婚的話,估計就要這個月的生活又要“涼涼”了。
随份子畢竟也隻是一種表達情誼的方式而已,在同學結婚之時送個紅包,表達一下自己的祝福之情,是同學之間良好關系的體現。如果在求學期間,一味的與其它已經進入社會工作或者家庭條件好的同學進行攀比,以紅包的厚度來衡量感情的深淺,這顯然讓原本幹淨純潔的同學關系變了味。
面對同學結婚,建議大學生還是要理性選擇,量力而行,既不要以錢多錢少衡量感情深淺,也不要對大撒網式的參加同學婚禮。對于那些平時關系比較好的同學,那必定是要參加的,結婚是同學之間感情傳遞的重要樞紐,但對于那些僅僅為了參加婚禮而邀請的,去與不去都是可以的,即使去了也不會有什麼意義。
,